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

2021-12-03梁立芬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农民工

梁立芬

(衡水学院 文传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自从20世纪末以来,我国就迈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持续增长。据统计,2000年—2018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108人增加到2.49×108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10.2%上升至17.9%。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透露,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108人。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而农村人口老龄化更是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何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单单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1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表现及影响

1.1 “空心村”现象严重,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原动力

自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正式确定及推广以来,农民工外出务工已经由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由于种地效益差,农民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到头来收支几乎相抵,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农民成群结队涌进城市。2002年,党的十六大则正式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民工问题,为农民工获得经济权益的保障、政治权利的突破、社会身份的厘定等采取重大举措。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出现了农民工的身影;2008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国家政策的一次次调整,时到今日,农民工融入城市已基本具备了“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条件。与城市的人烟稠密、繁华热闹形成对比的是在农村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空心村”现象。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空巢老年人家庭比例为30.77%。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流入城市,农村基本成了中老年人的天下,农业劳动也自然落在他们肩上,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直接导致了农业的老龄化,这对发展现代农业造成重大影响。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粗放式经营,甚至闲置荒废,这会严重阻碍农业经济的腾飞。

1.2 农村养老形势严峻,普遍存在老无所依现象

由于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农民流入城市已经成为常态,年轻人忙于在外打拼,往往被子女抚养教育所累,无暇顾忌留在农村的老人,家庭养老成了有名无实,农村老人陷入老无所依的境地。

1.3 农村人口老龄化超前经济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存在老无所养现象

据有关报告,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未富先老”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进程,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成为整个养老工作中的短板。对农民来讲,大多数是趁年轻时外出打工,娶妻生子,养家糊口,等年纪大了,没什么劳动能力了,只好再回到农村。在农村收入比较低,农村老人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安享晚年。国家虽然实行了农村养老政策,但养老金每个月只有100元,能勉强维持在农村的吃喝,但一旦身体有了疾病,这点儿钱远远不够。农村老人面临着老无所养的困局。

2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2.1 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20个世纪60年代末,由于人口急剧增加,人口压力过大,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并逐渐强化实施,有力地控制人口增长。纵观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50多年来的历程,可以看到一个由宽变严,又由严逐渐放开的变化过程。计划生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人口增长过快的压力,冲击了重男轻女的观念,对提高人口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作出了重大贡献。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出来,先是“单独二胎”,后来是“全面二胎”,尽管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一再调整,甚至对生育二胎的夫妇实行奖励,但由于多年来“少生”“优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如今养育孩子的成本非常高,有相当一些适龄生育的夫妇选择不再生育。

2.2 生活条件、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家给予农村各项政策上的扶持,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在农村,农民们吃饱穿暖不成问题,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新农合的实行,让农民有病及时就医成为可能,平均寿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2.3 农民的社会身份不够光鲜亮丽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作为农村主体的农民更多地与贫困、落后、愚昧之类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农民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一直以来比较尴尬。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新生代农民,有不少人是在城市出生,他们已经和农村完全疏离开来,不知道农活为何物,对农村更多的是拒绝、排斥,甚至急于彻底摆脱农民身份,而对于城市现代文明有着自发融入的强烈渴望。

3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3.1 鼓励年轻人回归农村,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安全的粮食生产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的保证。现代农业是绿色农业、互联网+农业,急需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生力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要振兴乡村,发展现代化农业是根本途径,这就需要年轻农民勇于承担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任。现在已经有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这一点,多个省份通过采取优惠措施、提供创新创业的便利条件来鼓励和吸引年轻人回归农村,为发展现代农业尽一己之力。

3.2 更新养老观念,多种养老模式互为补充

在中国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过去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原来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远远满足不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在新形势下,需要更新养老观念,调动各方面资源,采用多种养老模式。比如兴办托老中心、老年公寓。此外,还有互助养老模式,即利用村庄这一熟人社会,由低龄、有能力的老人照顾高龄失能老人。

3.3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养老提供物质支持

只有农村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农民的腰包鼓了,农村老人养老才能获得足够的物质支持,养老才能真正无后顾之忧。互联网时代,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农产品的种类五花八门,完全可以通过发展老年人的电商经营模式并提供技术支持的方式,来促进农业经济收入的增加,为农村养老储备资金。

3.4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老人的社会保障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切实让农村老人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年轻人的养老负担,但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只是杯水车薪,随着经济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对农村老人的社会保障。

4 结语

农村老龄化带来一系列问题,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面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农民工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老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