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蔬菜间作平菇技术
2021-12-02王延国
王延国
摘要:结合平菇栽培技术和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的特点,通过对大棚温室进行技术改造,较好地解决了菇菜间作的各种不利因素及相互影响,菇菜均可在各自适宜条件下良好生长,综合效益提高3~4倍,并且技术简单,实用可靠,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大棚温室;蔬菜;平菇;间作
平菇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之一,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原料来源广泛、生育期短、生物效率高、栽培方式多样的特点。利用大棚温室进行菇菜间作栽培,文献报道较多,但在生产实践中,菇菜间作在温、湿、光、气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矛盾,特别是在大温差和大干湿差的影响下,菌袋失水严重和补水困难,产量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加之蔬菜施药给菇类造成的药害,严重制约了菇菜间作模式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探索实践,选择大棚温室菌墙栽培平菇,同时悬挂遮光缓冲膜,灵活调节前后坡的温、湿、光、气,基本满足了平菇最佳出菇条件,使菇菜产量均能大幅提高。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悬挂遮光缓冲膜
1.1 在中柱外侧悬挂遮光缓冲膜,使大棚温室分为前坡区和后坡区两部分。缓冲膜由反光膜和普通膜组成,两膜间隔100cm,反光膜靠近前坡,普通膜靠近后坡。
1.2 缓冲膜作用
1.2.1 调节光照 通过反光膜下沿的牵线,可使下沿向上或向下升降,从而调节透过普通膜光照面积,在保证后坡区平菇正常生长温度(15~25℃)的前提下,使后坡光照亦能满足平菇出菇时的要求。另外,通过反光膜可把射向后坡的大部分光线反射到前坡蔬菜区,每天温度上升到30℃的时间能比不挂膜的提前20min左右,下午放苫时间亦可延后20~30分钟,使前坡蔬菜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30%。
1.2.2 调温、控温 通过反光膜遮光调节,后坡区温度能控制到不随光照变化而变化,从而达到控温目的。利用普通膜和反光膜的同时开启或单独开启反光膜,前坡区的热能即可向后坡区进行传递,从而满足平菇生长最佳温度要求(15~25℃)。
1.2.3 隔湿、保湿 对蔬菜而言,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会增大病害的发生,而平菇出菇时却需85~95%的相对湿度,而在晴天光照下,前坡区温度最高时而相对湿度却仅为50~60%,这是平菇产量上不去的根本原因,通过缓冲膜进行密闭隔离,这一难题得到较好解决,后坡区的高湿不仅不会影响前坡蔬菜,还有利于保持稳定的相对湿度,为平菇子实体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1.3 缓冲膜密闭与开启原则
缓冲膜的密闭与开启基本是用来调控后坡区平菇生长需要的,对前坡区蔬菜影响很小,故缓冲膜密闭与开启以后坡区相对湿度为主,温度为辅,光照适当兼顾为原则。上午前坡区和后坡区气温达到25℃时,密闭普通膜,后坡区进行雾状喷水增湿,当后坡区气温达到30℃时,密闭反光膜。晚上当前坡区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时,开启两膜,使前后两区处于相通状态(施药期除外)。
2 平菇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要求栽培品种具耐干旱、耐高温、耐大温差、大干温差的能力,且菇片密而厚、持水能力和现蕾能力强的为佳。符合此要求的品种主要有江都109、新831、P86等,尤其是P86,抗旱能力强,适合干湿差变化,菇体能耐短期30℃高温且菇盖特厚,菇柄较短,转化率250%以上。
2.2 营养泥菌墙制作
以棉壳为培养料,按常规堆制发酵后装袋,在适温下培养,菌丝满袋后脱袋堆墙。在菜园土中加4~5%的菜籽饼(豆饼、芝麻饼)浸出液,0.5~1%磷肥,0.2%尿素,0.1~0.2%磷酸二氢钾,1~3%石灰粉,加水适量调成营养稀泥备用。先垒一个防止平菇畸形和积水浸泡的三层砖埂,在埂上铺一层稀泥,将脱袋的菌袋依次排紧,在上面淋一次肥液(4%浸出液加0.4%的尿素)再铺一层营养稀泥,如此堆放多层,高100~120cm。注意垒砖埂时要距后墙40~50cm,菌袋逐层向后墙倾斜,每铺一层,在苗墙与后墙空隙中填充1份沙和1份细炉渣的混合物,以利顶部蓄水槽内的水能渗入底部,但最底部需填垫20cm的营养稀泥。菌墙砌成后,用较稠营养泥将墙面空隙处塞实,在整个墙面喷一次营养液,然后用营养稀泥涂抹一遍,菌墙顶部用泥土做成水槽,槽深6~8cm,在水槽中经常灌水,让其自然渗透,以保持菌墙湿润。
