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alization For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2021-12-02赵子馨吕超翟岁兵
赵子馨 吕超 翟岁兵
摘要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探索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乡村振兴、经济转型、产权改革和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传统集体经济与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区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新型集体经济的内涵。以陕西省袁家村新型集体经济为例,从创新实现形式、创新运行机制和创新发展理念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4条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集体经济;实现形式;袁家村
问题的提出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将农村集体经济界定为“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对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农村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性质的讨论(韩俊,1998;黄延信,2015)进行了政策回应。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化和市场化步伐日益加快,一些地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出现了大量“无钱办事,无人办事,无章理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难以保障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保值增效;难以实现村集体的自我发展与壮大;难以适应推进现代农业和完善乡村治理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构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了“既要壮大集体经济,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提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第一次提出了新型集体经济的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探索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时代呼唤新型集体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机遇、新环境、新动力和新要求。新时代呼唤新型集体经济。
1.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三农”工作提出新思路、新要求,反映了中央对农村定位的再认识,对乡村价值的再重视。党和国家对乡村发展的更高定位,意味着我们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来理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振兴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强大的村社集体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陈柏峰,2018),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2.经济转型,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环境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战形势严峻,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村经济发展同样面临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伴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农村生产力获得进一步解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农村集体经济发挥提供了更多机会,更优良土壤,有利于集体经济充分利用外部资金、人才和精英理念,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经济转型将会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将改变传统粗放式生产模式,使农业发展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推动农业生产向资金和技术集约型转变,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产权改革,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三农”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张红宇,2017),对于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保障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护和发展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让农民的增收渠道多起来,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4.生态建设,集体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社会工程,在这项工程中,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维持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 是实现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永恒持久支持。当前,一些农村地区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生态为本,注重环境保护,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务必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决不能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杜绝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产业和项目,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农村经济发展中,坚持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绿色发展。
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不同于传统集体经济
1.传统集体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历经初级社、高级社,最终建立人民公社体制。农村传统集体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为人民公社、 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农村社会成员均为公社社员,并在三级组织领导下统一劳动,按人口和劳动分配生活资料,获得集体福利;人民公社既是集体经济组织,又是基层社会生活单位,还是基层政权组织,实行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位一体的统一管理。(徐勇等,2015)这种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虽然解决了小农经济的分散化缺陷,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调动生产资料的能动性,快速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但由于经济管理的日渐行政化和官僚化,对“一平二调”和“一大二公”的盲目追求严重背离了经济发展规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发展趋于停滞甚至出现倒退,集体经济逐渐僵化。人民公社是我国对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一次尝试,但其制度安排远远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必然被新的组织形式所替代。(戴青兰,2018 )
2.新型集体经济
分田到户以后,农村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集体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1990 年 3 月 3 日,邓小平正式提出了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近40年来,全国各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势极不平衡, 一些村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适时转变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并取得丰硕成果。这些成功的典范包括江苏华西村, 河南的刘庄与竹林村, 浙江的湾底村等,也形成了苏南模式、浙江模式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针对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诸多学者界定了新型集体经济的内涵。其中,朱有志、陈文胜(2010)认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一种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构建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集体化、集约化的组织形式相匹配,与农民共同富裕的要求相符合,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相一致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苑鹏、刘同山(2016)认为: 新型集体经济是指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以成员自愿为原则,通过劳动者的劳动联合或资本联合实现共同發展的一种经济组织形态。刘志彪 (2016)基于苏南地区发展经验指出:“新集体经济”普遍具有产权清晰、政经分开、定位准确、公平分配、管理民主等鲜明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风貌,它更能体现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新型集体经济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但综合来看,普遍认为新型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产权结构
