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绥芬河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1-12-02庄艳华
庄艳华
摘要:沿边扩大开放三十年,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绥芬河口岸在开放中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沿边口岸面临着国际贸易风险、沿边政策普惠、贸易线路转移、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后疫情时代,绥芬河要紧紧抓住自贸区的引领效应,着力实现贸易、投资、合作、产业业态等全方位转变,突出重点产业带动,推动口岸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绥芬河口岸經济发展现状
(一)自贸区建设向国际化发展迈进。60项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已复制推广一批国内改革试点经验,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系列政策,形成了省级政策为引领、市级权限为主干、片区专项支撑的“1+1+N”政策体系。2020年形成制度创新案例40项。
(二)重点产业向精深化发展迈进。成立了国内首个地板单品集采中心,培育形成规模以上企业47家、终端产品企业10余家,阔叶单板年产量达1500万平方米,占全国70%份额,成为全国最大供销集散地。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总体思路,大力发展“一头在外”“两头在外”绿色食品产业,加工产业品类涵盖食品、酒类、油脂、饲料等领域,全市俄式食品加工企业达38家。
(四)对俄贸易向多元化发展迈进。拓互市贸易创造新模式,互贸总量占全省的80%以上。近两年互贸进口交易额达11.92亿,互贸进口国别扩展至15个国家。铁路口岸连续两年过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近10年口岸货运量累计实现8702万吨,占全省85%。
(五)口岸旅游向全域化发展迈进。突出红色文化、彰显异域风情,做足“边”字文章,挖掘“百年”题材,讲好“红路”故事。打造了“爱情谷”旅游景区和东北抗联小镇、中东铁路记忆馆等一批主题展馆。累计接待俄医疗旅游者4万余人次。两年来,年接待进出境旅游者超百万人次,住宿俄籍游客年均增长超过12%。
二、沿边开放要适应前所未有的新形势
(一)国际贸易风险带来的经济波动。沿边地区受国际贸易变动,在贸易政策、大宗商品价格、货币汇率等方面反映敏感。在对俄贸易上,俄罗斯限制原木出口,对配额内原木出口征收6.5%的关税,配额外税率由25%提高到40%,影响口岸原木进口出现大幅下降。
(二)沿边政策普惠带来的效应弱化。近年来,沿边优惠政策日益普惠,政策效应日益弱化,已向平台建设、发展特殊功能区转变。2008年国家对边境贸易企业增值税“双倍抵扣”政策取消,转移支付资金额度却没有同步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路线呈爆发式增长,进出口商品在边境地区集中采购和通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三)内生动力不足带来的产业空心。沿边口岸地处偏远,大多为五线城市,城市规模小、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很突出,制约经济自我循环。受自然、气候、地理等因素影响,人口流失严重,城镇化红利、人口红利缺失,导致沿边地区在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中的吸引力不大,沿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举步维艰,仍没有突破“小打小闹”的局限。
(五)疫情导致口岸发展压力巨增。当前,俄罗斯疫情依然严峻。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口岸承载着“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货检闭环管控,旅检持续闭关,口岸外向型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三、推动绥芬河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舞好一个“龙头”。要紧紧抓住自贸区这块“龙头招牌”, 打造中俄战略合作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加快制度创新,围绕互市贸易、多式联运、跨境结算、通关服务等重点行业和特色领域先行先试、集成创新,力争探索形成一批首创性、差异化、有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在准入、管好、服优上下功夫。做强特色产业,整合各类产业平台,发展木业、粮食、油气、绿色食品、油料作物等进出口加工产业,打牢实体经济底盘。创新互市贸易模式,培育俄、韩、朝、蒙等15国为原料供应地的贸工一体项目。用足用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推动商贸市场线上线下、国内国外高效运转。完善口岸集疏运多式联运功能,衔接“滨海1号”国际交通走廊,为产业发展提供通道保障。
(二)推动“四个转变”。着力推动沿边开放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形成竞争新优势,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要由单边合作向多元市场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工作时的重要讲话指出,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地缘优势,注重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要打破进出口货物过多依赖俄远东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现状,加快与俄腹地、欧洲部分合作,扩大对韩日开放合作规模,进而延伸至与欧美合作,深度融入东北亚经济圈,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延伸合作触角,拓展贸易品种,丰富贸易门类,稳定对外贸易大盘,着力构建以对俄合作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二要由过货贸易向落地加工转变。沿边地区经济增长,大多始于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第三产业,依靠其发展所带来的利润和资金积累,工业起步晚、占比低、支撑弱。要把产业方向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扩大资源能源进口回运规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集聚经济要素,培育口岸特色鲜明的加工产业集群,以贸易带动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实现现代化,让口岸经济规模更大、基础更牢、质量更优。
三要由资源买卖向投资开发转变。随着经济的逐步好转,俄罗斯希望在东北亚地区不再扮演向中日韩提供原材料的“资源附属国”。近年来,俄联邦政府不断采取关税调解、配额限量及政策吸引等措施招商引资,鼓励对其资源加工后再出口。要在林业资源、矿产资源、农业开发等多个领域开展对俄投资合作,扩大经营规模,提供就业岗位,稳定货源供应,以跨境产业合作求共赢、求可持续发展,拉动沿边开放走向深入。
(三)抓好“四大任务”。一是抓强实体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自贸区制度创新,围绕立市主导产业,依托边合区、综保区、互贸区等载体平台,引入优质增量,向供应链前端、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实体经济综合实力。二是抓强通道物流。要立足口岸,面向国际,辐射全省,服务全国,围绕国际陆海联运通道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口岸物流,进一步夯实物流枢纽,打造东北亚区域性物流中心。持续推动中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事权层面与俄方洽谈,改造中俄26公里区间铁路,破解通道瓶颈制约。三是抓强经济新业态。紧扣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做大跨境电商新业态,以自身的要素禀赋和技术水平为基础,适应产业革命新趋势推动外贸模式创新,增强市场活力,培植增长动力,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将贸易触角向全球延伸;拓展互市贸易新模式,坚持真边民、真交易、真俄货、真实惠和人到、证到、货到、钱到“四真四到”模式,拓展“互贸+”市场、+加工、+电商发展新思路,打造全国最大俄罗斯商品集散地;挖掘全域旅游新市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突出红色文化、彰显异域风情,在景点景区、线路设计、旅游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向全域旅游方面全方位提档升级。同时要延展医养产业新领域,大力发展医养产业,提供最佳体验,开辟消费市场,构建对俄医疗服务模式。四是抓优营商环境。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动,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升级,让权力在监督下运行,建设便捷高效政务服务体系。要鼓励创新、支持创业,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借助“自贸招牌”争取更优惠的策支持,建立更加精准的特殊政策和特别机制,在推动绥芬河自贸片区与远东自由港全面对接,在贸易、物流、投资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形成更多的中俄合作典范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