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稻蝗免疫反应研究
2021-12-03俞伟辉
骆 雪 俞伟辉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稻蝗是对直翅目、斑腿蝗科、稻蝗属昆虫所有种类的统称。在我国分布有无齿稻蝗、山稻蝗、拟山稻蝗、中华稻蝗、海南稻蝗等14种。一般是出现在多项农作物中,分别表现为水稻、玉米、高粱、豆类等,对农作物产生的危害性是非常高的。一般情况下,稻蝗将植物的茎杆咬断,无法正常生长,甚至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吃光稻叶。针对于此种情况,在本篇文章中,结合稻蝗感染颗粒物、细菌以及农药等,采取合理的方式重点检验稻蝗血细胞形态以及数量变化情况,明确血细胞内的参与免疫细胞类型,科学合理的评价稻蝗体液免疫能力。本文以中华稻蝗的特征体现为主,结合实际情况引进了合理的方式,得出了基本的实验结论。
1 中华稻蝗的特征体现
在1982年提出了有关于中华稻蝗的分类特征,同时相关研究人员对蝗虫展开了分类处理,分别表现为昆虫纲、直翅目以及蝗亚目等。中华稻蝗的组成结构为头、胸以及腹,颜色呈现出了绿色和黄绿色,对于齿雌成虫来讲,和雄性长虫相比较来看自身的长度是非常长的,个头是非常小的。在胸部三体节中相互连接到一起,成为一项整体,不过存在着连接的痕迹,需要明确认识到的一方面是,难以单独的进行活动,腹部的体节涉及到多个,其中就属混合体腔最为明显。所谓混合体腔,是指稻蝗的体壁和内脏之间相互组合形成,被称之为混合体腔,而在有着诸多血液的情况下叫做血体腔。一般情况下,在长江流域内的稻区中出现概率极高,其除了对水稻产生不良影响之外,同时还直接危害着其他农作物。通常来讲,中华稻蝗一年发生一次,成虫产卵期间普遍是处于相对潮湿和向阳以及堤岸等领域,在冬季的时候气温处于干燥状态,可以为卵化存活提供可能性,秋天的时候雨水比较少,成虫产卵的概率非常高。稻蝗每年出现一次,一般是处于五月份的时候进行发育,五次蜕皮子到七月下旬发育成成虫,每一次蜕皮属于一项龄期,长江流域以南的区域出现蝗灾的现象极为严峻,稻蝗是植食水稻叶,直接威胁着玉米和小麦等方面的正常生长。
2 采取的方法
2.1 颗粒物感染
其一,颗粒物感染。取出一百只中华稻蝗,首先,认真的清理蝗虫腹部,特别是第一腹结位置,配置相应比例的乙醇,将腹节处彻底清理干净,保持整洁性,同时添加相应的溶液,提升溶液的均匀程度,将该项溶液注射到蝗虫体内,注射以后的4h、8h、12h以及24h进行取血,每一次取二十只稻蝗的血,检验酶活。
其二,受细菌方面感染因素的影响,针对于细菌感染情况,要想有效治理,就需要有效的对浓度加以制备,添加细菌溶液,以100只中华稻蝗成虫为主,和以上流程是一样的,也是全面处理蝗虫的腹节位置,采取合理比例的乙醇对腹结位置的杂物进行清除干净,添加相关的溶液,注射于蝗虫腹节处。注射以后的4h、8h、12h以及24h进行取血,每一次取二十只稻蝗的血,检验酶活。该项操作流程和颗粒物感染是一样的。
其三,农药感染。结合浓度实际情况将100只中华稻蝗成虫取出,对蝗虫的腹节处进行清洗,清洗的方式为清水,具体流程和以上相同。
2.2 制备和观察光学显微镜样品
当注射了外源物4h、8h、24h、48h以后,需要将中华稻蝗成虫取出,数量为20只,其次,采取清水的方式将稻蝗的腹部以及胸部彻底清理干净,定期对稻蝗内部实施相关的消毒作业,扎破稻蝗的胸部以及腹部,从中将血液取出,滴入载玻片内,涂片处理,将剩下的稻蝗血压放置在PC管内,检验酶活,等到载玻片内的血膜彻底干燥以后,采取染液进行染色处理,完成染色工作以后,洗净干载玻片,进行封片处理。最后采取光学显微镜的方式加以检验。
2.3 酶活检测方式
在处理样品期间,需要提前取出从冰箱内存放稻蝗血液的PC管,使血液处于融化的状态,然后在低温冷冻离心机中加以处理,达到离心的目的,放置上清液,为后期留做备用。
2.4 处理图片以及分析数据
在实际实验开展过程中,需要采取统计学的方式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完善性,动态性的实施差异显著性,分析开展差异性检验工作。
3 基本的实验结论
3.1 当中华稻蝗感染了外源物以后血细胞呈现出了变化状态
当前阶段,通过相关分析来看,采取显微镜的方式认识到了中华稻蝗血细胞涉及到了诸多方面,类型多种多样,具体表现为原细胞浆血包等多种类型,当受到了外源物的感染之后,稻蝗血细胞将会呈现出一系列的转变状态,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其一,呈现出空泡化状态。通常来讲,细胞中普遍存在着空泡现象,对于有的细胞来讲,将会形成诸多透明的大面积空泡,逐渐的对细胞核造成挤压。而有的细胞也会随之分离,形成诸多的空泡现象,这些空泡的数量随之增加。
其二,粒细胞脱粒情况。对于粒细胞内的颗粒物来讲,通常是从细胞质内留出,弥散于细胞周围,细胞核将会增加溶血现象出现概率。
