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民族声乐与戏曲的融合

2021-12-02张桐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沙家浜唱腔声乐

一、歌曲概述

歌曲《春来沙家浜》是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沙家浜》中的主题曲,该歌曲由邀闫肃作词、徐沛东作曲,宋祖英演唱。电视剧《沙家浜》是由汪曾祺通过沪剧《芦荡火种》和现代京剧《沙家浜》而展开创作历程,以此改编而成的电视剧,该剧字2006年首次播出之后,引发了广泛的受众基础。剧情主要演绎抗战时期所发生的故事,在剧情中新四军的一个连队和江苏常熟沙家浜一带的贫苦民众团结一致、共同抗敌,最终终于取得胜利的事迹。

主题曲《春来沙家浜》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为大众所喜爱。这首歌曲将民族声乐同京剧与民族进行了精致巧妙的融合,由回忆展开,融入了样板戏《沙家浜》——《智斗》中的音旋律,将地下党、新四军、沙家浜广大民众同敌人斗智斗勇的生动图景和风貌在音乐中得到一一呈现,给予观念一种全新的艺术音乐体验,可以唤起人们对于传统经典的记忆,再借助于电视剧主题剧情的影响力,使《春来沙家滨》这首歌曲颇有影响力。

二、歌曲的演唱技巧

1.咬字吐字技巧

汉字的拼音构成单位涵盖声母和韵母两个结构单位,讲究字正腔圆。在这部作品的演唱过程中,A段的歌词大部分由开口音和闭口音的交换来得以体现和表达,开口音在需要展开的音符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演唱时要要始终使上口盖维持持续性和积极性,腔体在上下的位置,使其持续在高位置上展开。

歌曲的B段属于糅进去京剧创作模式的戏歌,因此在吐字咬字的时候要保持传统戏剧艺术的本来元素。嘴唇的力度要适宜地加强,舌尖的灵活性也要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同时口型要持续在闭口音的形态之上,在咬开口音字的时候,口腔要调整适宜的大小,但不能破坏歌词的形态以及共鸣腔。

2.演唱过程中前后唱腔的转换

演唱过程中前后唱腔的转换有助于演唱者合理处理各种唱腔,熟练掌握各种唱法技巧。这首歌曲民族唱法的唱腔非常具有韵味,依字行腔、字里传情、字正腔圆、以声带字和腔随字走等,对于强化歌曲的情感起到了促力作用。

歌曲A 段属于叙事性回忆片段,在演唱的时候引入了流行唱法,语言流畅自然,充分突显出歌曲的叙事性特质。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在共鸣的运用上有所差异,在开始演唱“有的往事可能遗忘……”时,在中低声区部分可以适当融入口腔共鳴,使字与字的艺术处理更加松弛、衔接、圆滑。在演唱进入“春梦无痕……”之后,音乐情感开始走向高潮,在演唱的时候要做到以情带声,以声带字,将民族唱腔充分融入到歌词和旋律之中,高音的走向要迎合情绪发展状态,不断调整歌词的状态,从而丰富音乐形象。

B段从整体结构上来说属于引入了戏曲技法的戏歌,在演唱过程中体现出戏曲的行腔的基本特质,在这里最主要的是润腔调,凭借着音色、旋律、节奏、字音、力度等的技法,体现出戏曲的情感。B段引入的是阿庆嫂的精彩唱段,见下面谱例,引入假声来表现音乐形象,呈现促戏曲演唱在音色上独特的人文属性。

在旋律的创作过程中,倚音、波音、断音等装饰音的引入,是唱腔旋律丰富化的象征。B段歌曲的情绪浮动较为大,要充分掌握音乐力度的波动,像“杨柳青青,碧波荡漾”,要做渐强处理,在吐字上还要注意喷口,有效处理字和声的二者的关系,强化情感力度。

