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食促学,以食育人

2021-12-02张莉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食育食材教研

张莉宜

摘要:食育,是因食物而衍生的教育理念,与进餐活动息息相关。园所为推进进餐活动优化,推行食育宣讲和食谱改革,以奠定思想和物质基础。进餐活动以“优化进餐活动,教授用餐礼仪,规范进餐行为”为目标,优化路径有参阅《指南》,拟定进餐目标;提升保育素质,发挥保育价值;加强营养教育,把握餐前教养;吸纳家长力量,搭建共育平台。为拓宽进餐活动的教育价值,衍生有亲子陪餐、食育示范课等,食育活动还衍生有垃圾分类、环保实验、烹饪活动和种植管理等。选定食育理念,充实进餐活动,是优化生活活动的重要步骤,实现“以食促学,以食育人”的目的。

关键字:食育;进餐活动;生活活动;保育;食谱改革

食育,即饮食教育,是指以食物为源,衍生有营养管理、食品安全、饮食文化等知识教育和烹饪、栽种、制肥等实践体验,以获取“食”的知识,增进“食”的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提升素质、健全人格 。进餐活动,是生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常规的进餐活动为两餐两点,即早餐、早点、午餐、午点,总用时约为两小时,餐前洗手、餐后漱口、饭后散步也包含在其中。进餐活动属生活活动,在广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广东省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引(试行)》中,生活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模块,教育目标明确,教育内涵丰富 。以进餐活动为抓手,重点研究、重点击破,能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充分挖掘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拓宽生活活动的教育内涵。为推进进餐活动的优化管理,挖掘生活活动的内涵,我园积极引进食育理念,以食育推动课程建构,以食育启发生活智慧。

在食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园以进餐活动为中心点,初步拟定食育实施框架。思维导图见图1。

一、前期准备,以夯实思想基础为核心

食育,虽听着简单,却内涵丰富。在探索食育的前期阶段,须注重理论讲解与业务学习,以食育宣讲打牢思想基础,以食谱改革提供物质前提,保证食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食育宣讲中的全园性宣讲活动,即面向全体教师宣讲食育理念,以理论讲解宣传食育思想,以具体案例介绍成功经验。保健保育培训,即面向保健医生和保育队伍组织开展食育专题培训,转变保育观念,培育师资队伍。保健培训以食谱改革为核心。保育培训以特色教研为核心,定期举办本土特色活动和节庆特色活动。其目标确定为扎根本土,推广传统美食,传承中华文化,增加文化认同感。

食谱改革是进餐活动优化的关键前提,由保健跟进,目标是食材多样化、取餐自助化、进餐规范化。关于“食材多样化”,要求食材种类每日20种,每周尽量不重样。餐点以干湿搭配为宜,流质搭配固体,种类多样,营养均衡 。午点是改革重点,现注重增添有杂粮拼盘、中西包点等,款式多样,增添选择性。四季定量食谱是幼儿园的基础食谱,适时而食,标明配量,供厨房参照。现增加有营养食谱,即在四季定量食谱的基础上,增添“营养”一栏,注明每种食材的主要营养价值,供教师在餐前教养时科学地实施营养教育。在营养教育上,以日本三色营养法为主,中国膳食营养塔为辅。为适应食谱改革,物资准备里也需有餐具的增购,除碗碟勺筷外,增添水果碟、水果叉和包点夹,让幼儿认识餐具,合理使用餐具。

二、衍生活动,以拓展教育内涵为目标

在实施食育的进程中,我们也陆续发现有其他衍生活动,如垃圾分类、环保实验、烹饪活动和种植管理。垃圾分类益处多,将厨余垃圾分为生厨余和熟厨余。熟厨余归泔水公司回收,生厨余则用作改善土质、堆肥实验、酵素实验的原材料。蛋壳、花生壳、香蕉皮,从幼儿每日餐点中留出,切碎搅烂埋在种植区里,能提供钙磷钾。茶渣和咖啡渣,由班级发起收集活动,播撒在种植区,也能改善土质。其他生厨余由堆肥实验和酵素实验消化。实验讲师由保育老师担任,课堂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成果存在园所或课室,供幼儿日常观察,成果也归班级享有。

