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业务外包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
2021-12-02陈鑫王雪颜宇
陈鑫 王雪 颜宇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业务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为满足铁路货运、客运、特种运输业务的增长带来的生产订单的需求,通常将非核心的、辅助性的生产业务外包给企业外部的专业化供应商实施,企业集中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满足市场对轨道交通车辆的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业务外包供应商评价体系;
一、轨道交通制造企业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相关预测,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规模将按年均增长率3.4%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美国、俄罗斯将拥有全球最大的铁路网,是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最大的市场,中东、南非、南美等地区则快速呈现出轨道交通装备的巨量需求。中国内地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从8 座发展为22座;运营线路总长由381.6公里增长至2913公里。现阶段,已有14个主要城市建成轨道交通线路,25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和运营线路的增加,我国将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阶段,规划线路里程将超过7000公里。掌握了整车和关键总成核心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国内轨道交通市场的需要,而且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业务外包供应商评价体系
1.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业务外包的特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及供应商评价结果的应用方式,提出程序响应、安全生产、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综合管理五项一级指标,“招标程序响应”等二级指标。
程序响应。根据本文提出的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特点,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邀请招标阶段与合同履行阶段。对于企业而言,从中标生产订单到交付用户验收,中间存在大量的管理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响应时间都关系到生产订单的兑现率,因此设置“招标程序响应”“日常程序响应”两项二级指标。
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供应商,首要其生产进度必须满足企业的生产计划,严格按照生产计划交付产品,因此设置“生产进度”作为安全生产的二级指标之一。同时,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部分的生产多为焊接作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七條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第五十四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因此设置“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安全操作及劳动防护”作为安全生产的另外两项二级指标。
质量控制。轨道交通车辆的生产质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一旦发生列车脱轨、列车倾覆等安全事故将导致重大损失,因此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必须从严管控。质量控制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产品的一次交验合格率;其二是针对一次交验过程中提出的不合格项点,供应商售后服务的时效性及二次交验合格率。因此设置“质量管理”“售后服务”作为质量控制的二级指标。
成本控制。企业的经营核心是盈利,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中,材料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经营的主要成本部分。原材料、辅材、气体等材料无节制的消耗会大幅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供应商需按照企业规定的材料定额标准,严控材料成本。若业务外包的成本过高,大于企业自己经营和管理该业务的成本,企业则不必考虑业务外包策略。基于以上原因,设置“材料消耗”“外包价格”两项指标作为成本控制的二级指标。
综合管理。除上述专业性指标以外,其它综合性的指标也将影响业务外包的实施,如供应商在现场作业时工位精益管理的推进工作,业务外包作业人员上岗前是否经过安全、消防等培训,供应商的信誉等。因此设置“精益管理”“培训管理”“企业信誉”三项指标作为综合管理的二级指标。
2.供应商评价数学模型
层次分析法简介。层次分析法(AHP)是主要用于处理多目标的优化问题,能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的若干因素,将“主观”变“客观” ,最后通过计算得出各个评价因素对总目标的权重系数,为最优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层次分析法运用步骤。一是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层次结构模型把问题划分成若干个层级和因素,在层次结构模型中,最顶层是需要进行决策的总目标,称作“目标层”;中间部分则是与总目标存在数量关系的“因子准则层” ,通常因子准则层分为两个层级,具体可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设置合适的因子准则层级;最底层是通过决策形成的“方案层” 。二是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完毕以后,对于同一层级因子准则层的各项因素,需要利用九分法两两比较判断确定比较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出该层级的各项因素相对上一层级的权重。比较判断矩阵的阶数大于等于3 阶时,就容易出现随机偏离,需要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认为一致性检验有效,否则一致性检验无效。在层次结构模型中,每一级因子都受下一级因子影响,因此需要自上而下逐层计算该层次因子对总目标的影响,最终计算出最底层因子对总目标的影响,得出最底层因子对总目标的权重向量。计算出最底层因子相对总目标的权重向量后,需要检验最底层因子之间相对总目标的重要程度与权重向量一致性,否则一致性检验无效,需要对比较判断矩阵进行修正,直至一致性检验有效。由于在招标过程中企业控制价格对投标价格进行了有效控制,因此“生产进度”和“质量管理”两项指标对供应商评价的总目标的影响最大,这样的结果符合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业务外包的特点。
3.供应商评价指标评分标准。供应商评价的数学模型已经确定,要想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需针对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二级指标制定评分标准,由于文章篇幅有限,不在列出具体的评分标准,企业应根据具体业务外包情况制定评分标准。制定评分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1)评分标准量化原则。评分标准应遵循量化原则,即供应商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对应具体的分值。量化的评分标准可减少人为主观判断带来的影响,使评分更真实。(2)评分标准的客观性原则。制定评分标准要做到客观性,避免为某一供应商“定制”具有偏袒性质的评分标准。(3)明确评分方式。评分标准应明确评分方式,常用的评分方式有扣分制和评分制。扣分制是指供应商出现违规行为时,企业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阶段,按照评分标准在基础分的基础上逐项扣分。评分制是指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时,将其在履行合同阶段的行为与评分准则进行匹配,确定得分。业务外包作为现代企业中一种常见的经营手段,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对供应商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至关重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合理分配其在供应商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形成可以对供应商进行量化评价的数学模型,代替传统的主观定性评价的供应商评价方式。
通过供应商评价,企业可以督促供应商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以中标更多的业务外包项目,同时企业利用供应商评价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确定邀请招标范围,以降低管理成本、降低外包风险。应指出的是,企业在进行供应商评价时应该做到有理有据,不同形式的业务外包项目要形成与之对应的业务外包评价体系,科学评价供应商业绩,对企业业务外包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锋.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消灭库存冰山[N].互联网周刊,2019-09-20.
[2]卓先智,张立清.轨道交通行业业务外包供应商业绩评价管理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8,(5) :2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