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管理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2021-12-03范丽琴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队伍管理

范丽琴

(闽江学院科研处,福州 350108)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发布,高校科研平台迅速发展,截至2018 年底,地方高校中有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科研平台6843 个,从事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69137 人/年,承担科研项目数110683 项,培养研究生数量172717 人[1],比2009 年新增3797 人[2],增长率高达125%,科研平台建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这对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巨大的挑战。

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高校管理科研的职能部门领导和负责科研平台管理的业务经办人员;二是二级学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及科研秘书。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作为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平台发展规划、遴选、培育、申报、立项、评估和验收中起着重要的组织、引导作用,是高校科研平台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作用的关键性影响因素。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工作能力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科研平台作用的发挥。没有有效的科学管理,科研平台工作就难以突破。在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提升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管理水平刻不容缓。

目前,国内外对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管理水平提升的研究较少,仅有少数几篇文章在论述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模式、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能力、团队建设、安全管理、人才培养、开放共享等方面有所涉及,缺乏专题研究。本文从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的定位与作用的角度研究高校科研平台管理,充实对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提升路径的理论研究,为高校科研平台的管理工作实践提供指导,对提升高校科研平台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高校科研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培养机制,专业化程度较低

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中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的业务经办人员人数往往很有限,管理队伍的主体人员为二级学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及科研秘书,多以兼职管理岗为主,都是“双肩挑”教师,要兼顾行政与学术,管理队伍人员整体精力有限、无暇顾及;二是由于岗位的动态调整,尤其是科研秘书等兼职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换,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不够稳定,管理人才梯队难以形成;三是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由不同学科背景人员组成,尚未经过统一培训,科研平台管理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四是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缺乏专业化培养机制,没有集中上岗培训,也很少有对外交流学习机会,全凭自己摸索,凭经验感觉开展工作,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专业化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自身定位不明确,服务观念淡薄

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人员身处行政部门或兼职行政岗位,受传统行政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机关作风,不明确自身定位,往往以被动管理为主,主动服务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对上级部门与领导的积极配合及一味服从上,对服务对象则敷衍塞责、消极逃避,对相关科技政策文件缺乏积极解读,仅仅发挥“传话筒”的作用,造成部分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人员经常将其主要工作停留在日常性事务的被动处理中,而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如何主动服务,无法为科研人员提供高层次的服务。

(三)考核与激励机制匮乏,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高校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培养人才与发展科研,高校把绝大部分的资源向教学与科研工作者倾斜,教学与科研工作者有各种科研平台和项目经费支持,而科研管理人员基本仅有工资收入,待遇较低,且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得不到认可,再加上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晋升渠道狭小,职业发展通道不畅通,缺乏健全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导致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提升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管理水平的路径

(一)设置专职科研平台管理岗,构建职业化管理队伍

作为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高校科研管理职能部门领导由于承担全校科研管理工作,平台业务经办人员也肩负全校科研平台的管理,只能在科研平台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某个科研平台某个阶段的发展中起到建议指导的作用,无法全力关注某一个科研平台的发展动态,否则会顾此失彼。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的主体是二级学院的分管领导和科研秘书,由于二级学院分管领导分管科研项目、科研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多项工作,作为“双肩挑”教师,又有自身的科研任务,未能专心关注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二级学院科研秘书亦以兼职为主,承担大量工作,且频繁更换人员,无法专一关注科研平台的发展建设。

解决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以兼职管理岗为主问题的措施是设置专职科研平台管理岗。每个二级学院根据重大科研平台的数量和发展需要,可以设置1~2 个专职科研平台管理岗,配备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专职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二级学院科研平台的建设发展服务与管理,一方面,协助二级学院主管科研的院长做好全院的科研平台管理工作,协助各科研平台负责人做好科研平台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实施等工作;另一方面,负责与学校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收集有关科研平台建设管理文件,获取各种政策信息,及时向二级学院主管科研的院长和科研平台负责人汇报,以便于科研平台负责人适时安排和调整工作方向。这样既解决了科研秘书等平台兼职管理人员频繁更换的问题,又稳定了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有利于管理人才梯队的形成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鼓励更多优秀人才专注科学研究,从而促进高校科研平台的内涵建设。

