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 风来帆速
2021-12-03胡红
胡 红
学生时代,我未曾将“教师”列入自己的理想清单,就读师范院校是因为当年提前录取的“不得已而为之”。工作之初,我未曾想自己会成为“特级教师”,走上小学讲台是因为毕业分配时的“阴差阳错”。然而,从教二十多年后,我却不知不觉地成了别人口中的“名师”。
1996年我初为人师,2000年获评“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010年获评“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2016年获评“江苏省特级教师”,2019年获评“正高级教师”。这些荣誉的取得,当然与领导的关怀和专家的帮助分不开,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努力与坚持——每一次的“无心插柳”都是努力后的水到渠成。
从教25年,随着职务的变化,我对教师义务及教育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一开始,我做了9年的班主任(其中4年同时兼任年级组长、2年同时兼任教导处副主任),那时我关心最多的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让我激动不已。那时没有电脑,我常常为设计一篇教案而反复修改、誊写,手写备课本每年都是厚厚一摞,为此,曾有同行打趣我“浪费国家资产”。那时没有手机,我常常为深入了解学生而骑着自行车在居民区奔波家访。因为不熟悉环境,我曾不止一次地迷路。有一次家访结束遭遇大雨,我迷失了方向,路上没有任何人可以询问,后来竟然骑到了一个离住地很远的地方,当浑身湿透地找回住处时已是半夜。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辛苦的事情,那时却不以为然。我庆幸自己当年没有被困难吓倒,那时走过的弯路让我后来的路越走越顺畅。
后来,我又做了6年的教导主任(其中前2年为副主任),分管全校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胜任这项工作,我不得不加强对语文教学的深入研究。那几年,我阅读了关于语文教学的诸多理论,参加了各层各级的语文教学培训。记得最初接触“亲近母语”是在一年暑假,因为不影响上班,就没有跟领导申请,自费过去学习了。那一次学习,让我对绘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书价较高,囊中羞涩的我就泡在不同书店里“偷”看。后来,学校在我的建议下采购了一批绘本,我开始了如饥似渴的阅读。阅读后,我就与他人分享我的感受。很快,我的兴趣成了学校很多语文教师的兴趣,绘本教学一度成为我们语文教研组的主要话题。2012年,我的论文《在画面与文字之间游戏——图画书阅读漫谈》发表于《小学语文》,后来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我感激自己对“教导主任”这一小小职务的重视,“在其位,谋其政”的思维让我在语文专业方面由“优秀青年教师”向“学科教学带头人”靠近。
再后来,我做了10年的副校长。那时,我摆正位置,努力做好校长的“助手”、教师的“导师”。作为全校教学与科研的分管领导,我要求自己坚守一线,做教学与科研的领军者;作为语文教师,我立足自己专长的儿童阅读教学,深入研究。我追求“语文大课堂,课内外同步”,语文教学从不局限于一册书、一节课,总是将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生活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引导学生时时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不断实践与摸索中,我的语文教学逐渐有了风格:情理趣相融、课内外渗透、师与生共长。2013年,我出版个人教学专著——《课外阅读,原来可以很好玩》,其中所有案例都来自我的课堂。后来,我把自己的专长发挥到对全校的管理之中,如带领团队研发儿童阅读教学微课,带领团队参与南京市电教馆每年的“好书导读”微视频制作,带领团队研发校本读物“和大人一起读”系列,带领团队申报南京市规划课题……作为校长的左膀右臂,除了引领全校语文“优先发展”以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外,我还在工作中努力学习两任校长的优秀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这让我在今后的领导岗位上少走了一些弯路和错路。
2019年,我受命担任一所新建校的校长。“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让我不敢懈怠。我在忙于基建的同时,思考并确立了学校的“童创谷”顶层文化。我坚信“站稳讲台”是所有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我坚持做好教学的示范。“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这条建议,我深信不疑。在我的学校,从一年级开始,课表中就有一节明确的阅读课。只要时间允许,我就定期走进课堂,带领学生们开展阅读教学。作为校长,授课获益的不能仅仅是学生,还应该是教师,因此我的课堂对所有教师敞开大门。我还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各种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做专题阅读,和学生一起,走上喜爱阅读、学会阅读的路。如今,新校办学满两年,已经成为老百姓口中“家门口的好学校”。其实,我更骄傲的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已经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如今,为青年教师成长引路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以自身的经历告诉青年教师:每一步的努力都不会浪费,有了脚踏实地的付出,成长才会是水到渠成、风来帆速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