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养成”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的渗透
2021-12-03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
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 舒 畅
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掌握之外,还需要抓住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有效适应社会,满足学生的终身学习要求。数学核心素养养成是小学阶段的教育要求,需要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予以渗透,其中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当中进行核心素养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也考验着教师的教育素质。
一、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奠定核心素养养成基础
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当中,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核心素养教育渗透,教师首先需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可以帮助学生主动积累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技巧的应用能力,能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打好基础,消除计算教学当中的阻碍。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当中,要善于把问题作为出发点,激活学生思维,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消除核心素养培养的难度。教师在授课前可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以此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营造以下问题情境:以往我们学习到的除法运算是能够直接除尽的,那如果无法除尽,应该怎么做?在提出这样的问题之后,学生会产生很强的求知欲望,并主动投入问题解答当中。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21÷7、23÷7、27÷7,并让学生对余下的数字进行认真分析,借此机会让学生自主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科学融入计算游戏,提高核心素养培养动力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游戏是一种富有吸引力同时又符合他们天性的学习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内化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游戏和数学计算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适合应用在低年级的数学计算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在游戏活动当中保持注意力集中,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为学生数学能力和计算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与人民币相关的计算方法,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购物类的角色扮演游戏,把教室布置成购物场景,把学习用品标上相应的价格,然后让学生扮演顾客、售货员、收银员,进行必要的计算。比如:一本故事书10元5角,一盒水彩笔9元8角,那么购买这两件物品总共需要花多少钱?把购物游戏转化成为数学计算活动,可以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动力。
三、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养成
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往往更加习惯用直观体验思考的方法进行分析,有着较强的形象思维,但是在涉及抽象思考时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和阻碍。想要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存在的困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就要运用学生接受度高的方法,也就是在计算知识与技巧的传授过程中,把生活作为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精心设计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计算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和现实生活并不遥远,消除学生对计算的陌生感。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购买水果的生活场景:水果商店中,苹果的单价是4元,香蕉的单价是3元,桃子的单价是5元,你能够分别计算出买2斤苹果、4斤香蕉和3斤桃子的价格是多少吗?请尝试着计算一下总价。这样学生很容易列出乘法算式,轻松解决乘法问题,也可以在连续相加的过程当中体验多种运算的组合计算。
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放在首要位置,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又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