烹饪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以迎合口味和简单操作为选取方向。每學期确定一款食材和一个主题,有计划地开展烹饪活动,如以面为食材,主题为面文化,活动流程设置为“与面玩游戏(认识面)—面条卷卷卷(做面条)—饺子捏捏乐(做饺子)—披萨的诱惑(烤披萨)”。我们坚持烹饪活动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非“食用”为上。同时,我们还设有“厨星妈妈”评比活动,即班级邀请一名妈妈来园给幼儿上烹饪课,菜式具有地域特色或传统风味,教授技巧、激发兴趣,增加文化认同感。

种植管理正受热捧,师幼共同收集厨余改善土质,日常加强浇水、除草和施肥,以收获了多种蔬菜,也开展有相关教育活动,如收获的青瓜腌制、收获的辣椒晾晒、收获的茄子烹煮。大自然的馈赠激发了师幼的种植热情,园所种植区已是绿野盈盈、蔬果繁茂。

三、进餐活动,以研促教,以实践检验成果

进餐活动作为食育的重点,也是本文论述的核心。餐桌上的食育,是最为重要的。为推进进餐活动的优化,我园后勤部门积极牵头教研活动,指定小班级重点研究进餐活动,经过半年的探索、教研和实践,形成相关教研资料。因笔者是食育推广者,统筹园所食育活动,统整教育教研资料,教研方案见图2。

依据图2,进餐活动的目标为“优化进餐活动,教授用餐礼仪,规范进餐行为”,搭配有亲子陪餐和食育示范课。本文重点论述其优化路径。

(一)参考指南,拟定进餐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文件,具有参考价值 。在参阅《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日常观察和教育经验,依循幼儿年龄特点,将进餐目标按学期划分,详见表1。

每学期皆设有明确的进餐目标,充分挖掘进餐活动的教育内涵,引导教师加强进餐指导,有据可依、有路可循。此目标非强制实施,仅作为参考,须依据幼儿实际情况而调整。每学期期末,后勤行政皆安排蹲班任务,检验进餐目标的落实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或适时调整教研成果,以提高教研成果的推广价值。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我们都举行有自助餐活动,目的是丰富进餐活动的类型,且检验教研成果的落实。

有方向可依循,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落实生活活动的教学任務,有方法可检验,督促班级的有效落实,适时调整进餐目标。两者相辅相成,保证进餐教育的充分实施。

(二)提升保育素质,发挥保育价值

进餐活动,是保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育老师对进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在食育理念引进前,我园保育老师将工作重点放置在卫生清洁上,教育教学全靠教师。在保育培训后,食育理念深入人心,生活活动的重要性便得到重视。可能力与要求的不匹配也造成食育活动的推广问题。进餐活动的重点研究,正好是良好的切入口。

加强保育培训,专业技能与食育教研相结合。每学期制定有培训计划,每两周一次,每次1小时,有理论资料的整理,也有视频资料的归档。专业技能以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为主要内容,明确保育老师职责,学习理论,规范操作。食育教研以进餐活动为核心,研究两餐两点的营养搭配、餐具摆放、教育价值等,从具体操作到理论升华。午点时,配备有牛奶,保育老师会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自主自助倒在杯子里,培养自助能力;配备有多款粗粮,保育老师会引导幼儿自觉取量,心中有他人,培养自律意识,或是组织值日生运用数学常识协助分餐,加强数学运用。在分餐时,督促幼儿有序取餐和礼貌请餐,培养规则意识和礼仪规范。现今,保育老师在进餐管理中,皆能发挥本身食育智慧,有效引导幼儿进餐活动,实现进餐活动的教育价值。