(二)明确管理人员自身定位,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高校科研平台是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人员在科研平台发展中负责提供政策引导、后勤保障服务,对科研平台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科研平台管理是服务工作,目的是为科研平台研究团队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为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因此,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定位,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积极服务,积极进行政策解读,结合学校定位、学校发展特色、学科发展需要以及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规划科研平台的发展方向,在科研平台发展中起到“大管家”的作用。高校职能部门科研平台管理人员负责与上级主管进行沟通与联系,深入研究和解读主管部门相关平台管理办法与政策法规,上情下达,真正起到强有力的桥梁作用,同时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对不同等级、类别科研平台进行分类、分级支持和管理;二级学院专职科研平台管理人员负责与科研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应紧密配合科研平台管理部门的部署,结合科研平台发展实际,深入透彻理解上级政策,为科研平台的发展适时采取动态发展策略。

(三)建立完善培养培训机制,提高专业化水平

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是科研管理队伍创新的关键所在,其专业性、开拓性、创新性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决定了创新管理水平的提高[3]。面对目前科研平台管理细化的趋势,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人员应该建立思想敏锐、业务素质过硬、管理观念先进、政策水平高、专业知识广泛、具有创新和服务意识的科研平台管理队伍。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科研平台管理人员培养机制,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一是培训内容应系统化,既包括基础管理知识培训,又包括业务知识与能力培训。比如,对科研平台的作用、科研平台的发展与学校学科建设的关系、科研平台的发展与学校发展定位及发展特色的关系的认识,对科研平台发展历史、国家下达的科研平台发展政策历史和最新发展政策的认识,对科研平台运行管理整个过程,包括科研场地建设、科研团队构建、科研人才引进、平台发展规划、平台预算制定、平台开放基金等的认识,等等。二是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邀请权威专家进行校内集中授课,也可以统一外出参加业务培训会议,还可以到其他高校调研考察交流。对培训的管理应规范化,培训的各个环节全程留痕,严格要求,从而帮助科研平台管理人员提高工作认知、拓宽认知视野、更新管理思路、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努力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较强的服务意识,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和科研系统的使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的科研秘书队伍,努力建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热爱工作岗位、工作作风严谨,具有较强服务意识,能够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和科研系统的使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的科研管理人员队伍[4]。

(四)建立完善竞争、考核与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

要提高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必须建立健全合理的竞争、考核机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激励、目标激励、评价激励、服务激励等手段,结合科研管理奖励、职务职称晋升等措施,肯定科研平台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提高福利待遇与畅通晋升通道,调动科研平台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竞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细化适用的考核量表,对高校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科研平台管理人员设置特定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案,对他们的工作分别进行科学严格的评估与评价,并对考核结果配套相应的奖惩措施,以不同工作业绩获得不同待遇,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比如制定《科研管理工作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等。

另一方面,应畅通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吸收先进地区先进做法,以晋升职称或其他方式解决科研平台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学校科研平台主管部门领导、业务经办和二级学院主管科研的院长属于行政人员,有正常的行政职务晋升通道,发展渠道比较畅通,需要考虑的是二级学院专职科研平台管理岗的管理人员的晋升渠道问题。二级学院专职科研平台管理岗的管理人员未参与教学,不走教师职称系列,应该考虑按照行政职务正常晋升发展,或参照学校教辅人员,以实验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发展。同时,应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年轻优秀的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人员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以调动科研平台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多年来,许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中,很少提及科技管理队伍的建设规划和建设目标,多数地方高校只重视科研经费和基金项目的数量等,对科研平台管理工作和科研平台管理队伍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科研管理队伍的质量对学校科研平台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5]。随着高校科研平台在科研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作用的日益凸显,以及高校科研平台的迅猛发展,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管理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缓。从高校科研平台管理队伍的定位与作用的角度来研究高校科研平台管理,对提升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高校科技核心竞争力和贡献度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队伍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大雁的飞行队伍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管理的另一半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