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个孩子都被“看”到
——读《教育的情调》有感

2021-12-03

初中生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情调眼神家长

在人工智能时代做教育,更需要“爱”的情调。当看到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调》一书时,我的眼前为之一亮;自读后,我带着志同道合的团队共读、共享。书中唤醒我们教育人要“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孩子,形成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个人生活的独特性,让每个孩子都被用“心”“看”到,都能健康快乐,幸福成长。这里的“看”到,是指我们需要“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要从内心深处融入“爱”的教育情调去“看”孩子,把每个孩子当成一个独特的个体,一个正在自我塑造和成长的人。当我们注意到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性时,它就能引发我们从直觉观察走向理性思考,关注“什么该说而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提而什么不该提”的积极心理行为。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这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召唤。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家庭的希望。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这是“人最基本的社会性得到肯定”的人性需要。孩子也在“看”我们大人的眼神,人性是相同的,他们希望接收到的是肯定、尊重、认同、欣赏。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这是“教育艺术成全美好”的师爱需要。教育情调的核心在于爱,把爱献给每个孩子,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教育情调的表现在于情,在教书育人的细微处见真情。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被“看”到?这需要我们培育敏感性,保持教育机智。

一、用心观察,读懂眼神

教师应走进儿童的世界,提高自己观察和理解眼神的能力。真正的教学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对孩子的世界的体验中去。教师在课堂上与孩子的眼神进行交流,可以触摸到对方的内心世界:挚爱或憎恨,信任或忧虑,温暖或冷淡,欣赏或轻视,宽厚或严厉,自信或自卑,关注或漠然,希望或失望,坦率或欺骗……

赵老师是善于用心观察的班主任,发现班上一个孩子突然成绩滑坡,上课的眼神变得茫然无力。经过多次谈心,赵老师了解到孩子妈妈下岗,家里没有经济来源,让他学习思想不集中,产生“赚钱比读书更重要”的想法。赵老师通过多方打听,帮助孩子的妈妈重新找到工作,孩子的学习又恢复了正常。让孩子体验“被爱”“有爱”,到学会“爱人”;从“他律”“自律”走向“无律”。

二、耐心陪伴,心怀希望

教师应带着爱与责任陪伴孩子的学习生活,让孩子感到教师的生命在场。当我们用手势、用侧着的头、用身心去“看”孩子们如何开始每一天时,孩子们也就体会到了被教师“看”到的感觉。

黄老师在每一天的早晨,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都保持与孩子两次击掌或口头示意的习惯。这看起来像是个麻烦的仪式,但教师每天用温暖的微笑和话语问候每个孩子,当师生以双手或笑脸回应对方时,仿佛彼此为对方而存在,共同创造和分享着这段时光。同样,一天结束时,教师站在教室门口的道别,提供了一个对刚刚过去的一天进行简短检查和回顾的机会。一方面,教师的眼神给每个孩子以“尊重、保护、合作”的独特体验;另一方面,从学生的眼神中,教师积极洞察孩子内心深处想要被理解、被接受的情感。让每个孩子都被“看”到,这不是通过思考和推理而获得的,而是通过经历、体验和感受来推进的。

三、细心倾听,鼓励孩子

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成绩退步,作业没及时完成,这要求我们不只是“看”到这些问题,更需要我们深入探索问题及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我们需要了解和孩子们相处时一些小事的重要性,因为大事往往蕴藏在小事之中。

孩子是社会的产物,他们最强烈的心理动机就是希望有归属感。孩子是观察的专家,但在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解释理解时,却容易产生错误。他们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感时,往往使用的就是这些错误的理解和定论。七年级的小马同学在期中考试后脸上一直没有笑容,周老师感觉不对劲,寻找机会,取得孩子信任,与孩子面对面交流。老师了解到,小马有一个五岁的弟弟,有了弟弟之后,自己似乎被父母忽视和冷落,于是想在周老师身上找到失去的父母的关爱,变得敏感,过分在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结果,单元检测没考好,老师批评了她;当她有了进步,老师没表现出很热情或很满意;期中考试考了全班第一,老师还是没有表现出很喜欢她的样子。因此,小马感觉很失落。

教育的情调体现在细微处。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观察、聆听具体情境中的孩子,和他进行互动,给予他反馈。其实,大多数时候,孩子只是需要一句鼓励,一次理解,甚至只是单纯地被倾听。

四、真心沟通,赢得合作

孩子的不当行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错误的目标。“寻求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自暴自弃”是孩子不当行为的四个错误目标。一个没有得到肯定、认同的孩子会想要放弃自己。当看到孩子出现上课睡觉、不做作业、被手机绑架等问题时,教师、家长如只是焦虑急躁,是无法给孩子任何积极正面影响的。惩罚只能让孩子发展出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小殷在学校几次表现出语言行为很冲动。教师进一步走访家庭,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与家长交流以后,教师发现家长对待孩子太理想化,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就总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看不到好的方面,对孩子有家庭暴力倾向。教师获悉后,立即指导家长改变,在教育过程用技巧鼓励孩子,而不是要求孩子,命令孩子,需要尊重孩子,赢得孩子的合作。在课堂上,当孩子喜欢某个教师,就会喜欢该教师讲的课。在家里也一样,家长越信任,孩子越自信;家长越放手,孩子越独立;家长越爱孩子,孩子越自爱。

孩子会犯错误、做错事,这很正常。但如果我们抱着批评的态度,就会无意中将孩子偶然出现的错误单独拎出来,放大错误的严重性,反而渐渐让孩子养成了难以改变的缺点。孩子需要指导,需要鼓励,过度关注他的缺点只能起到反作用。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成年人同样处于未完成的成长过程中,所以,我们去观察、倾听孩子,并向他们学习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读懂孩子们的内心,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被“看”到。让我们共同打造教学相长、有爱有德的教育情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猜你喜欢

情调眼神家长
生命的顽强
麋鹿的眼神
情调是生活之花
确认下眼神,你是不是靠谱的人
搞笑秀
别有情趣的夏天
家长请吃药Ⅱ
丝绸情调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