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南市武都区堤防工程必要性探讨与工程地质环境评价

2021-12-03杨欣蓝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陇南堤防泥石流

杨欣蓝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水务局,甘肃 陇南 746000)

陇南市武都区位于甘肃省南部,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复杂,素以“山大沟深”著称。白龙江呈北西~南东走向流经武都,白龙江及支流(沟)泥石流沟道众多,易遭受洪水灾害和泥石流威胁,武都属全省重点防洪城市,国内受泥石流及洪水灾害威胁较严重的城市之一[1]。武都为陇南市政府所在地,是陇南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甘肃通往川、渝的交通要道[2]。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近年来陇南市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武都区作为陇南市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区建设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3]。鉴于武都区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长期受到白龙江及支流洪水和泥石流的威胁,对本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防洪工程作为武都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对提高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在充分认识河段水情特点、水势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依照防洪法和防洪标准,采取堤防与护脚、护岸相结合,堤防与河道治理相结合,堤防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完善防洪体系,同时,辅以非工程措施,拆除原有阻洪建筑物,留足河道行洪宽度,提高河道整体防洪能力,确保工程防护区在设计洪水标准下不受洪水侵害,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区简易堤防始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 为干砌块石断续残缺堤防, 无正规设计施工,均有沿江村民自发组织修建,大部分年久失修,基础破损,堤身坍塌倾斜,设防标准低,基础严重掏刷已失去防洪能力,上部宽约1.0m,堤身高度约为2.0m,基础埋受洪水冲刷掏蚀悬空,耕地及村庄受到严重威胁,因此需拆除原干砌残缺堤防,新建堤防。同事,枣川段白龙江右岸无堤防,严重影响徐家堡、枣川村农田及居民房产的防洪能力。白龙江左岸简易堤防始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 为干砌块石断续残缺堤防,上部宽约1.0m,堤身高度约为2.2~2.5m,无正规设计施工,均有沿江村民自发组织修建,大部分年久失修,防洪标准低,基础严重掏刷,堤身坍塌倾斜,需拆除原干砌残缺堤防,新建该段堤防。

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武都区山大沟深,峰高坡陡,风化侵蚀强烈,滑坡泥石流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沿江两岸人口密集,既是主要产粮区也是高效农业开发区,然而每到汛期,洪水、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着两岸村民生命财产和耕地安全,沿江陆续修建的不连续的部分堤防护岸工程,也因标准低而水毁严重,失去了防洪能力,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对武都区角弓镇鹿坝村、肖坝子村、白鹤桥村、白草坝村、陈家坝村下侯子村、石门乡徐家堡、枣川村及汉王镇绸子坝村、罗寨村河段进行堤防建设,使其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对保护村民安全,提高当地农业经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武都区角弓镇鹿坝村、肖坝子村、白鹤桥村、白草坝村、陈家坝村下侯子村、石门乡枣川村及汉王镇罗寨村由于耕地及及村民住房地势较低,经常遭遇洪水淹没,损失严重。因此,现在急需修建该十处堤防,使八村居民及土地得到安全保障,不受河道洪水的侵害,为工程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为此地方政府及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兴建该堤防工程。因此建设该工程迫在眉睫,十分必要,有很大的社会综合效益。

2 工程地质概况

2.1 地形地貌

本地区地处南、北秦岭之间的陇南山区中南部,白龙江中游。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按其地貌特征,分为构造剥蚀中高山区和白龙江谷地两大地貌单元。

2.1.1 构造剥蚀中高山区

工程区南北两岸为构造剥蚀中高山区,属岷迭山山系。山体多呈东西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程1100-1900 m。两岸山势陡峭,一般坡度大于30°,局部地段可达60°-70°,受区域性构造隆升作用的影响,区内形成了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的地貌景观。区内冲沟发育,多为泥石流沟道,其走向多垂直于白龙江。

2.1.2 白龙江谷地

白龙江水面及河漫滩宽80-120 m,水深2-5 m,Ⅰ级阶地面宽20-150m,一般高出河水位1.8-4.0 m,部分地段河床淤积抬高,接近Ⅰ级阶地面;Ⅱ级阶地面宽15-100 m,一般高出河水位5.5-8.0 m;阶地不连续,不对称。谷地海拔高程1100-1200 m,谷地宽200-800 m,两岸不对称,发育有Ⅰ-Ⅱ级阶地。由于工程区为泥石流爆发区,泥石流形成的洪积扇,堆积于Ⅰ、Ⅱ级阶地面上,在相对平缓的Ⅰ、Ⅱ级阶地面形成坎坷不平的垄岗地形与阶地相间的地貌景观。

2.2 地层岩性

工程区内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志留系地层和加里东晚期侵入岩脉分布于山体斜坡及山顶。

2.2.1 下志留统

沿白龙江两岸呈带状分布。主要为一套厚度较大浅变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属海相还原沉积。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夹薄层灰岩、微含炭硅质细粒灰岩、白云质灰岩。

