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四策略
2021-12-02李磊
李磊
【摘要】基于分析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四策略。主要包括链接生活,突破时空束缚;链接思维,引发认知共鸣;链接课外,丰富阅读素材;衔接运用,把握教学真谛这四个策略,来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语文课堂成为“池塘”,不断的引入“源头活水”,以便借助阅读的有效链接,促使学生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并且拓展学生的视野及眼界,从而确保学生的阅读水平及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阅读链接式阅读四策略
由于新课程教育体制的实施,教师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明确用教材教的理念,而摒弃教教材的教学观念,由此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资源观,但是当教师这种思维走向另一个极端时,教材仅仅成为教师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小跳板,驻足片刻后便带领学生匆匆的跑向广阔的“天地”,造成语文教学的效率低下。为此,想要改善这一局面,就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开展链接式阅读教学,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相连接,让阅读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学生的生命体验,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链接生活,突破时空束缚
语文课程本身根植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之中,很多语文知识源自生活,既是对生活的向往,又是对生活的感叹,更是对生活的表述。所以在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就可以链接生活,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灵魂。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链接生活场景及生命体检,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由此帮助学生真正的领悟文本的内涵与主旨【1】。尤其是语言文字能够描绘出优美的画面,定格住生活中流动的镜头,展现出生动的情形,只有学生走近文本情境,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情感的共鸣,从而化文为画,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比如部编版中《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课文讲述是一个有关鲜花的童话故事,告诉学生美好的事物才是美好的礼物,培养学生欣赏美、感知美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情感。因此,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衔接生活实际去阅读课文,根据文中描写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及花朵簇簇等词语感受语言的趣味及生活的美,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歌曲“娃哈哈”,引领学生体会祖国像花园一样美丽的景色意境,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开满鲜花的小路的画面,对开满鲜花的小路升起赞美之情,从而将重点落在学生借助文本联系生活想象画面之上,鼓励学生将画面转换为描述性的语言,确保学生脑中有画、心中有情,自然而然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与冲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及阅读能力。
二、链接思维,引发认知共鸣
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问题而无法解决,所以教师便可以链接同形不同质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思考,促使学生产生分析、判断及推理等思维活动,由此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以便学生精准的把握文本的内涵及特点、规律。因此,在实际的衔接式阅读中,需要学生链接思维,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摸清文本中的原有文路,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共鸣,促使学生的阅读更加高效【2】。比如部编版中《祖父的园子》一课,需要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慈爱祖父的喜爱与怀念,品味作者富有童趣的语言。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快读的浏览课文,整体感悟园子的特点,并圈出关键词进行梳理,将文章整理为景和事两大类,这样一来文章的脉络立马清晰。
或者部编版中《火烧云》一课,需要学生从颜色、形状两个方面去感受火烧云神奇的方面,感悟火烧云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比较欣赏,来进一步感知文本的魅力,其中文章用“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于表达火烧云绚丽多变的色彩,此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在与原文描写火烧云的对比中,去充分领略作者的“无招胜有招”这一表現手法,从而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实现学生的高效率语文阅读。
三、链接课外,丰富阅读素材
对于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教师便可立足教材,去挖掘文章中具有价值的链接点,将其与课外材料相结合,将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以此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文学素养的提升【3】。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选择与之相关的节选、原著,将其作为辅助阅读的材料,让学生能够由篇及书的理解、解读文章内容,同时有利于扩充学生的阅读量,由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比如当学生学习部编版中《草船借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当学生学习《景阳冈》,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水浒传》,当学生学习《猴王出世》,教师为学生拓展《西游记》这本名著等等,来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了解与感知。从而通过这种衔接式的阅读方式,将课内阅读与课外衔接,对学生的文章理解具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丰富学生的学识,拓展其文化视野,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与文学素养。
四、衔接运用,把握教学真谛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中的不同类型语言加以衔接,或者相互的转换,构建“语言链”,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文本的内容,为学生开展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目的【4】。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安排将近20种体裁的文章,为此教师要把握文本的体裁特点,进行语言的转换,比如寓言,往往是以简洁、夸张的语言,来打动人心,其寓意深刻,能够给学生思想的启迪,而教师便可利用寓意的相似性来衔接,根据体裁特点转换语言,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规范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表达,并且聚焦文中典型语段的表达特点,鼓励学生尝试语言的转换。比如部编版中的《白鹅》一课,需要学生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语言的幽默风趣,感受作者采用的对比写法、明贬实褒的手法,来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来模仿文中白鹅吃食的写法,以先···再···然后的方法,细致的写出喂养小动物的方法,或者与其他动物的吃相作比较,来突出所写动物的特定,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与表达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衔接式阅读教学,可有效的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与质量,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效率的明显提升。可以说,衔接式的阅读方式,是一种重文本且超文本的课程新理念,能够立足教材的同时,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由此做好阅读的衔接,实现引水入塘的效果,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生动,促使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从而进一步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沈华英. 小学古诗链接式阅读教学例谈[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
[2]任美琴. "链接"课外拓展精彩——小学语文"链接式"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J]. 课外语文(教研版),2020,000(001):113-114.
[3]高丽萍,杨守祥. 大语文视野下农村中小学链接式阅读方法探究[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05):3.
[4]戴晓燕. "1+N"链接式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 上海教育科研,2019,000(004):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