在唱腔的转化过程中除了润腔的使用,还加入了京剧中的甩腔,在演唱中用把音乐情感推向高潮,生动地再现出歌曲的戏曲化特质。

3.演唱情感的把握

歌曲《春来沙家浜》的开头部分用行云流水一般的旋律为呈现出一副波澜壮阔的副静谧生态图景,成就了整首作品的基本感情基调。随后A段出现,以叙事的语气来展现回忆性的音乐语言。随着音高的变化,演唱者的情绪也在发生变化,到“可是你那俊俏的模样,时常在我心中徜徉”这一句,通过加强气息的力量来推动音乐的发展,从而表达出了一种期盼之情。B段在情绪上完全区别于A段,随着音乐的变化,歌曲中的音乐形象也由讲述者变成了主角,演唱时首先要调整好歌唱状态,通过京剧的唱腔和表演来表现人物。随着旋律、节奏的不断变化,歌唱时的情绪也会越来越浓烈,将“春来沙家浜”,处处生机怏然的情形传递给每一位听众。

这首作品前后强烈的情绪对比展示了音乐的多样性,使音乐形象更鲜活生动,展现了音乐与情感的相互作用,以及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妙之处。

三、民族声乐与戏曲融合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1.起源

最初在原始社会阶段,出现以一种区分演员以及观赏者的具有戏剧性的即兴歌舞表演形式,这种自娱性的歌舞形式是先民宗教活动、生产劳动、节日盛况、祭祀活动中的必备项目。比如狩猎活动中人们载歌载舞、模仿在林中打猎时的活动状态,周围人则围观助兴,用力敲打各种陶器和兽皮鼓,这种模仿性质很强的集体活动,不能称作为“戏曲”,是戏曲的雏形阶段。到了唐代一种新型的表演形制———“参军戏”,开始出现,这是一种科场打诨、幽默滑稽、讽刺逗趣的歌舞戏。到了元朝这种表演形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保留了参军戏中丑角,以及这种表演形制所衍生出来的角色类型奠定了中国戏曲成形的基础。

戏曲演唱其历史和艺术文化底蕴可以追溯到先秦的乐舞、徘优和汉代的百戏。戏曲演唱正式形成于宋朝,经过元朝和明朝的兴盛发展,到清朝已经遍布我国大江南北,逐渐形成了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等四大唱腔争奇斗艳的局面。在戏曲演唱的唱腔中有抒情、叙事的和戏剧性的,

2.发展历程

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戏曲演唱在声乐方面有着较高的专业发展和完整的体系。戏曲的演唱和角色行当的划分有密切的关系,不同角色的行当在演唱的音色、音域、风格和技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戏曲演唱对语言表达要求严格讲究轻重及适度,抑扬顿挫得法。对语言和音韵、节奏和表情语调都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和优美,以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在发声技巧上也由许多独到的经验,讲究气息的深沉、持久、饱满。在发声共鸣上有“脑后摘筋”的说法,即强调和体会头腔共鸣。对发出的声音要求“珠圆玉润”,既要有圆润、甜脆而富有表现力的声音。

四、歌曲融入戏曲唱腔的价值

中国戏曲是五千年灿烂辉煌文明史上独具魅力的奇葩,它融歌舞表演于一身,以丰富的唱腔、悠扬的曲调吟唱着历史上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从原始歌舞,到周秦时期的优孟衣冠;从两汉时期的百戏,到隋唐的变文、传奇小说等,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地丰富、发展和融合,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在经历漫长的孕育、衍生和发展的过程后,戏曲艺术不仅成就和丰富了自身,同时也成就了后来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并始终成为民族声乐艺术审美、表现等追寻的艺术坐标。

《春来沙家浜》作为我国民族声乐和戏曲艺术所融合而创作而成的音乐歌曲,迎合了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特质,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利用戏曲音乐中特有的中国文化元素,并运用合理的创作技法,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流行歌曲的载体中,在听觉上极大地提高我国流行音乐的辨识度,从而有助于形成我国特有的流行音乐风格。如何将中国戏曲音乐所蕴含的文化精髓与当代流行音乐文化有机融合,从而真正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多元化”“本土化”的音乐表达,才是关键价值和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张桐(1996—),性别:女,民族:汉 ,籍贯:四川省广元市,学历:在读研究生,学校:四川轻化工大学,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沙家浜唱腔声乐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沙家浜、荤油面:传承常熟精神与文化
边丽华
Shajiabang: 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沙家浜:风景如画的天堂水乡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六集文献纪录片《沙家浜》出版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