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外贸企业工作岗位需求的商务英语课程研究
2021-12-03宋庆福
宋庆福, 解 璐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合肥 230051)
“互联网+外贸”的国际贸易新环境,催生了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1]。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形式,在我国外贸交易额中的比重屡创新高。而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也产生了急迫的“新外贸”人才需求。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在数量与质量、管理与技术人才、初级与中高级人才、专业性与复合型人才等方面上都有较大需求。跨境电商领域内新外贸人才的短缺正阻碍着我国小微企业“走出去”的脚步,因此高教商务英语要对接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服务社会区域经济发展。
一、新外贸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9-2020》在2020全球电子商务大会上对外发布:“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态势。2019 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总额达到1862.1 亿元,同比增长38.3%。”[2]由此可见,中国外贸领域跨境电商行业出现了一番“繁荣景色”。
利用传统线下的方式进行对外贸易属于传统外贸,即“外贸1.0”阶段。旧式外贸电商平台模式,即“外贸2.0”阶段,主要利用线上供求信息平台,但未利用大数据支持。现如今出现的新式跨境电商外贸平台,称为“新外贸”或“外贸3.0”阶段。它是凭借线上供求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去重构外贸环节[3]。
二、高教商务英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商务英语属于交叉性学科
商务英语学科是属于带有诸多社会学科要素的人文学科,多学科交叉性决定了其属性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商务英语经过长期发展,已经脱离了纯语言文学学科范畴,获得了独立发展的地位与空间。
英语专业或纯语言研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地方应用型和技能型大学学科的发展。语言的工具性决定它必须结合行业知识,落实到具体的社会岗位和职业技能,使得人才培养对接市场需求。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聚焦具体行业或职业才能实现紧密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实现多元化、灵活性、自主性发展。
(二)商务英语缺乏政策性指导
商务英语专业近年来迅速发展,众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但多数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同质化,尤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缺乏特色。目前出台了《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对本科商务英语教学有明确的指导意见,但高职专科商务英语缺乏政策性指导。
商务英语专业本专科就业岗位有区别,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其重点不仅要学会语言交际,更要培养商务交往,达成交易的能力。因此,商务英语要以围绕商务交往为目标,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其中涉及学科种类繁多,诸如:英语语言、国际贸易、物流、保险、工商管理、跨文化交际、电子商务以及金融会计等。
(三)商务英语学制短,课时少,学生层次参差不齐
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学制短,课时少,在校期间除了顶岗实习,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两年多。同时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整体知识层次较低,学习热情不高,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学习过多过杂过难的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因畏难情绪丧失学习兴趣,不分主次和重难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也会导致所学内容在未来职场和就业岗位中学不致用。
三、新外贸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岗位需求
(一)区别新外贸企业和传统外贸企业
2020 年7 月,国家发改委等13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意见中提出:“加快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助力降低数字化转型难度,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企业发展活力[4]。”因此,只有清楚地区分传统外贸和新外贸的工作流程,在设置商务英语课程时才能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主次分明。
新外贸企业与传统外贸企业主要区别在于:传统外贸环节多,流程为工厂→出口商→进口商→零售商→消费者,主要是B2B 模式,实施线下销售。新外贸企业环节少,流程为工厂→跨境电商公司→消费者(有些工厂本身自己也做跨境电商)。跨境电商降低了中间成本,减少了进出口环节,多以B2C 模式为主,实施线上销售。传统外贸牵涉到复杂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进出口环节复杂,而跨境电商的税收比较简单,其中很多只是邮税,减少了办理许可证、报关之类的繁杂手续,简化流程。因此,传统外贸岗位是以培养“国际贸易+英语”为核心能力,而新外贸岗位核心能力则是“网上营销+英语”。
(二)跨境电商工作流程和岗位需求对接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跨境电商企业的业务基本流程包括海外市场调研、选品、上传产品信息、定价、产品优化推广以及传统外贸中所涉及的订单处理、发货、出境报检报关、收款、售后服务及客户维护等,交易基本都是通过网上交易完成。
