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未有之文化大变局:命题缘起、表现及哲学分析
2021-12-03王亚敏
钱 佳 , 韩 佩 , 王亚敏
(1.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150006;2.广东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肇庆 526100;3.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商丘 476005)
一、命题缘起: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应“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季羡林曾说,“探讨中国文化问题,我们必须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才能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全貌,而不至于陷入井蛙的地步,不能自拔”[1]。追溯中华千年文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回应。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文化遭遇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几近沉沦。面对文化冲击,早期维新派冯桂芬于《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劝诫国人反思技术背后的文化因素,然晚清中国难以认清封建文化之腐朽。直至清王朝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忧外患、政权岌岌可危,李鸿章在1875 年给光绪帝的奏折中提到中国正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2],感叹国家命运的巨变。梁启超提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3]。陈旭麓主张,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折点[4]。甲午战败后,张之洞于1898 年发表的《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学是为补充中学不足,其目的仍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中体西用”本质上的封建性和腐朽性改变不了中华文化沉沦的局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并未得以扭转。
中华民族从近代的沉沦走向复兴,真正起点是民主、科学两面精神旗帜的树立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屈指算来,正好百年[5]。在这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群众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不仅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力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包含了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和条件,已经不同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完全不利于中国的局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国力衰微之际用来警示和劝谏统治阶级强化国防力量以制衡外国崛起,其心态是不安和恐惧;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国力强盛之际用于激励和鼓舞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其心态是自信和勇敢。两种关于世界局面的认识,体现了在不同国力条件下中国看待世界的心态不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回应,是机遇大于危险的上风局,应看到世界文化大变局与中华文化大发展之间的历史性交汇,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引领中国的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表现:从轴心时代到东升西降
分析中华文化在世界千年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可将世界文化格局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雅思贝尔斯所提出的轴心时代、汉唐时代的“文化巅峰”、明清时代的“东西方大错位”以及新时代“东升西降”。
第一阶段:轴心时代的“三足鼎立”。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 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6]。马克斯·韦伯在他的《作为文化社会学的文化史》一书“导论”中写道:“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6 世纪,当时世界上三个文化区已经成型,令人惊异,即亚洲西南部——希腊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7]由此看出在轴心时代,世界文化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起到支柱性作用。
第二阶段:汉唐时代的“文化巅峰”。“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三卷《世界性的帝国:唐朝》中提到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8]。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9]汉唐时代,邻近的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都被囊括在中华文化圈内,当时中华文化处于世界文化格局的中心位置。
第三阶段:明清时代的“东西方大错位”。徐奉臻教授在《现代化:历史的困窘与困窘的思考》中将东西方文化地位逆转现象和李约瑟难题联系在一起,提出“东西方大错位”一词[10],借鉴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1500 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 年以后的世界》提到的文化冲击论,“1500 年以前是世界冲击了欧洲,1500 年后是欧洲冲击了世界,包括欧洲冲击中国”[11],1840 年英国用鸦片和枪炮打开中国国门,西方文化经由现代化的帝国主义版本强势入侵,中华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彼时,西方国家称中国为“东亚病夫”,日本人称中国“支那”,支那即边缘或化外的意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胡适则提出“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12],学者陈序经则倡议“全盘西化”。在近代中国,不仅外国人对中华文化保持傲慢态度,而且中国人也不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处于世界文化格局的外围。
第四阶段:新时代的“东升西降”,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一方面,伴随中国、印度、东盟崛起,亚洲国家文明复兴步伐不断加快,加之世界地缘经济与政治格局“东升西降”,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世界文化格局正逐步呈现“东升西降”的趋势;另一方面,作为西方文化内核的资本主义价值观暴露出真面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和科技均带有阶级性和压迫性,不仅压迫本国的贫苦阶级,而且压迫全世界受苦的民众。
三、哲学分析: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世界文化格局的巨变
第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华文化的世界地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中华文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著作《历史研究》中提出人类的文明或文化大体上有诞生、成长、繁荣、衰竭、消逝五个阶段[13]。1991 年,当代国学大师钱穆在《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提出最近50 年欧洲文化近于衰落且很难再兴,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人类文化向往之宗主[14]。当前中华文化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成长、繁荣、衰微、沉沦的阶段,如今又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进入文化的繁荣阶段。我国的文化产业用自身的软实力改变了过去单向输入的局面,中国现代流行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网络化、市场化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输出到国外。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质量大大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正逐渐上升。以西方文化为中心、东方文化为外围的世界文化格局成为过去时,中华文化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新局面。我们要看到世界文化格局对中国文化的引导和影响,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的有益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增添更多的活力和动力。同时要看到中国自身文化的发展是推动世界文化格局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就是世界文化的发展。“打铁更需自身硬”,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才是中国文化外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外部环境的改善。
第二,用联系观点看待世界文化格局的变化。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文化格局的变化,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荣辱与共的关系。中国与世界构成了新型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15]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16]文化的发展不仅指积极、先进的文化,还应该包含人类整体思维的提升,人类整体思维的质变中就包含了要以全人类发展的视角来制定本国的对外政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就是以全人类的发展视角来引导中国的全球战略,代表着人类整体思维的提升。汤因比提出“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17]。季羡林断言“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向看,中国文化包括中国道德的精华,在21 世纪的将来,会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17]。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了中国道德的精华,得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赞同,正逐渐成为引领全球化时代的鲜明旗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至上等集体观,将引领世界各国人民走出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负和博弈等由动物性本能带来的野蛮思维,形成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思维,真正进入人类文明的新阶段,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赞同和支持,正逐渐成为引领全球化时代的精神旗帜。中国应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世界各国的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相结合,促使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共同命运的追求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新精神动力。
第三,用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文化格局的变化。把握世界文化格局的“变”与“不变”,才可以正确认识世界文化格局。世界文化格局的“变”体现在西方文化的优势地位不在,而中华文化的地位稳步上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把生产过剩的危机转嫁给了世界无产阶级以及普通民众,民主、自由、人权、科技成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以及欺压他国的政治筹码,公共突发事件中西方国家对自由的滥用和对人权的漠视,均暴露出资本主义精神和价值的阶级性和压迫性,不仅压迫本国的贫苦阶级,而且压迫全世界受苦的民众。西方文化的益处只为资产阶级服务,无法服务于全人类。世界文化格局“不变”的核心是文化发展问题,中华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融通“马中西”,不仅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面对世界文化大变局与中华文化大发展之间的历史性交汇,中国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要利用历史机遇期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以及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由“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演变而来,包含了世界文化格局“东升西降”的重大改变,用融通“马中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引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我们应该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世界文化格局的巨变,坚持文化自信,以中华文化的发展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