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研究
2021-12-02邢翠
邢翠
摘要:为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但优质人才短缺,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需要职业教育教学不断强化和改革的。针对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高職院校需要不断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加快调整教学改革的步伐。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主要途径以及主要的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
校企合作最早可追溯于20世纪中叶欧美发达国家,自此各国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纷纷开始教育体制改革,以德国“双元制”、英国“三明治工读制度”、美国“合作教育”等作为典型代表为其他国家校企合作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国内高职院校也开展了较多的校企合作项目,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如: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二、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助力专业动态调整
以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异常活跃,技术升级、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以云计算应用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专业出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及时接触到新技术、新标准,可以帮助专业在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及时响应行业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变化。
2.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
对于高职高专学校而言,专业主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侧重于技能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把在学校中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岗位中实际需要的技能,可以快速进入岗位角色。同时,在与同事一起工作中,学生加强了和社会的联系,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不断增加自己的技能实践经验,也不断培养自己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有利于培养校企双师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选派教师进行下企业实践,校内教师通过企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学校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优势,聘请优秀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开展职业讲堂、指导学生、授课,不断将自己在工作中的技能传授给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校企合作的主要途径
1.“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学校和企业根据本企业岗位需求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等要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如:社会上各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也存在着差异性,为了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学习专业平台课程模块基础上,还掌握对应的行业的技能,可联合行业知名企业共建订单班,在教学中可设置该企业岗位技能训练模块,校企师资联合授课,校内课程结束后,则进入对应企业顶岗实习锻炼。
2.共建多维度实践环境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导师工作室可为学生个性化分层培养提供职场环境、设备设施与导师;共建企业项目基地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场教学资源和项目实战场景,师傅带徒弟,讲技术,传经验;共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可引进企业名师,开展职业讲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职场视野和行业新技术。这些可为学生从专业认知,到职业成长,从知识理论,到素质养成,提供了多视角、多梯度、多维度的学习成长条件。
3.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
依托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及网络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资源,可积极推进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及时了解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适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及课程模块等。同时,为让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后训练更有针对性,校企可联合开发教材、讲义、教学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4.共建师资团队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等方面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优势,聘请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参与课程建设,服务教育教学,不断扩充教学团队,提升教学团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利用合作优势,通过企业挂职锻炼、轮岗轮训,帮助专职教师提升技能水平与职业经验,积累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适应能力。
四、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方向
1.推进校企合作内涵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与知名企业合作,寻找与专业定位相关的代表性企业,构建校企同形,标准合一,融训于校,工学结合的“异步分层”人才培养新平台、新机制、新体系。以多元化生源结构为对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实施一学年“大平台”专业基础学习与二学年“小方向”专业分类培养的异步育人。面向不同工作岗位设置差异化的职业发展通道,设置不同的订单班,对学生进行定制化分类培养,分层教学。
2.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定制化的模块课程体系
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调研,校企协同组建专业课程开发团队,全面分析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提炼专业典型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设置特色鲜明的职业成长路径。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设计基于平台课的异步学习课程模块,形成培养方向与学习模块,即“宽口径”达标培养与定制化的进阶培养。以“大平台、小方向”课程学习的方式紧密对接产业、动态调整模块化课程体系。
3.深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促进产教产学融合
充分引进行业认证技术标准、企业APP及在线资源,不断丰富专业教学标准、项目案例,进一步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基础模块,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任务,使学生在任务导向中主动学习知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核心项目模块,使用校企合作转化的工程案例项目,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
[2]教职成[2015]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
[3]国发〔2019〕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
[4]彭黎,余凌云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19(12):224-225.
[5]程允丽,卜旭.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5):161-16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