2.3 出菇管理
菌墙建成后5~12天;菌袋表面即可出现大量菇蕾,根据相对湿度计显示,适当进行雾状喷水,注意不要在菌墙面上喷水过量,形成流动泥水弄脏子实体。当子实体成熟后,由下而上依次用手托住子实体底部轻轻掰掉即可。采菇后把料面去掉薄薄一层,干燥3~4天,连喷2~3次肥液,用营养稀泥薄薄涂抹一层,如果过厚则易离层剥落。过10~15天第二批菇蕾即可出现。
2.4 病虫害防治
2.4.1 病害 常见病害主要有以下两类
2.4.1.1 在栽培过程中,环境条件及管理方法不妥;造成反常的生理活动的现象。我们称为生理性病害。菌丝风长:菌丝表层气生菌丝浓密,影响出菇。形成菌丝风长的原因主要是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所致。防治办法: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即可。
平菇的大脚菇:子实体菌盖极小,菌柄粗长。这主要是缺氧、通风不良造成的。只要加强通风,注意光线即可防止。
平菇枯萎:菇蕾或子实体生长停滞,逐步萎缩、变干枯死、腐烂。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水分不足,通风过大。防止办法,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不使料面干燥,通风时切勿让风直吹菇蕾或子实体。
平菇药害:子实体喷藥后(敌敌畏),菌盖停止生长,边缘形成一条黑边、翻卷。要禁止使用一些有害的农药。
锈斑:平菇菌盖、菌柄上产生锈褐色斑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形成的。防止办法,加强通风,降低湿度。
2.4.1.2 子实体被其他杂菌污染致使发病或死亡。我们称为浸染性病害。平菇常见的病害主要是褐斑病,其症状为子实体表面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出现褐色斑点,菌盖萎缩、干裂。防治方法:降低温度,加强通风。病区喷2%甲醛液或1:500倍多菌灵。
2.4.2 杂菌
为害干菇的杂菌主要有以下几种:
青霉和木霉:青霉初期为白色,以后变成浅绿色。木霉一开始即为绿色,以后绿色逐渐加深。湿度高,通风不良,酸性环境易发生。防治方法:可挖掉污染部位,然后洒上多菌灵原粉或生石灰。料内污染,应全部烧掉或深埋。
链孢霉:发生的条件在25~30℃温度下,孢子6小时萌发,形成大量棉絮状菌丝,48小时后产生大量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在培制培养料时用1:500倍多菌灵或霉锈净拌料,可避免发生,如果发生,及早销毁或深埋。
石膏状霉菌:常发生在培养料表面,产生粉状浓密的白色菌丝。防治方法:增加料的磷肥含量,喷洒1:7的乙酸溶液。
黄曲霉:菌丝开始为白色,以后大量产生黄色孢子。高温(27℃以上),培养料水分偏干的情况下,发生严重。防治方法:降低温度,控制在25℃以下,配制培养料时,水分适宜。
2.4.3 虫害
为害平菇的害虫主要有以下几种:
菌蛆:主要危害菌丝体或子实体。菌蝇、蚊等的幼虫都是白色或黄色没有脚的小蛆,会蛀食子实体。防治办法:清除衰老的菌丝体;利用成虫趋光性,设杀虫灯进行诱杀,或喷高效低毒农药,如敌百虫1000倍液喷射,能杀死幼虫和虫卵。
菌螨:属于蜘蛛纲、蜱螨目的一些小虫,个体很小,黄白色,成堆时是淡黄褐色,像灰尘或米糠,繁殖力很强行动迅速,会吃菌丝和菌盖,造成菇蕾枯萎。防治方法:原料充分晒干,周围环境喷敌敌畏,发生后用4%三氯杀螨醇乳剂800倍液喷洒。
跳虫:成虫有灵活的尾部,弹跳如蚤,咬食子实体。防治方法:喷洒0.1%的鱼藤精。
还有一些害虫如古语蛄蝓、蚂蚁、蟑螂、蝼蛄等,防治时可在地面撒些生石灰。
2.4.4 连作温室的处理
在室内或地道,连续栽培平菇,往往引起病虫、杂菌的严重危害,导致失败。形成第一次栽培产量高,第二、三次严重污染,甚至无收。究其原因:因每次栽培后不消毒,平菇生长过程中产生有害代谢产物,积累在床架、洞壁上。菌丝体衰老,室内或工事阴暗,潮湿、通气差等原因,引起了杂菌孽生、虫害横行。
防治办法:注意环境卫生,墙壁用5%~6%碱水冲洗、刷净,地面洒生石灰,或喷洒石灰酸消灭杂菌。另外喷洒杀虫药剂,消灭毒虫。用甲醛、硫磺等药品密闭熏蒸消毒。
2.5 营养泥菌墙生态效应分析
2.5.1 长后坡大棚温室本身保湿性能就比较好,增加菌墙及缓冲膜以后,其保温性能进一步得到加强,对蔬菜的生长极为有利。
3 小结
提高大棚温室的复种指数利用大棚温室长后坡栽培平菇,极大提高了大棚温室的復种指数,充分利用了内部空间,大大降低了大棚温室种植的自然灾害风险,即使突遇毁灭性天气灾害而造成蔬菜绝收,但整个温室仍有较好的收益保障。另外通过采用营养泥菌墙出菇,使平菇的稳产高产得到充分保障,生物转化率一般在2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