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文学作品《西游记》的叙事艺术

2021-12-03安小利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师徒猪八戒妖怪

安小利

(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吕梁 033000)

从小说的叙事方式看,《西游记》的每一章节都讲述了师徒四人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克服困难的过程,每一章节的叙述都普遍存在叙事语法。《西游记》叙事结构可以大体分为:妖怪出现——唐三藏或者部分徒弟被妖怪抓走——徒弟与妖怪搏斗救助师父——降服妖怪。本书的结构大框架是比较完整、固定的,以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为故事背景,在此大框架上对其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填充。每一章节的故事结构或人物形象,都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尽管每一章节的妖怪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本质相差不大。通过阅读不难发现,大体结构相同的故事中,作者吴承恩采用链状的直线叙事、环状叙事、伏笔、对称叙事等叙事手法,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使故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一、《西游记》的叙事情节分析

作品《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是以“取经”为中心的故事背景,在故事情节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将其情感表达出来。在《西游记》的开头,主要是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展开叙事,小说交代了孙悟空、唐僧等人的身世背景,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好铺垫。而在本书的开头部分,主要叙述孙悟空大闹天宫与唐僧的西天取经二事。两部分内容并行作为本书的叙事重点,为后面的叙事打下了基础。开头交代了人物背景,勾勒出书中的场景和环境,作者吴承恩在叙事时采用的结构比较相似,都是以既定目标为主要叙事内容的单线结构,即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灵山,取得真经。

《西游记》中的许多经典都被人们所熟知,其中很多都是关于梦想、命运、奋斗、爱情、师徒情等的描述,使得作品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着传奇的色彩;同时,这也使得小说成为后世模仿和传颂的对象。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角色,深入人心。作者吴承恩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将其精神内涵与现实世界结合起来,从而获得读者的认同感。事实上,小说《西游记》中的主人公不仅仅是师徒四人,其中遇到的妖怪也是故事的主角,作者对妖怪的刻画也是活灵活现的。在故事中,妖怪与师徒四人是对立的矛盾角色,而整个故事都是以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为基准展开的。故事与人物形象互补,人物形象让故事更加完整,故事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二、《西游记》的叙事结构分析

(一)故事主线

《西游记》中,师徒取经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是小说《西游记》的主线,所有故事都离不开这八十一难。在此故事主线上,作者吴承恩利用人物形象对故事框架进行了扩充,使得故事情节更加饱满。在《西游记》的叙事过程中,矛盾关系大体分三层:第一个矛盾关系也就是主要矛盾,是师徒四人与妖怪之间的矛盾;第二层矛盾是师徒四人与各路神仙的矛盾,但并不是对立矛盾;第三层矛盾是故事中刻画相对较少的矛盾,即妖怪与各路神仙的矛盾,第三层矛盾对立性并不强。

在取经路上,不管是唐僧遇难,还是孙悟空遇难,或是其他人物角色遇难,师徒四人作为整体共同前往取经,每一次磨难都需要四人共同经历。孙悟空虽然法力高强,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困难,还需要其他二位师弟对其进行帮助,化险为夷,一路向西。

(二)人物结构

在小说的叙事中,通常作者会确立一个主人公,而后续事件的发展基本都围绕主人公展开,就算刻画其他人物,其他人物也只是主要人物活动网络中的一个连接点。在解读《西游记》的叙事结构时,不能将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分开解读。笔者前文已经提及,师徒四人都是本书的主人公,只是占比有所不同,读者不难发现,孙悟空和唐僧是主要人物,从文章开头作者叙述两人故事背景采用的篇幅和手法来看,二者是并行叙事结构。

唐僧是本书中遇难最频繁的角色,作者吴承恩在刻画该人物形象时,将唐僧描述为如来佛祖的第二徒弟,坊间传言,唐僧肉有着神奇的功效,即食用之后可以长生不老。因此,许多有心之人听到以后,四处打听唐僧的行迹,并趁其不注意将其捉住,这主要是唐僧这个角色遭遇的“灾难”。

在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师徒四人中的核心人物,作者吴承恩在描述孙悟空这个角色时,将其刻画为法力高强、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斗争的人物形象。孙悟空法力高强,因此,当师父遇难时,孙悟空是营救师父的核心力量,除了要营救师父,有时孙悟空还要帮助二位师弟,在降妖除魔的道路上,孙悟空可谓是中流砥柱。整本书对于孙悟空遇到的困难描写总体而言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聪明勇敢的人物形象帮助他解决了许多困难。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可谓是他遇到的一大困难,因大闹天宫被佛祖困于五指山,后因随唐僧取经得以出来,一开始,孙悟空与师父的关系并不融洽,但是随着师徒二人的相处,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师徒感情。因此,孙悟空从被压五指山到随唐僧取经的过程,不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进程,也是对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不断刻画的过程,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丰盈,人物形象也随着经历逐渐成熟。除了被压在五指山下,孙悟空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降服妖怪而求助各路神仙。

