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研究
2021-12-02张上武
张上武
摘要:随着现今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不断恶化,而针对环境治理的一系列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要问题,为了实现社会的长远发展,在环境工程中实行环境监测尤为重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强化其管理措施成为关键,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力度并不高,没有较好发挥自身的作用,在监测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想加强环境的监测工作,就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大资金的投入,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有利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除此之外,还要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组建专业的监测队伍。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在对其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标准。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大势所趋,其核心是“遵循自然规律”。而环境治理更是与居民生活密不可分,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大量关注。因此,环境工程中的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分析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方式。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也采取了很多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整体环境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环境保护也成为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科学有效的环境监测可以及早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手段,更好地保护环境,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
一.环境监测的分类
1.定点性
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一般使用定点性环境监测的方式,针对具体的污染情况开展有效的监测,通过这一方法来判断实际污染情况。在污染物进行扩散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掌握污染物的扩散情况,为后期的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性
研究性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的结果用于研究性工作,为相关的环境问题提供数据支持,一般情况下,研究性工作的执行标准非常高,有利于后期的环境治理。研究性的监测工作不仅仅看监测数据,更重要的是去研究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找到原因,通过分析环境治理前后的变化,环境的自净能力和容量。而通常工作人员只对某种监测数据负责,仅仅是关注这一项监测的数据与结果。
3.监督性
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是监视性环境监测的主要研究内容。通常情况下需要定期对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检测,在经过相关的仪器设备来检测分析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得出的数据结果可以为后期的环境治理提供依据,促进后期环境治理的顺利开展。监督性监测又被称为事中事后监管,主要是监测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与国家有关标准的限值对比情况。
二.环境治理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缺陷
1.制度建设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对环境治理还没有较为完善的验收检查规章制度,造成部分相关验收检查部门和验收监测工作人员对环境治理检测不够细致,缺乏正确的环境治理观念,其工作主观随意性较强。针对要检查的项目上,一方面不重视,另一方面缺乏规范的验收制度,导致验收人员工作过程中流程混乱,验收检查过程更是敷衍了事,造成验收成果的真实性得不到实际保障。
2.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的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长期处于任务量大、人手不足、资金投入低的工作环境下,日常工作任务量的增加在大部分时期使工作人员跟不上计划进度,导致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人员产生消极情绪。另外,因为质量管理层面上带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性特征,同时人们更注重质量层面的控制,从而忽略了现场检测在日常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性,导致现场监测水平较低以及忽视了监测质量。
3.监测质量管理技术滞后
现今社会不断发展,环境治理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检测项目日益多元化,例如,大气层的臭氧,雾霾,污染源等实时监测,还有水质以及空气自动化检测等多方面都成为环境治理监测中的管理范畴[2]。不过,从目前来看,现今利用的“QC(质量控制简称)”方式较为传统,并且伴有不明确的目的性以及针对性的特征,而就其结果而言也需要更深层次的判定,在多方面的质量管理工作上,其时效性也让人颇为深思,其技术还有待增强。
三.環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
1.健全验收监测制度
为了验收监测工作顺利的实行,展现其在环境治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构建并完善健全的验收监测制度势在必行。第一,建立严谨的监督管理体系。相关环保部门要结合治理实际的根本情况,设定具备统一性、规范性的验收监测标准,为验收监测的实行提供保障。在环境项目治理的验收过程中,除了对现场发现的黑色液体进行评测记录外,还要利用监测设备核查其排放的CO2含量。第二,建立严谨的监督考核体系,通过专业的监督工作人员和现代化设施针对验收监测人员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性监督,然后将监督结果计入该人员考核体系中,保证验收工作人员的验收结果真实性,同时也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监测管理效果。
2.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必要手段
尽管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仍有不少地方政府为追求GDP盲目招商引资、还有一些不良企业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而不惜以环境为代价,造成了环境的极大破坏,环境治理的工作就变得十分有必要。而环境治理需要了解环境的具体破坏程度以及污染源,这就需要进行环境监测工作。通过环境监测可以了解一定区域内环境的污染情况以及污染物的发展趋势,分析对环境产生较大危害物质的形成,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阻止环境污染,保证人类身体健康。另外,人为因素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通过环境监测,了解到这些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并采取具体的措施来改善这一问题。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活动空间,全方位的实时监测能够及时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为环境治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3.使环境治理基础工作更扎实
环境治理需要根据环境监测的结果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根据环境监测得出的环境质量分析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例如,环境监测如果发现周边的环境污染程度较为严重,则需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若发现周边的环境污染程度并不明显,则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就要相应减少,只需做好日常的监测工作即可,发现问题时,及时处理。除此之外,环境监测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治理的实施方案,一般情况下环境治理措施是按照环境监测的结果来制定,通过环境监测的一系列步骤,做出环境状况的质量判断,分析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并判断污染物的类型以及发展趋势,为环境治理奠定基础。
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在环保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辅助环境治理做出合理的治理方案。有的地方虽然引进第三方检测,因对第三方的监控管理薄弱,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的发展,需要在后期的工作中不断进行改进,保证我国环境监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进一步促进生态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孟德旺.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与应用策略分析[J].山西农经,2018(17):122.
[2]杨基富,毛俊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08):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