笔者在智联招聘网对多家跨境企业的招聘启事的岗位需求进行了分析,并调研多家跨境电商、小微企业产业的需求。在归纳总结对比中发现,跨境电商企业需要招聘人员多为跨境电商采购专员、跨境电商网络采编、跨境电商营销专员、跨境电商客服专员、跨境电商物流专员等。岗位职责包括熟悉产品,按平台和公司要求选品,上传产品,优化listing;产品详情页面的修改和优化;产品关键词的调整和优化;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协同办公,提高产品转化率,提升店铺流量;公司产品在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亚马逊、虾皮等跨境平台上的销售及推广工作;了解平台规则,做好市场分析,了解客户需求,洞悉海外顾客消费习惯;线上线下及时回复客户询盘,解答客户疑问,促成订单,并妥善处理客户问题进行跟踪订单,及时维护好售后工作以及做好日常运营和维护,针对店铺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提升运营技巧。
由此可见,网上营销和服务能力是今后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重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要求主要集中在以语言为特色和优势,用邮件或电话的形式开发客户,通过电话沟通与国外地推,平台维护与建设,回复询盘,优化产品,处理售前、售中、售后的客服工作,社交平台运营,日常动态发布,策划线上活动,安排营销工作等。如何帮助跨境电商企业按照各国文化风俗,成功选品以及利用语言优势,开发客户,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维护客户资源,这将成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重中之重。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和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当传统外贸受阻,如何开拓跨境电商业务,提升语言沟通和营销服务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
四、优化课程体系,进行商务英语课程改革
(一)适当简化学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节约有效学习时间,学以致用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在课时少,学生基础薄弱,在层次参差不齐的客观条件下,适当减少复杂关税、信用证及报关内容,进行提炼整合。删除或减少原外贸岗位需求对应的一些理论性强、实用性小且晦涩难懂的课程,诸如“国际金融”“国际结算”“企业管理”等课程,因为这些对高职专科学生作为初级技能型人才用处甚微。
(二)对必要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或升级
作为具有语言专长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应重视“商务英语写作”和“外贸函电”两门课程,在适当增加课时量的同时,升级教材内容。学生要学以致用,用人单位更加青睐可以迅速上手的员工。
“商务英语写作”不仅仅局限于介绍各种应用文写作的格式及基本内容,还应以围绕营销为目的,提供诸如如何介绍企业、品牌故事、产品描述、使用指南、产品说明书、广告标语、广告内容、官网新闻、媒体推销软文等素材,提炼写作方法,切实培养学生商务写作能力。
“外贸函电”教材有的还停留在传统外贸中应用的环节,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信用证和保险的知识和概念。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弱化信用证和保险知识,强化学习诸如,在销售函电中如何建立业务联系、推销公司产品、回复客户询盘、与客户谈价格、谈样品、交货和付款知识。在跟单函电中学习如何在生产前和客户确认订单、回复买方催促交货、验货沟通、货物装运细节、回复客户货损索赔、售后跟进二次销售等内容。
(三)课程设置围绕“沟通”开展
从商务英语的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应大力培养“语言+沟通+商务技能”的综合型素质人才。商务英语特有的核心课程通过英语语言进行传授,人才培养对准涉外行业,突出语言技能与职业技能两位一体的发展方向,从而区别一般普通商科类专业。课程设置围绕沟通开展,以沟通语言为核心,开设英语听、说、读、写、译类专业核心课程,贯穿两个学年,增强学生语言素养;从沟通内容上来看开设“外贸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实务”“外贸函电”“国际营销”等作为专业拓展课,培养学生商务技能;从沟通技巧上来看开设“沟通艺术”“跨文化交际”“外贸谈判”等素质培养课程,利用毕业跟岗实习前开设十周课程,培养学生沟通技巧。
(四)加大实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跨境电商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和专业,对各大主流跨境平台的熟悉和操作完全通过书本上的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另外各大平台的更新速度快,主流平台拥有最大的流量、最广泛的覆盖范围、最完善的体系,是进入行业绕不开的环节,因此,实操是上手最快且最有效的方式。跨境电商实训环节在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学生采用仿真平台入门,快速掌握主流平台的操作、规则、概念和技能,并能融会贯通。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7〕95 号文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改革任务,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5]。”因此在满足基础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向行业前沿和企业实务看齐,学习最前沿最新鲜的各种理念、操作和技巧。通过引企入校,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企业实训植入课程,建立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遴选优质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提供真实平台账号,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
五、结语
跨境电商行业飞速发展,人才缺口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通过分析商务英语发展现状,研究新外贸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从而有针对性地适时调整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只有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合作,才是解决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求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