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扬以美育人的审美理想
——评黄凯的美术教育追求

2021-12-03陈铁梅

江苏教育 2021年57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美术

陈铁梅

我与黄凯老师结识于18年前。2003年,我应邀回母校与学弟学妹分享我的专业成长历程,会后黄凯跑来找我交流收获,我很感动,也记住了这位谦虚好学、积极主动的学弟。2004年,他毕业踏上讲台,成为海门美术教师队伍的一员,我关注到了这位年轻教师踏实教学、努力向上的奔跑姿态。2009年,经市教育局批准,我成立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黄凯主动申报并成功成为工作室的一员。在工作室“每月一事”“十个一行动”的高强度、高标准、高要求下,他从未退缩,反而越战越勇,参与所有的教学实验、共读共写、课题研究、项目建设、公益送教等。他的教学基本功日趋扎实,教育视野日趋宽广。2018年,他登上了新的成长平台,被遴选为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在导师团的高品质培养目标指引下,黄凯逐渐形成自己的美育理想和教学主张。2019年,他几经思考和总结,提出美术教育应当“觉天地之美,育审美之心”,并以此观照教育教学实践。17 年的美术讲坛畅游,黄凯老师实现了专业成长自觉,他的教育生命持续拔节,不断生成美术教育的新思考、新探索、新行动。

一、从美育现状中思考美术教育方向

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源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黄凯老师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对美育现状进行反思:为什么在物质丰富、知识充盈的当下,依然有很多人精神颓废?为什么美育课程开设了这么多年,“美盲”依然很多?为什么美术课程如此丰富多彩,学生的审美表现力依然欠佳?他进而追问: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渐渐地,黄凯老师的思考指向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唤醒”。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而非“雕琢”,否则学生会失去其本真和个性的一面。随后他以教师的良知和教育自觉,告诫自己(也在告诫他人):在唤醒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唤醒学生欣赏美的眼睛、创造美的双手、聆听美的心灵,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觉美”。这种唤醒或者说“觉美”,指向多个层面。

一是对审美觉察能力的唤醒。事实上,黄凯老师所关心和追问的问题,是功利化时代人们对美的集体无意识,是对美的追问能力的丧失,是对美的麻木不仁和熟视无睹。所以,黄凯老师希望帮助学生通过后天习得,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种下审美的种子,以此影响自己以及周边的人,唤醒群体性美感,继而在生活中看见美、创造美,用美滋养平凡的时光,让生活有诗、有远方。

二是对审美感知能力的唤醒。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审美潜能,只是这种潜能能否被激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被浪漫地唤醒,能否被综合塑造为更高层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黄凯老师的美好愿景,就是通过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帮助学生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结构,进而形成足够丰富和扎实的感受、感知以及沟通能力。学生通过觉察、累积形成审美感知能力并以其观照日常生活,继而按照美的样式来改造自己的生活。

三是对审美创造能力的唤醒。中国台湾教育学者陈龙安教授在《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一书中指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就美术的创造能力而言,通常包括丰富的想象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多向的迁移能力、新颖的独创能力、流畅的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是跳跃性的、非线性的,因此常常突破人的理性思维的边界,从而跳出常规的表现模型,呈现超乎想象的别样面貌。因此,美术教学的唤醒,是以美的语言、美的形式唤醒蕴藏在学生生命中的创造潜能,并给创造潜能一个跳出大脑的机会。而这必将是一个浪漫且有效的唤醒。黄凯老师的美好期许,也正在于此。

二、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美术教育根脉

黄凯老师从字源学、美学、教育学等角度分析“觉美·立心”的本义与延伸义,继而强调美术教育旨在唤醒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探索感知天地间一切美好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对美的感知反馈到生活实践中,逐渐摆脱功利欲求,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完整。这种源自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强大基因力量,使黄凯老师对美术教学实现了重建,并且这种重建体现了对一些本源性问题的思考。

一是对学生个体精神的重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独立、富强、民主,是以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为前提,黄凯老师强调的“立心”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他希望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生命的主观性、自觉性与认识性相统一,使其能够自主地觉察自己的使命、责任和担当。所以“觉美·立心”主张通过审美活动为学生生命完满提供“诗意的栖息”。一个个体生命的完满,不在于他有智力、有健康、有能力、有温饱,也不在于他有权力、有财富、有名誉、有地位,而在于他有丰富的情感需要和满足,更在于他有敏锐的生存感受,能觉察清风晓月的舒朗,能欣赏南山兰菊的优雅,能领悟竹林七贤的孤傲,能感佩狼牙山英雄的豪迈——唯有这样,他才会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他的人格才会和谐、全面地发展。

二是对美术实践活动的重建。教育是行动的哲学,其关键词是“做”。行动的哲学不是盲目迈步,而是有思想地作为。行动是黄凯老师美术教学主张的立魂之本,他以具体化行动将思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成化于果。他执教《我们的风采》,通过校服设计活动唤醒学生对美的形式、特征、语言的感受力,提升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力;他以招贴画设计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强烈的直观性和代入感,让美术课程以美好的形式实现“课程思政”;原本不起眼、被学生随处乱丢的石头,因为他敏锐的课程意识成为唤醒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美育资源。所以,“思”与“做”相结合,将美术实践活动重建为一张有着美好愿景和指向的价值意义之网,推动学生美丽生长。

三是对日常审美生活的重建。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成为生活美感的言说者。生活美感是指对日常生活细节所呈现出来的美的感受,它是一种情调,更是一种情感,是与生活、自然和生命的深层互动与深刻领悟。凡·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保持你对大自然的热爱,因为这才是学会越来越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真正途径。如果一个人真的爱上大自然,他就能到处发现美的东西。”黄凯的教育思考,就是希望帮助学生像凡·高所说,拥有一份对镶嵌在日常生活中的美的感知能力:觉察它的美好,欣赏它的美好,享受它的美好,继而创造它,使它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一种无功利的状态,一种心灵自由驰骋的状态,一种心灵由内而外地生发出陶醉的、宁静的幸福感受的状态。这是对人与自然和人之生存的终极关怀。

丰子恺在《教师日记》中说:“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所以,黄凯和众多美术教师一样,努力让美术成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都活得有尊严、有情趣,进而为一生的幸福奠基。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美术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术篇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