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信息化建设与森林资源管理分析

2021-12-03唐希远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源管理林业

唐希远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七坡林场,广西 南宁 530219)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是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当前国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基本目标的主要实践过程作为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林业信息化是对传统林业管理的创新,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效率。人们需要以林业信息化建设对森林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为背景, 结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的优化,制定科学的管理规范,保证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高效运行。[1]

1 林业信息化

林业这一生产部门经营森林动植物和非生物资源,发挥着森林的各项效益,促进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林业信息化作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切实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对推动森林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1.1 主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业都有向着信息化、现代科技方向优化升级的趋势,信息化建设俨然成为发展的主流。随着我国林业不断发展,信息化逐渐与林业建设结合,使得林业管理渐渐转型。通过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对管理活动的高效覆盖,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效率,得以在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的提升。

林业管理部门目前采用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通过对林业发展相关指导思想和政策方针的高效落实,对建设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实现建设过程的高效推进。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充分整合管理和技术资源,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支持。

1.2 建设现状

林业信息化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当日,林业的信息化建设与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上升。人们越发的意识到森林与自然的发展同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也对未来的社会生产生活有着良性发展的推动作用。林业工作人员应当采取新型管理和勘探措施,用于提高管理精度,确保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的建设工作得以坚持贯彻与落实;加大管理宽度,加强对于森林资源质量的关注强度和全面把控;实现管理厚度,完善生态效益能够稳定增长的同时建设生态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

林业信息化建设为现代科学林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更多人才和精力,在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促进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为发展现代化林业和科学化森林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2 森林资源管理

建立林业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平台,贴合我国林业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利用更为高效便捷的信息化设备与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物质基础来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综合管理的深入程度。林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对森林资源管理的情况做出及时的了解和针对性措施,也能够对林业资源的未来发展进行远期预测和规划路线,进一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做出最有效、正确的决策。

与此同时,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强化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队伍的建设。结合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部署,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全面监控,保证开发利用工作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推进,保证资源保护工作能够得到切实落实,促进林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3 解决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 整合资源

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协同发展,从多角度搜集和整合相关资源,填充信息资料库。使得林业管理员能够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全面快捷的管理,使得森林资源管理更为高效、科学。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让现实情况数据化,避免了因观测人员的人为操作而产生的误差,便于对目标数据进行搜索、整合。最终设计统计数据模型,对数据库内的海量资料进行统筹安排,完成资源合理利用与科学自然发展的最终目标。

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地勘察,采样的环节,避免重大生态事故的发生,工作人员需要采取必要同时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积极信息收集,可以定期深入林区和试验区的建设场地,根据当地森林资源好培育生长情况,做好养护与管理工作,优化林业建设质量。

3.2 完善设施

林业管理者需要对网络设施进行系统学习,建立自我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以便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操作标准。为了达到预期管理目标,提升全国森林资源信息交互力,对于林业范围内以及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数据库,应当加紧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应用体系的建设,将林业电子数据化的工作任务和林业数据库的建设相融合,构建信息共享和范围查询平台。

森林资源管理部门与相关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开展积极的建设工作,将保护森林资源放在首位,把改善生态环境立为根本目标。积极探索可行的发展策略,充分运用当前信息化技术深入到各个领域内,促进地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此为各级林业应技术单位和资源管理项目组提供安全有效的数据应用服务,提高数据资源的使用效果与应用效率。

3.3 统筹研发

促进森林资源管理智能化,使用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利于提升林业的市场竞争力,抬高林业的发展空间,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令森林的自然发展推动林业向着更为稳定、优化的发展方向前进。因此,对于加大森林资源管理的宣传力度,也是林业信息化建设全面铺开的关键性项目。各位管理人员应当重视这方面的宣传力度,针对性的做出相应和科学性的应对政策,使得林业建设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优化与提升。[3]

4 综合管理分析

为实现森林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林业工作人员应该为森林生态,社会,经济等资源效益不断增强提供重要保障,因此推动林业信息化建设对森林资源管理展现出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研究人员需要重视森林建设对全球的气候显著影响,加强提高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了进一步推行林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林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应当结合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部署,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全面监控,保证开发利用工作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推进,保证资源保护工作能够得到切实落实,促进林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4.1 区域不平衡

结合林业信息设备配置现状,信息时代对于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方式便是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互通。然而当前的实际状况通常为信息不能有效整合,区域信息交流通道不完善,无法流畅的交换信息,发展不平衡。相关林业资源管理人员需要对数据库管理制定统一合理的标准和使用规则,对森林资源信息的收集进行统筹协调和科学部署。力争将各地方的林业信息情况以及森林资源进行整理核查,便于信息的调取与查阅。该举措利于及时进行对比研究、综合管理和反馈信息,有助于均衡部分区域信息资源收集和使用量不平衡的现象蔓延。[4]

4.2 手法落后

我国对于第二产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有限,管理方式的创新程度不高、投入的研发资金不足以及现有信息化技术难以支撑现有的、非最新的信息设备的有效使用。同时森林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优化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专业人才的任用。面对这些状况,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信息技术与工作人员的操作手法提出了新要求。技术的支持和创新发展都需要相关领域的各大人才采用新型信息化管理模式,健全资源管理机制。这需要定期培养林业信息化工作人员,并且周期性的提供操作技能培训与知识储备更新,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以及信息技术计算手段。以加强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以提升信息素养为基本点、以培养高级林业技术和科研人员用信息技术解决森林资源管理方面问题的能力。

同时,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实地考察,寻访分析森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提升管理质量与相关森林资源建设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措施,以数据和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林业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加大对基础部门的扶持,建立完善的林业信息队伍建设。

5 结语

林业信息化是实现林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更是林业转型优化的必经之路。在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发展革新的当下,采用林业信息化手段是用来提高森林资源管理、营业效率和创新服务手段的首位选项。人们需要从观念上清楚意识到林业信息化建设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相关建设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与基础。传统林业的操作与执行模式既无法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研究技术手段,也不再适合当下复杂的林业未来修复发展的计算模式,于是林业信息化在森林资源管理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上有望带来重大突破,以更为广泛、细致、多层次的林业数据,推动全国森林科研成果以及统筹安排的合理计划的推广进程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必不可少的充要条件。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资源管理林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论目标绩效考核正向激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