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培训论析

2021-12-03王雨容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岗位部门农民

王雨容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到2020年底,我国已全面实现脱贫,正进入乡村振兴阶段。为更好地稳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需对农民进一步培训,做到“五要”,即组织要统筹、保障要有力、实施要灵活、服务要周到、监管要到位。

1 组织要统筹

在脱贫攻坚阶段,农民培训工作一般都是县一级整体安排,进入乡村振兴之后,会延续这种做法。因牵涉的部门比较多,最好能成立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牵头,最好是县长任组长,县里各部门,包括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农业资源局、县民政局、县教育科技局、县文体旅游局、县妇联、县总工会和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

组织机构应建立在人社局,由人社局进行统筹,进行具体培训协调组织工作,人社局将培训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分配给县各职能部门,要求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加强配合,切实做好农民培训,将工作落实,真正让农民培训取得实效。

统筹工作分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

培训前统筹要依托乡镇干部、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劳动保障协管员、结对帮扶人员等力量,根据系统数据,进村入户对农民进行走访调查,对农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技术技能、培训意愿、就业意向等进行了解,建立台账。

培训中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度,领导小组和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中要明确培训资金情况、农民培训人员情况、培训内容情况、培训实效情况等等。对农民培训工作进行月调度和季通报,将农民培训工作列入年终单位考核,对工作开展好的部门进行表彰,对未能完成任务或阳奉阴违的做法进行通报甚至处罚。

培训后要追踪农民就业情况。农民就业是培训质量检验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光是培训,不能确保农民就业,培训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因此领导小组也应该和各部门就农民就业问题签订责任书,将农民培训后的就业状况也纳入单位年终考核。

领导小组在统筹农民培训时,要尽量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资源,让信息共享、资源互用。

2 保障要有力

要加大对农民培训的投入,资金上保障要有力。各部门都有专项的培训资金,可以整合,加上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一起,统一由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使用,专款专用,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笔者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的调查,如从江、榕江、雷山等几个县,发现近年来,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整体虽然呈递增状态,但是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以致培训经费仍然处于财政投入不足、资金分配不均的尴尬境地。

农民培训工作量大、覆盖面广且执行程序复杂,如果操作不好,往往会引起农民的不满。为了提高农民培训的热情,各部门会给接受培训的农民发放一定的补贴,有些也称“误工费”。据笔者调查,各部门在给农民培训发放补贴时没有统一标准,也出现“错发”“漏发”“少发”等现象。因此,领导小组要统一标准,具体到每天培训的课时、每节课的时长,各类培训的补贴数目等等,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不能因部门有钱就多发,也不能因部门困难就少发或漏发。

3 实施要灵活

实施包括三个方面,即培训机构的聘请、培训内容的安排、培训方式的采用。

培训机构上,一可以利用本地资源,如职业技术学校和定点培训机构等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二可以通过引进省内县外优质培训机构,弥补县培训资源的不足;三可以公开招聘或竞争性遴选一批社会信誉度高、教学质量好、培训后就业率高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培训机构资质审核。

培训内容安排上要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制定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产业培训方案。做到“先培训、后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进行“订单型”、“定向型”、“输出型”等培训。

围绕培养和造就一支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和 “致富带头人”目标,大力开展“定向型”培训;围绕产业园业、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型”培训;围绕对口帮扶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用工需求,大力开展“输出型”培训;依托职业技术学校、省内外各职业技工院校,加强对建档立卡学生进行“扶智型”培训。并要求在培训组织动员、培训中、培训结束后对参训学员进行不少于三次的就业岗位推荐,确保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力争通过培训,转变了学员传统观念,使他们熟练掌握一门终身受用的实用技能,从根源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由组织实施培训工作的成员单位,对照培训质量考核目标(即培训后须达到的技能水平或能力要求),对培训后的农民开展技能鉴定或结业考核,按规定发放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切实保证培训质量。

培训方式上可以采取“送技下乡”和“教练培训”两种方法。

为减少参训贫困劳动务的培训成本,培训机构采取“派教师、送设备、送教材”深入乡镇、村办班培训,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将劳动力输送到当地企业进行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师带徒”等方式灵活、规范开展。

有部分农民因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培训内容难以接受,如果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培训效果肯定不尽人意。这时最好能一对一、手把手地教。加之农民培训大多是技艺性的,讲究操作性。这时,应该让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耐心细致地跟农民讲解、演练、指导,对农民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一遍不行,两遍、三遍,直到农民真正掌握为止,让农民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他们才能真正掌握一项实用技术,培训的效果方能真正体现。

4 服务要周到

农民接受培训之后,掌握了一门技艺,就好像工厂生产了合格的产品,只有将产品卖出去,任务才算完成,就是说,农民在得到培训之后,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培训任务才算完成。所以培训的关键一环是帮培训后的农民就业。农民虽然可以自主择业,但更多时候需要政府提供服务,不断改善就业环境,多途径开辟就业门路,创造就业岗位。

首先要精准收集梳理企业用工信息。建立挂靠帮扶地区和县内各类企业用工岗位明细表,信息要详细明确,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要求、工作地点、薪酬待遇等,将这些信息在农民接受培训之初就向农民传播,让农民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参加培训,确保农民培训后能就业。

其次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西部欠发达地区要进一步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沟通对接,与挂帮地区开展劳务协作,收集相关信息,推荐输出单位。

关键是要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加强与各企业对接,收集整理适合农民的就业岗位,及时向每个参训农民推荐。

最后还有做到售后服务,即农民就业之后,还需全程跟踪服务。农民就业之后能不能胜任该岗位,对工作单位和薪酬待遇满不满意等。有些是农民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要及时和农民沟通,好好安抚;有些是单位上拖欠工资,要主动和单位联系,帮农民争取权益;有些是培训内容上和岗位要求不一致,要认真总结,以便在今后农民培训上进一步改进。

5 监管要到位

监管上按照“谁组织、谁监管、谁负责”原则,培训工作的实施部门负责对培训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程监管,尤其是资金的使用上,要经得起审计、财政和纪委等部门的检查,保证其合规合法,防止虚假培训、渗水培训、套取培训资金行为发生。

建立培训和就业的挂钩机制,培训后如能实现就业的全额拨付培训补贴,然后按照就业比例,相应地按比例拨付培训补贴,生活补助根据农民参加培训的到课率据实发放。各部门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可向培训机构预拨一定比例的培训补贴用于启动培训工作,培训结束后据实核算。

新型农民培训的完善和健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如能真正做到组织统筹、保障有力、实施灵活、服务周到、监管到位,那么农民的技能定能得到真正的提升,农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岗位部门农民
耕牛和农民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农民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