在取经路上,作者吴承恩对于人物的结构安排是非常微妙的。作为最主要的人物,几乎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唐僧和孙悟空展开,尽管二人之间的师徒情义深厚,但也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在斩妖除魔的过程中,唐僧对于孙悟空打打杀杀的行为极度不赞成,他认为,尽管妖怪做错了事,佛以慈悲为怀,不能伤人性命。而孙悟空爱憎分明,坚持认为,不管是妖魔还是人畜,只要做了坏事,都要给以惩戒,对于妖魔更是要除恶务尽。二者的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作者在叙事时,正是通过这样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搭建了小说架构。二人在取经途中始终存在着上述矛盾,这也为妖怪提供了可乘之机。通常我们将这样的叙事手法称为信念冲突叙事结构。作者在叙事时,故事情节紧紧围绕师徒二人的信念冲突展开,但是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此,除了二人的分歧,作者还利用大量篇幅刻画了二人之间深厚的师徒之情,在以信念冲突为主线的同时,采用信念调和方式丰富故事情节,使故事情绪更加饱满。除了唐僧与孙悟空之间的人物关系,作者对于孙悟空与猪八戒和沙僧之间的人物关系也进行了刻画,这样的刻画又凸显出角色各自的特点,将人物角色变得更加鲜明的同时,也使小说的叙事结构更加完备。

三、《西游记》的叙事手法分析

《西游记》主要是采用链状的直线叙事,此外还采用了环状叙事、伏笔、对称叙事等情节处理方式。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妖怪等,这些都是对现实的再现和想象的反映;在后面的两个章节,则是用一些比较夸张的语言来表现,如风尘暴、风暴、鬼怪、异兽等,也都是对生活的描述;再如沙僧形象的塑造,也是一个重要的点缀,有许多细节的变化都有其痕迹;另外,还有猪八戒角色的象征意义,猪代表着正义,不畏牺牲,也不被人所厌恶,这也体现出了创作者的个人价值观和社会意义;在结尾部分,作者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了自身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念与希冀。

(一)在直线叙事中增加环状叙事

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不仅在于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力,还取决于作者本人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西游记》的故事中,人物性格鲜明,神态各异,有对人生的思考与感触,也有对自然的崇拜与向往。在这种多角度的描写下,读者感受到其中的奥妙之处。通过对不同故事的分析和理解,将其内在的精神内涵进行了升华,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人的本质与本性。

在直线叙事中增加环状叙事的方式是作者吴承恩在几个固定长度的章节之前常冠以一回主题上有关联而结构上却相对独立的章节。如小说中的第53 回到第55 回,这三个章节分别叙述了唐僧师徒误饮子母河水而怀孕、西梁国女王要招唐僧为夫、毒敌山的蝎子精强逼唐僧成亲三个故事。在故事情节上,三个故事相互独立,但在作者叙事时,这三个情节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并不是毫无关联,这样的因果性让故事之间看起来更像是连贯的整体而非毫无关系的章节。以上仅仅是在直线叙事中增加环状叙事的一个例子,在书中,这样的叙事结构并不鲜见,书中看似独立的故事中实际上都暗含着因果关系。

(二)在直线叙事中增加伏笔叙事

所谓伏笔,就是在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的前提下,为后面的情节进行铺垫。例如,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遇到的许多妖怪其实是天庭各位神仙的坐骑或宠物,这些妖怪都是因神仙的疏忽而溜出天庭,最后的结局也都大同小异——被神仙收回。当这样的故事情节反复出现以后,就会给读者形成阅读的定式思维,当读者再遇到相似情节时,就可以感知大概的故事走向。

同时,在某一独立故事情节内,伏笔依然发挥出很大的故事推进作用,如“智激美猴王”一节。这一节主要讲述的故事是猪八戒通过语言的智慧将孙悟空请回,在这里,猪八戒劝回孙悟空运用了多处伏笔。首先,猪八戒在劝孙悟空时,以自己的外形来“激”孙悟空,贬低自己的体态而舒缓孙悟空的情绪,见到孙悟空露出笑颜以后,猪八戒继续拿自己的相貌“开涮”,从而将氛围缓和下来。此外,在给孙悟空讲述沙僧、白龙马和妖精的厮杀的过程时,他语言中暗含着其他意味,看到孙悟空动摇以后,他又用孙悟空最敬重的观音菩萨进行劝解,在看到孙悟空有和解之意以后,猪八戒又将自己和沙僧保护师父时师父对孙悟空的观念进行了描述,选择此进行描述,实际上是因为猪八戒深谙孙悟空的性格和喜好,知道如何说能够打动孙悟空,最终说动了孙悟空去救师父。在猪八戒规劝孙悟空的过程中,看似仅仅是幽默诙谐的语言,实则采用了伏笔的叙事手法,其中暗含着猪八戒规劝孙悟空的巧思以及孙悟空回去营救师父的结局。

(三)在直线叙事中增加对称叙事

小说叙事还体现了对称叙事的特点。在故事情节上可以找到许多对称叙事的情节,如唐僧袈裟被盗,与之呼应的是第89 回再次发生法宝被盗的事件。此外,在季节的描写上也能体现出对称叙事结构,如孙悟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是在寒冷的冬天,猪八戒跟随唐僧取经是春天,而后又出现了“四圣试禅心”,“四圣试禅心”出现在秋天。这些季节轮回的描写并不是作者随意安排的,故事情节对应的季节都是作者有意使用的叙事手法。季节对应着事件发生的态势,季节与事件相互呼应。

四、结语

在小说《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采用了丰富的叙事手法,虽然故事情节在整体上看大同小异,但实际在各个章节中作者运用了不同的叙事手法,暗含巧思,不仅刻画出了各具情态的人物形象,而且布局严谨,故事引人入胜,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猜你喜欢

师徒猪八戒妖怪
扎根现实的罗丹师徒
唐僧师徒为什么不“飞着”去取经?
唐僧师徒的超速罚单
猪八戒下凡
猪八戒失眠
妖怪来了
猪八戒减肥记
妖怪来了
师徒智过分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