再有,为切实转变保育老师教育理念,实现其角色的调整,适当给予主持主讲的平台,开展有保育特色教研活动,即以食育为指导思想,发挥保育老师的好手艺好厨艺,丰富餐桌上的食育,引进地域特色食品,将饮食文化带进课程,拓展食育内涵。上学期尾开展有“食育·冬藏中的美食转化”主题活动,由保育老师主讲主持课程,给幼儿带来晒阴菜、晒菜干、腌萝卜的特色教育活动。本学期初开展有“食育·春生里的年桔飘香”,以年桔为主材料,发动家长收集,领着孩子一同腌咸桔、煎甜桔和制冰糖葫芦。现阶段,保育特色教研活动皆取得良好效果,点燃保育老师的参与热情,本学期尾还将开展有“食育·夏长中的粽米甜糯”,结合端午节主题活动,将粽文化带进园所,融入幼儿课堂。

(三)加强营养教育,把握餐前教养

在进餐活动里,午餐配备有餐前教养活动。在推进食育时,我园重点观察班级餐前教养,发现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简单敷衍。在食育理念推广期间,我园重点研究餐前教养,将其实现路径归纳为手指操、绘本教育、故事分享、念读感恩词等,操作简单,模范性强。而随着食育研究的深入,营养教育的价值日益凸显,餐前教养的重心转移为营养教育。可对于学龄前幼儿而言,苦口婆心的说教比不上简单直观的图示,于是,园所尝试引进日本的三色营养法。三色营养法,即红色代表能量源,补充身体能量,对应蛋白质、脂质、糖类;黄色代表生长源,促进骨骼发育,对应无机盐;绿色代表健康源,对应维生素和纤维素。三色皆是自选色,原理一致,操作简单。班级老师制作三色板,依据每日菜式,将食材分类分色,说明营养素和营养价值,让幼儿认识食材、认识营养,知道食材选择和营养搭配的具体操作,以改正挑食毛病,合理选取食物,树立营养观念。

三色营养法教育幼儿合理搭配,却没有与“量”直接挂钩。于是,中国的膳食金字塔作为补充,加进餐前教养的营养教育中。教师依据膳食金字塔,给幼儿说明食材的食用量,让幼儿取量恰当,合理摄入。

(四)吸纳家长力量,搭建共育平台

在食育理念指导下,膳食委员会作为园所常规性会议,改名为“膳食群策力”,其会议主旨扩充为“推进和指导园所食育发展”。在上学期的膳食委员会上,我园提出食育理念,家长接受度高,认同感高,却难以提出专业意见。随着本学期食育的推广,进餐活动的优化,保育特色活动的宣传,膳食委员逐渐了解食育的内涵,依据进餐目标,提出家庭食育的相关建议。

亲子陪餐是膳食群策力的外延,发动更多家长参与到园所进餐管理中。每学期开放两次,陪餐前有培训,陪餐后有座谈,争取家长对食育的支持,也收集家长对食育的建议。

进餐活动,作为餐桌上的食育,承载着礼仪教育、分享教育、感恩教育……生活活动,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价值丰富却未能充分挖掘。在推行食育的进程中,重点研究进餐活动,也常遭遇困境。若是全面铺开对生活活动的研究,是难以达到的。园所注重现有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舍本逐末地追求“高新奇”,不如踏踏实实地用好园本资源。进餐活动,因是日常而不起眼,仿若空气,明明是必需品,却常被忽视。因此,正视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重点,也是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李海芸 江琳:《幼儿园营养与幼儿园膳食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

注释

赵节昌:《基于中国饮食文化的“食育”发展思考》,《农产品加工》,2018年4月第4期(总第453期)。

《广东省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引(试行)》,粤教基〔2015〕20号。

顾荣芳等:《幼儿饮食行为与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3,第40-15页。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8年9月。

猜你喜欢

食育食材教研
人与食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人与食材
寻觅食材的原味
为“食育”正名,系统推进“食育”工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食材变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