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篇
2021-12-03曾令材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21年10期
〇曾令材
【名诗回放】
秋词二首(其一)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难点注释】
1.自古:自古以来,泛指从前。 2.逢:遇到。
3.悲寂寥:悲叹空寂凄凉。 4.春朝:春天。
5.排云:推开白云;冲破云层。 6.碧霄:碧蓝的九霄。
【同步翻译】
自古以来,每当遇到秋天人们就悲叹空寂凄凉,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精彩赏析】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诗人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胜春朝”道出的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把悲凉的秋天看得比春天还美。后两句诗人抓住“一鹤排云”这一别致的秋日景观,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的开阔景象。诗中鹤的身影是孤独的,气势却是非凡的,它竟载着诗人的赋诗情趣一同飞到碧霄去了。诗人此时已被贬为朗州刺史,便托物言志,以鹤自喻,视鹤为不屈志士的化身,虚实结合,不仅立意新颖,而且引人深思。
【知识链接】
秋,从何时扮演起“悲”的角色?大概应是先秦时代宋玉在《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就像打开了传说中的潘多拉盒子,“悲”在人们眼中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慢慢成了人们心上的秋了。“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不到青云志未休,近来何事却悲秋”“秋色遽如许,客心徒自惊”……千百年来,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浅唱,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渲染得迷迷离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