其三,细胞核出现了变形情况。正常细胞的细胞核变岩有着光滑性特征,除了处于蠕形状态下的细胞形状为梭形以外,其他的细胞核表现为圆形状态。当外源物对细胞核产生感染以后,细胞核出现了严重的变形现象,周围边缘不再呈现出光滑性特征,逐渐发生了凹凸不平的情况,自身形状变化规则性缺失,甚至还会移动到细胞一侧。
其四,产生了凋亡小体。通常表现为浆血胞内,浆血胞内的细胞核逐渐形成了逐个小圆球,在相关细胞质内,将从细胞质内逐渐分离。
3.2 当中华稻蝗感染了外源物以后血细胞出现了吞噬和包囊等情况
第一,蝗虫的血细胞呈现出了免疫现象。当感染了C粉以后,清楚的了解到参与吞噬的细胞类型是浆血包,在4h的情况下发现了浆血包逐渐吞噬了C粉颗粒,同时伴随着包囊出现,经过了12h以后,了解到了吞噬C粉颗粒的浆血包慢慢的缩小,血细胞中包含的胞囊和结节也随之消失。C粉以及Fe粉和Si粉三者有着相似性特征,只不过结节和包囊出现以及消失的时间不一样。
第二,在受到了农药影响以后,浆血细胞发生了变化,日益固缩,经过固缩状态下的浆血包颜色较黑。而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浆血包因为包含了固缩的浆血包,所以形成了结节以及包囊。
第三,感染大肠杆菌以后蝗虫血细胞的免疫情况。从稻蝗浆血胞以及粒血胞实际情况来看,这两方面具备相同的效果,都可以将大肠杆菌彻底吞噬,当大肠杆菌进入了浆细胞内,并不会发生不良的破裂情况,经过4h以后,浆血胞子能够吞噬大肠杆菌,在形成结节和包囊的基础上产生了浆血胞和粒血胞。8h以后,稻蝗血细胞内的结节以及包囊随之消除。12h以后,大肠杆菌被消化,呈现出了圆形。
第四,当感染了枯草芽孢杆菌之后蝗虫血细胞受到的相关影响以及产生的一系列反应。从稻蝗免疫枯草芽孢杆菌实际情况来看,包含的环节是非常多的,具体表现为三方面。分别是吞噬、附着以及消化。通过分析来看,血细胞内芽孢杆菌的菌体消化流程是。首先,在初期推入阶段中,菌体颜色发生了变化,逐渐为深蓝色,菌体状态也发生了改变,朝着小型状态发展,或者是转变为了其他类型的状态。即便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处于染色状态。当枯草芽孢杆菌周围生存环境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将会产生相应的保护结构芽孢,无论是在稻蝗的体内还是血细胞期间都会增加芽孢出现的概率。其次,血细胞中芽胞逐渐消化方面如下所示,当从菌体中形成了芽孢以后,可以发现芽孢处于无法染色的状态,不过需要注意的一方面是,菌体可以染上色,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菌体随之消失,不过无法染上色的芽孢并不会消失,对于该项芽孢来讲,体积慢慢的缩小,随后消失,与此同时,在稻蝗血液内包含的芽孢也处于消化状态。通过检查体液来看,可以查看到染不上色的芽孢。
第五,当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后蝗虫血细胞形成了一系列反应。在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后,稻蝗血细胞免疫呈现出了吞噬和消化状态,从实质情况来看,血细胞形态变化其实和大肠杆菌浸泡环节是一致的,主要表现为形成血细胞结节和包囊的现象,并且还表现为处于细胞中细菌慢慢的消失。
3.3 中华稻蝗血淋巴中P450和CES的活性变化情况探究
其一,感染颗粒物以后中华稻蝗血淋巴内P450的活性变化。结合稻蝗血淋巴中P450酶活性变化可以看出,C粉在4h时P450活性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在12h和24h时P450的活性则是远远低于溶剂对照组(P<0.01),和空白对照组相互比较分析,P450活性在4h-24h的情况下逐渐升高(P<0.01)。自从感染Fe粉后以后的P450活性和溶剂对照组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性(P>0.05)。
其二,感染细菌后中华稻蝗血淋巴中P450的活性变化。在感染大肠杆菌后,血淋巴中P450的活性在4h和24h时远远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在48h时低于溶剂对照组(P<0.01)。其次,在4h和8h的情况下显著高出了空白对照组(P<0.05),在2h和48h中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当感染了枯草芽孢杆菌后,稻蝗血淋巴内包含的P450活性处于24h时有效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
4 结语
以上所述,结合中华稻蝗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获取了准确的实验结果,了解了差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