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激趣,以境促学
——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2021-12-03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张玙佳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张玙佳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与心理活动,在以往教学经验的辅助支撑下创设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课堂,实现高效学习。

一、创设认知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生因为年纪、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思维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一定限制,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从认知感受到实际掌握需要一个漫长的理解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创设与学生认知相契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探究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当中,首先,教师通过让学生比较铅笔盒面与课本面、黑板面与墙面的大小导入情境,让学生感受面积,然后讲解书中的课例,并用多媒体展示出一间房子,让学生观察房间的物体,并比较房间物体平面的大小,询问学生可以利用什么素材进行比较,小组讨论,谈谈不同的方法和看法,有的小组通过摆硬币,有的小组通过摆小方片,还有的小组通过把透明方格纸放上去、数格子等,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与大小时,通过创设相应的认知情境,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并且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中感知数学,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认知矛盾的产生多是源于对问题的发现和质疑,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勾起学生想一探究竟的欲望,如果想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那么就要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当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再趁热打铁,加强引导,便会让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大大增加。

比如,在教学《一亿有多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一亿到底有多大呢?如果将100本练习册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数完?如果是一亿本呢?”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年”“两年”“十年”等,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想要知道我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然后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可供验证的方法。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集思广益,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得出的解决办法进一步优化完善,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一亿有多大”。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思考问题方法,将学生的思维由点到面有效串联起来,深度感知数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创设探究情境,主动体验知识

课堂作为一个能体验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良好教学平台,教师应该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度探究数学知识,把握数学规律。同时,教师也要通过现有教学条件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进而成就更加高效、有趣的课堂。

比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思考火车车厢、国旗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当学生得出相应答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橡皮在桌面上进行模仿,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转盘,用笔当作指针,看一看旋转具体是什么现象,并比一比、看一看谁做得最好。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能领会平移、旋转的含义,再谈一谈自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盲区。最后,教师再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了解相应的知识,有了基本知识做支撑,后续课堂教学也会得心应手。

通过探究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吸引力,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技能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中感知教学,探究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探究热情以及运用数学的兴趣,而教师也要善于把握教材内容,深度掌握数学知识,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