2.2.2 第四系

主要分布于河谷阶地、冲沟两侧及山前坡麓地带,为洪积、冲洪积等成因的全新统各类松散堆积物。

(1)Ⅱ级阶地冲洪积堆积物:上部为含碎石粉质壤土,褐黄色,以粉粒为主,土质较均一,结构稍密,厚0.6-1.5m,多为耕地;下部为砂卵砾石层,青灰色,砾石成份主要为灰岩,其次为板岩、变质砂岩、石英岩,结构中密,底部见大漂石。

(2)Ⅱ级洪积台地堆积物:上部为含碎石土,褐黄色,结构稍密,厚0.5-1.5m,多被改造为耕地;下部为块碎石层,杂色,成份主要为灰岩.板岩、变质砂岩,石英岩,结构稍密。

(3)Ⅰ级阶地冲洪积堆积物:上部为砂壤土,含小砾石、碎石,结构疏松,厚0.55-1.45m,现多已垦为农田;下部砂砾石层厚度大于3.0m,砾石呈青灰色,砾石成份为灰岩,变质砂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磨圆度上部较差,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砂为中细砂,含量35%左右,结构稍密。

(4)河床、河漫滩、高漫滩砂砾石层:青灰色,砾石成分为灰岩、变质砂岩、板岩,砂为中细砂,成分为石英及千枚岩岩屑,磨圆度上部较差,呈次棱角状,下部较好,呈浑圆、次圆状,高漫滩表层为含砾砂壤土,多被改造为耕地,厚度小于0.8 m。

(5)洪积物:分布于冲沟沟口,为洪积含土块碎石。成分灰岩、变质砂岩、板岩、石英岩、千枚岩等.在沟口形成规模不等的洪积扇。

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本区处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西延部分与松潘-甘孜褶皱系东北及松潘断陷盆地边缘交汇处,总体构造位置隶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范畴。

2.3.1 断裂特征

与工程区有关的区域断裂NW300°-310°。工程区以北约0.5-1.5km 为大院-殿沟大断裂带,产状为走向310°,倾向北东,倾角50°-65°,断层破碎带宽度10-15m,工程区以南约3 km 为大峪坪~朱家山大断裂带,产状为走向300°倾向南西,倾角40°-60°,断层破碎带宽度大于100 m。工作区介于上述两大断裂带的中间部位。

2.3.2 区域稳定性与地震

项目区内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繁,有历史记载的地震达数百次,历史最大震级7-8 级。工程区处于舟曲-武都地震亚带上,属地震危险区,该危险区50 年内的发震概率61%,震级6.5-7.0级。

2.4 水文地质条件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中高山区,沟壑纵横,地形坡度大,地表水中。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白龙江河床、漫滩及其两岸Ⅰ、Ⅱ级阶地下部的砂卵砾石层中。在河床,漫滩中的地下水埋深0.5~1.2m,在Ⅰ级阶地地下水埋深2.2-4.2m,矿化度0.43~0.46g/l,水质良好,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白龙江堤防沿线地下水为第四系河床孔隙潜水,沿线堤身处地下水位基本与白龙江水位一致。依照白龙江河谷内钻孔资料,堤防沿线含水层厚40~70m,其下为三叠系块状灰岩。含水层颗粒分选性差,渗透系数约为79.6m/d;经对堤防沿线砼建筑物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借鉴“甘肃省陇南市白龙江干流武都区两水段堤防工程”水质分析报告,认为白龙江地表水及地下水对砼不存在腐蚀性,可以用来养护和拌制砼,因工程区平均气温为14.8℃,冬季气温基本在0℃以上,因此工程建成后,可有效防止冻胀问题发生。

2.5 物理地质现象

白龙江南岸冲沟较发育,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泥石流,但南岸植被覆盖好,各冲沟口有少量的固体径流物堆积,对白龙江河道及堤坝破坏微弱。工程区内北岸由于山地植被稀疏,坡体陡峻,水土流失严重,多在暴雨之后,山洪携带大量块碎石、泥沙等,形成泥石流,对白龙江河道及堤坝破坏作用强烈,但北岸工程区内没有泥石流沟道。

3 结语

本工程区地貌单元主要为构造剥蚀中高山区和白龙江谷地区,区内出露的岩性主要为第四系洪积、冲洪积块碎石、砂砾卵石,地震动峰值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烈度为Ⅷ度。尽管工程区内泥石流活动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较发育,但对堤防工程影响小,且区内地下水丰富,水质好,对混凝土无侵蚀性,有利于项目正常施工和运行。同时,通过修建堤防,能使项目区居民及土地得到安全保障,不受河道洪水的侵害,提高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陇南堤防泥石流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研究
南京市高淳区某河流堤防加固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几点思考
浅谈软地基堤防的抢险方法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泥石流
《陇南青年文学》 诗选
A Study on Improv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Oral Ability
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