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启智儿童的绘画兴趣
2021-12-02郑瀚
郑瀚
摘要:美术艺术活动能够提升儿童的创造力和表达力,越来越多的国内研究学者开始深入的探寻美术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智力障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发育不健全,对事物的理解和处理能力较低,基于这些儿童的特殊特性和个体差异,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推进。有效的运用绘画艺术参与,在培养美术艺术知识的同时培养特殊儿童的想象力和审美评价能力,使智力障碍儿童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绘画启发更加具有内生动力。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绘画;兴趣提升
一、引言
智力障碍儿童的各方面发展都有限制,因此常用于同龄正常儿童的教育不能很好的适应特殊儿童的需求。美术教育的色彩和图像特点能够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作用,有效的运用玛利亚·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以儿童自身的特点出发,充分的尊重特殊儿童本体的需求和特性,注重感官教育对儿童感知觉的训练。美术教师需要不断的调整教学的手段,将绘画和儿童的全面发展有效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激发启智儿童的绘画兴趣,以此推动启智儿童的发展进步。
二、智力障碍儿童的兴趣教育难点
智力障碍也称智力缺陷,是指智力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并且伴随适应行为的障碍。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缺陷导致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的特征,也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认知方面
这些儿童在识别辨知身边的事物时有很大的困难,甚至不能准确的理解颜色、形状等基础的物理特征,因此在进行教育时很难进行延伸突破,他们只能采用一物一教的方法进行学习,对于相对综合的知识需要教师逐一拆分成若干的小点进行教学活动,才能较好的进行课堂的教学。
2、语言方面
因为认知的缺陷导致语言系统发育并不完善,对于抽象的语言很难能够理解,而且常常词不达意,教学中与之交流就成为了极大的困难,而沟通不畅也会相继引起其他的问题。
3、兴趣方面
这些儿童对于事物的兴趣和关心和普通孩子基本无差,甚至表现的更加强烈,有些儿童会表现出对于某一物体极大的兴趣,爱不释手,甚至不能和别人共同分享,但也有可能在遇到其他物体后突然就抛弃原有的,兴趣的变化无常,教育中常常因为这种情况无法完整的运用一个教学方法实施教育,很难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持续性。
4、情绪方面
他们情绪不稳定也容易被刺激,情绪很容易极端爆发,容易对课堂产生不稳定因素,从而导致无法继续教学,甚至这种情绪可能会发生伤人等事件,因此在对其进行教育中要避免使用剪刀、胶水等学习工具,保证学习环境的安全性。
5、社会性方面
因为生理缺陷很难和同龄人共同交往,因此他们对于外部环境会产生不安全感,不能适应集体活动,而且无法准确的判断他人的意图。教育中经常会使用案例教学法,将身边的事情以情境化的模式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这种方法显然不能完全适应启智教育。
6、运动能力方面
头脑的发育缺陷也会导致运动能力的低下,在正常的行为活动中都很难完整的执行,更不要说对于做手工等精细化的课程教育。教师也需要针对儿童的实际情况,减少降低精细化的运动表达。
三、绘画对启智儿童兴趣发展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健全机体的培养
智力障碍的儿童通常对事物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无法集中注意力是普遍性的问题,绘画恰恰需要儿童能够坐在板凳上,认真的仔细的完成一幅作品的表达。因此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鼓励式教学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帮助儿童对绘画产生积极的爱好。儿童绘画能够对视力和动作发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协调思维的形成。运用绘画的艺术特性能够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有所体现,因此国外有专门针对应用绘画进行智力障碍儿童的艺术疗法。绘画没有具体量化的考核办法,因此儿童能够毫无压力的进行自由创作,把自己的想法完全的表达在绘画内容上,能够培养自信心的建立,释放情绪压力,提高与周围的环境联系。
2、有助于智力和情商的双重培养
智力障碍的儿童最明显的特征即智力水平低于70分,而绘画利用天然的艺术特征,通过美术作品的图像和色彩,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视觉和感知力。美术的创意特性还能够调动儿童对周边环境的理解和亲近,帮助他们掌握和分析对事物的认识。利用抽象的图形能够调动儿童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索学习的兴趣,也能够保证学习的氛围轻松愉快[1]。同时绘画艺术本身包含了很多人文的内涵,能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儿童提升審美意识,并且通过认识作品从而更好的培养情感的发展和健康心理的创建,培养良好的性格和积极的人生观,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3、有助于全面发展的培养
绘画是目前研究发现中少有的能够表达智力残疾儿童经历和危机的途径之一,任何语言、活动等的干预受到其自身的智力特点都无法发挥更好的作用,而艺术通过对右脑的调节能够激发积极的刺激信号,通过绘画抒发内心的真实表现。教育智力残疾的儿童进行绘画的表现不但有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作用,还能够起到全面发展的培养,在绘画的活动中改善他们在认识、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困扰,通过描绘、填色、构图等一系列的过程[2],把多样化的元素整合起来,帮助他们更好的发现自己,协调身体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四、激发启智儿童绘画兴趣的措施
1、营建轻松愉快的氛围
智力障碍儿童在进行学习活动的时候,对周边的环境和人的反映比较敏感,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导致无法稳定平静的绘画创作,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的创造更加轻松自在的氛围,首先做到不较大的改变绘画环境,不倡导引人围观,营建安静的环境让学生的情绪放松,慢慢的通过游戏、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产生积极良好的心情,导入课程的内容,反而容易让学生接受和学习。教育以智力障碍儿童自身特色为本体,简化教学内容容易让儿童理解,而且充分的交与他们自由绘画的空间,在绘画主题性的指导下,让儿童充分的构图和表达,鼓励他们大胆的运用颜色,引导性的教育他们绘画技巧,并且可以促进孩子们相互交流,让他们说出绘画内容的含义,帮助儿童在表达中建立自信心。
2、引导学习与生活融通
绘画中的色彩表现是美术课程的重点学习内容,能够通过色彩帮助儿童增强与社会交流的途径,教学中可以通过色彩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运用,而且色彩具有强烈的色相表现,不同的色彩能够给人不同的感受。例如在进行色彩课程的学习时,可以通过服装、书包甚至水果等身边容易见到和平时经常接触的东西让学生辨别不同的颜色,并且引导学生说出这些颜色还在哪里见过,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色彩认知;通过自然场景的变化说出树叶的色彩变化,例如春天是青绿色,夏天是墨绿色,秋天是黄红色、冬天就落掉啦,颜色也变成深褐色,通过冷暖色的对比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情绪和变化,通过色彩的学习带动对周边环境的认知,促进他们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
3、促进美育教育的完善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绘画的教学难点并不在于是否能够掌握绘画的技巧,而是更多的希望借助绘画的特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探索生活并且逐步尝试适应与人交流、与社会接触的正常行为习惯。儿童通过学习绘画,通过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有效的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儿童在学习中感受到绘画带给他们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感悟绘画艺术的美,反之更加促进对于绘画的兴趣,促使智力障碍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让他们更加喜欢美术创作[3]。
总结:遵循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合理的运用以智力障碍儿童为本体的教学方法,重视绘画教学中的活动设置,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拓展丰富的精神世界,在绘画的教学中培养他们的思维创作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体验学习的快来,在自由开心的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需求和乐观积极的情绪,最终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绘画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任秀华.特殊教育中智力障碍儿童美术教育方式研究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0(02):161-162.
[2]王志霞.特殊教育中智力障碍儿童美术教育方式研究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2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