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当代大学生逃课现象调研报告
2021-12-02冯玉琳张珍刘浩玥史粲粲徐倩文
冯玉琳 张珍 刘浩玥 史粲粲 徐倩文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告别了基本的教育体系,迎接自主化的教育模式。本调查报告拟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逃课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逃课的主要原因且围绕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深入探索在当今时代,大学生逃课对其未来发展是否有所影响,且如今的大学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现象,大学教育,调查报告
一.概述
1.1问题的提出
上了大学后,我们能轻易的发现大学和高中存在着明显区别。大学不同于高中基本的教育体系,而大多是自主化的教育模式。
然而,当四年的大学生活将要悄然逝去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完整的吗?我们肆意的利用本该在宝贵的课堂接受知识的时间去做那些看似重要无比的事情。我们期待的大学课堂是这样的吗?上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一张文凭吗?而逃课真的成为了我们的潮流吗?大学是一个亚社会,是人从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所谓大学,不过是让我们知道,你将来想要成为哪种人完全取决于自己,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别指望有人将你从泥坑离拉出来,救人者必先自救。所以听课不仅是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正常行为,也是培养我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克服意识,赋予我们思考判断的能力。从传统式教育来看,逃课是越轨行为、不合法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班级的学习氛围并且还影响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因而在校大学生逃课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2.调研的目的
从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有思想文化的新时代大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如今高校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却出现了“逃课”现象。我们时常会看到这些画面:教师卖力的讲着课,而下面的学生们,或埋着头做自己的事;打着瞌睡;更甚者干脆直接缺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今高校教育的课题逃课现象?如何解决呢?此课题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结构分析法并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等研究方法,透析当代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前因后果。通过大学生自身、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四个不同的角度来探索研究,以揭示“逃课”的深层次原因,思考社会是否应该允许大学生适当性的“逃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调研方法
小组内通过头脑风暴法和排除法等方法討论,为全面了解大学生逃课的影响因素和逃课情况,本次关于当今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研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研法。此种方法是编制一定数量的相关问卷问题通过网络或线下发放对四川轻化工大学校园内的大学生进行随机发放调研,在取样达到足够数量后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访问式调研法相比,问卷调研法的调研对象能够匿名作答,其调研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都大幅度提高,发放回收问卷更快捷,调研结果更真实。
2.1调研内容
(1)了解大学生的逃课现象的基本情况,如:是否逃过课、逃课次数和逃课的课程种类等;
(2)归纳整理大学生逃课的影响因素、对待逃课的态度及其逃课的去向;
(3)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问题并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反思,对课程的考勤或授课方式进行改进,提出可行性方案。
2.2调研的对象及其取样
该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是四川轻化工大学内的大学生群体,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有效性和非偶然性,发放的问卷数量应不少于200份,并且抽取调研对象的年级和专业应尽量均匀分布,且应该在问卷调查设置相关问题以方便后续调研结果的分析。
2.3操作程序与方法
2.3调研结果的分析方法
1.相互对比法
该调研中采用的相互对比法是将不同的因素进行配对进行定量分析,从数据上展示和说明研究问题的结果。
2.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在数据统计完后,对各组成成分的占比进行计算。在该次调研中,我们将导出的数据进行了简单分类和汇总,将各组成成分进行所占比重的计算,并将其结果分布通过Word做成可视化饼状图,更直观地分析其内部结构和特征。
3.归纳法
其过程是分析调研结果,经过多轮归纳最后总结出相关特征,并将其进行描述,得出结论。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从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培养有思想有文化的新时代大学生。在如今高校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却出现了“逃课”现象,其中隐性逃课率占比更是高达63.2%。
从传统式教育的角度来看,逃课是越轨行为。持传统观点的学者认为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以及班级的学习氛围。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发问:难道教学只能以“一个讲台,一块黑板”的形式完成?
本课题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结构分析法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等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出现“逃课”现象的前因后果,具体结果与分析如下:
3.1现状调查:
调查问卷能够使我们迅速且直接地从目标人群中获得资料,使相关的分析研究更加与现实相符合,再结合问卷结果构成进行分析,从而建立直观清晰的数学模型。
我们通过设置调查问卷并将调查问卷在线上发放至多所高校的方法,从现实中获取了真实信息,使调研不只是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谈。我们经过后期对问卷结果地分析整理,了解了高校教职工以及学生对逃课现象的认知和看法。
其次,针对“大学生逃课去做什么”这一问题,我们结合调查结果柱状图(1-2)
3.2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高校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我们通过以上调研结果,依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通过调查显示,学校的课程设置或存在理论课较多,实践较少的情况,学生缺乏对自身的约束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
3.3相关建议改进方法
(1)学校应该针对相应问题积极调整课程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框架。
(2)辩证合理看待逃课现象。
(3)学校与学生应共同努力,构建有张有弛的学习氛围。
四.结论
4.1通过调研解决的问题
1.明确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自身具有强烈的自我自强意识,且具有成功成才和创新创业意识。但突然从高中忙碌的风风火火转换到大学的自由自在,让大部分人突然迷失了方向。逃课风气的传播、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以及部分学校自身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遗失了上大学的初衷,加入了逃课一族。
2.逃课与未来发展好坏无完全必然联系
在部分人眼中,逃课是大逆不道的行为,逃课者自然而然被列入了“坏学生”。而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逃课已经不是顽劣学生的专用名词。出现了一个新群体——“新逃课族”,他们是独立自由的个体,为了积累工作经验或者是为了考研考公逃离课堂。根据调查,“新逃课族”对学业的把握游刃有余,一方面,他们花费合理的的时间去学习取得良好更甚优异的成绩;另一方面,他们有的人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畢业后签约就业比例高,有的人时间充裕复习较好,考研成功“上岸”。“新逃课族”的出现以及日益壮大证明逃课并非传统认知中的那般,无可救药难成大器。由此,也证明了大学生逃课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好坏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4.3大学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1)大学教育的目的
什么是大学教育
何为大学教育,狭义的“大学教育”指的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以后受到的文化教育。而大学教育的本质是给予更多和更好的成长平台。现代大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之一,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大学宛如一块跳板,它有助于你到达更宽阔的地方,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其次,大学相当于一个微型社会,它教你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做自己。
大学教育的目的
在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生拥有满腔热血与干劲,他们渴望有所作为,但随着东西方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传统价值观受到挑战,社会进入一种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旋涡,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与“毕业就是失业”的就业压力,感到茫然与不知所措。
正如高考改革一般,大学教育也面临着改革更新。大学教育除了教会你具体专业的科学知识,毕业时颁发给你一纸文凭,更多的是教会你受益终身的一般技能,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能够应对瞬息变化的世界,不至于慌乱而碌碌无为。
(2)大学教育的意义
所谓教育,是教会我们学会挖掘各种事物的全新不一样的意义,安德鲁·阿伯特教授曾在芝加哥大学开学典礼上说过:“教育本身不是这些示例,方法,体系。它是一种本能的习性,即探求新的意义,质疑旧的观念,不断开拓创新。”读大学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拿一纸文凭与获得一份好工作,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始终保持着独立与清醒,去独善其身,去敏锐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