论纤维艺术与传统文化符号的融合
2021-12-03王淳
王 淳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人们以手工编织的方式进行色线的创作,创造出来的编织物形状和装饰十分独特,这就是纤维艺术。纤维艺术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能够追溯到西方的壁毯艺术,且这种艺术在发展的同时融合了多个国家的优秀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研究工作有重要的价值。
1 纤维艺术的审美价值
1.1 材料美
如果从材料入手进行分析,不同的材料给人们的感受不同。纤维艺术所使用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3种:实物、动植物纤维以及人造纤维材料。这些材料突出了纤维艺术的朴实美,又增加了纤维艺术的弹性魅力,在纤维艺术的呈现下,具有特定的审美价值。
1.2 肌理美
肌理美能够呈现在视觉效果上,也能够体现在质感方面。人们在观赏和触摸的过程中能够看到,由于色彩的不同,所呈现的肌理效果不同。艺术家能够充分发挥材质的作用,给予人们更好的视觉感受。
1.3 形态美
形态美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在纤维艺术的发展道路上,艺术家利用透视、重叠等不同的效果,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通过多种组合方式,突出了纤维艺术的生命力,展现了形态美。
1.4 色彩美
虽然纤维艺术和绘画艺术都会应用到色彩,但是具体的应用是不同的。纤维艺术注重的是空间混合色彩交织,因为色彩会直接影响纤维艺术的形态,甚至是结构。
1.5 空间美
纤维艺术对于色彩和形态十分重视。如果能够合理地应用色彩和形态,就能够增加纤维艺术的空间美。一些优秀的艺术家在呈现纤维艺术的空间美时,充分利用了背景,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美的享受。
2 纤维艺术与传统文化符号的融合
纤维艺术在与传统文化符号融合的过程中,应当关注重大历史事件和古代人的生活,并突出这些特征。这样人们在观赏纤维艺术品时,就能够通过上面的图案了解一定的历史或事件;也能够通过纺织手法,看到当时的技术发展情况和生产力;还能够根据数量的不同,看到不同时期的人对纤维艺术的不同重视程度。
实际上,古代还没有“纤维艺术”这个词。但如果追溯这种艺术就能够发现,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最早的纤维艺术品是壁毯,当时的人们为了抵御寒冷,会收集羊毛进行编织。从当前已经挖掘出的遗迹来看,余姚河姆渡遗迹中出现了红陶纺轮。随着时代的发展,纺织原料在夏商周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出现了一些织绣工艺,这也是纤维艺术的一部分。纤维艺术的织法在战国时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能够通过这种艺术表达内心诉求。在先秦时期,人们在装饰衣物、制作服装时会应用纤维艺术,所以服饰上蕴含先秦时期的文化。例如当时人们认为江离、辟芷等香草代表贤德,所以将其绣在衣物上[1]。
从艺术史和传统文化史的角度来看,纤维艺术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是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古时,人们在创作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融入一些独特的内容,结合当时的生活场景,创作出独特的纤维艺术图案。对于古人来说,编织是一种日常工作,也是他们展现生活的一种方式,能够满足当时人们的精神需求,让人们短暂地远离现实中激烈的竞争,并找到生活和心中的安宁。以《孔雀东南飞》为例,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当时人们在装饰房间时使用的装饰物就是织物。这也表明人们不仅关注纤维艺术的美学价值,还关注其实用性。
在工业革命及科学技术革命后,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当时的纺织工业发展十分迅速,给纤维艺术注入了更多新鲜的血液,极大地提升了纤维艺术的生命力。
油画作品追求色彩、雕塑作品追求外形和构图,而纤维艺术追求的是美感和工艺,这也是最独特的地方。当前,纤维艺术已经全面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基于学科的互通性以及包容性,人们在创作纤维艺术作品时也能够有更多的依据,利用多个学科的创作思路,创作者能够有更强的工艺技术意识,还能够让想象的思维连接在一起,产生更多的意象,这对于艺术创作来说非常重要,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迁想妙得[2]。
要想创作纤维艺术,就必须了解各种纤维材料的性能:天然材料及人造材料的刚柔、软硬、光色等性质。纤维艺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希望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心灵与视觉体验。在创作时关注的是工艺的需要以及形、色、质的需要。天然纤维材料有独特的天然美,如果在创作时应用这种纤维材料,就能突出作品的真实、纯朴,让作品有更好的呈现效果,给人们带来的肌理感受也是纸笔作画无法产生的。对纤维艺术作品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主要使用人工合成和天然的纤维材质,还有一些金丝银线之类的长线状材质,也是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近几年,一些新的材料、技术也被应用在纤维艺术创作中,如激光印染、光感材料等。这种艺术在科技的影响下,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新鲜的视觉享受。
纤维艺术作品要想产生特殊的效果,就需要利用一些特殊的工艺。纤维工艺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较为成熟。人们对河姆渡考古挖掘的陶片进行观察,发现其中带有一些编织纹样,依稀能够分辨出应用了不同的编织方法:缠结、八字纹等。不同的排列组合能够产生不同的编织图案,获得不同的效果,这个过程就是阴阳交替,其中有很多工艺在现代依然被广泛应用。纵观美术创作的历史发现,很多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为了产生近看其质的效果,应用了多种新奇的技法,希望能够让画面的肌理更加真实、内容更加丰富。这种肌理效果是纤维艺术的独特优势,更是展现魅力的基础。和油画的各种笔触技法相比,纤维艺术的加工方法更加丰富,包括染、编、盘等。通过这些手法,能够打造出立体的肌理,纹理既可以精细,又可以粗犷,十分真实。这种肌理效果既能够从视觉上呈现,又可以从触觉上呈现。所以,这种纤维艺术作品所展示的不仅是绚丽的色彩、好看的图形,还能够体现出材料美、工艺美以及肌理美。当前,人们在手工编制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机器和电脑编织,能够为工艺的加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呈现出更多富有文化内涵的特殊形象。例如人们熟知的中国结,是从结绳记事发展起来的,已经变成特殊的符号语言,有吉祥的含义,更是人们情感的寄托、智慧的体现。纤维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的作品,所以必然会承载一些民族信息,例如属于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形、色、工艺等。中国的文化积累十分丰厚,远古时期的彩陶纹饰、汉朝的画像石砖等,都可以拿来借鉴,并应用在纤维艺术的造型上。这种吸收借鉴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把古时的图案直接作为一种符号或是元素与现代化的纤维艺术作品融合在一起,能够让特点更加突出,让人们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另一种则是高级的创造行为,也就是基于古时的图案造型,深入地分析,把其中的审美内涵和精神实质提炼出来,并融入创作者的思想,创造新的图案造型。以人们比较熟悉的香山饭店为例,虽然该饭店的中国建筑风格十分强烈,但并没有完全照搬斗拱飞檐之类的建筑符号。设计师贝聿铭对中国式的建筑风格进行了深入分析,把握了其中的审美特征和精神实质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创作给出了设计稿。纤维艺术的民族性是一种文化沉淀,不是直接把各民族的技法、图形照搬过来。
在价值取向方面,也应当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给纤维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艺术家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语言,让纤维艺术的文化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所以纤维艺术的创作,更像是原创的艺术语言,并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近几年,开始尝试使用一些新型材料,大胆地挖掘空间形态,作品的形态也由平面逐步朝着立体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很多三度空间的装置艺术。
3 结语
现代纤维艺术是在汲取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发展的。在科学技术和历史文化的推动下,纤维艺术创作有了更多发展动力,前者是希望,后者是信心。当前,外来文化的冲击越发强烈,人们更应当重视传统文化,关注传统手工艺术,不断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发扬并传播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