产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集体经济是以集体产权为基础的经济。集体产权是集体成员共有的产权,共有产权需要相应的形式加以体现。陈标金(2011) 考察广东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认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产权问题的关键是所有权界定不清晰,集体所有概念模糊、集体成员资格认定模糊、剩余索取权模糊等问题。如何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资格,厘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边界,确定合理的产权结构,是建立新型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基本要求。(黄延信,2015)。
(2)管理模式
集体经济组织的有效实现依赖于科学管理。管理引领是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管理理念为集体经济提供了发展方向,管理方式为集体经济提供了工具支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取决于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组合程度;市场化管理理念和高适应性的管理方式会促成集体经济(李华胤 ,2017)。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能应该侧重于管理与服务。当前,村“两委”眉毛胡子一把抓,啥都管,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村集体资产规模较大,市值往往也比较高。如果监督不到位,村干部在参与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就会出现侵吞集体资产、“小官巨贪”等问题,既侵蚀农民利益,也影响农村长治久安。如何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来管理集体经济,是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3)经营方式
传统集体经济与计划经济捆绑在一起,新型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连。(许经勇,2017)集体经济作为微观经营主体,只有与宏观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接,才能建构起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进而促进集体经济更好的发展(徐勇等,2015)。将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连接起来,从市场经济体制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和更大收益,与市场经济相连接才是新型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重要形式和生成发展机制。
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应具有新特点
2007年以来,咸阳市袁家村在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的带领下,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以村庄为载体,以村民为主体,通过股份制改革,经过一系列创新实践,探索形成了三产带二产连一产的“三产融合”发展体系,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共建共享共富的分配体系,以党建引领、政经分离为基础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新农民、新技能为主体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营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源投入不足、活力下降、联系松散、监管困难等问题,成功探索出一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袁家村模式”。简单概括为:创新实现形式、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发展理念三个部分“一新九法”模式。
1.创新实现形式
新合作方式:“三股共有”。袁家村股权结构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基本股。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集体保留38%,其余62%量化到户,每户20万元,每股年分红4万元,只有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持有。二是交叉股。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铺、农家乐互相持有股份,共交叉持股460家商铺,村民可以自主选择入股的店铺。三是调节股。坚持全民参与、入股自愿,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的原则,股份少的可以得到较高的分红,股份超过限额的分红就会相应比例的减少。袁家村的新集体经济实现了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统一,全民参与、入股自愿,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利益均衡。村民人均纯收入中入股分红、房屋出租等财产性收入占40.1%。
启示:股份合作是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基本形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以股份合作为纽带,促进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打造利益共同体。
新发展方式:三产融合。袁家村走“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基于品牌溢价多维度产业共融”的发展路径。袁家村从发展民俗旅游开始,从弱到强,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又反推手工作坊发展,相继扩张成立“前店后厂”和加工企业,加工业的升级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壮大,从而对优质农副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催生出种养殖基地和订单农业,推动了第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目前,该村共有菜籽油、豆腐、醪糟、酸奶等加工企业10家,停车场、观光小火车、客运公司等服务企业6家,建成菜籽、玉米、大豆、红薯、蔬菜、辣椒等优质农产品基地14个。
启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把三产融合发展作为基本路径,坚持以农产品终端消费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行产业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尽可能把农产品价值链上的每一段利润“吃干榨净”,使农业生产、加工、配送各环节都契合消费需求,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的无缝对接。
新管理方式:三轮驱动。袁家村实施品牌化营销策略,以质量、特色、诚信打造“袁家村”品牌,增强吸引力,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一是以质量塑品牌。始终把“农民自己捍卫食品安全”作为“生命”,严把材料、管理、监督、加工、销售“五大关口”,交出了一份“运营十年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分答卷。二是以特色塑品牌。开发体现关中古韵的乡村院落,怀有历史沧桑的明清建筑,荟萃经典美食的特色小吃,充满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塑造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乡村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品牌。三是以诚信塑品牌。始终把塑造诚信文化作为立村之本、经营之基,每家经营商户在自己的广告招牌上明确写下诚信承诺书,共同营造“诚信做事”的团队文化。
启示:农产品品牌是一种可贵的无形资产,承载着历史、文化、责任、诚信、安全等内涵,只有挖掘好、运用好、保护好,才能让农产品品牌这块金字招牌实至名归.才能以品牌促消费,以消费促增值。
2.创新运行机制
新组织方式:“三个分开”。 袁家村打破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政经混合”的治理模式,让村级“三驾马车”实现“三个分开”。一是职能分开。清晰界定党支部、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个组织按照各自职能规范运作。党支部强化领导、引导和监督职能;村委会回归管理、服务职能;集体经济组织回归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二是管理分开。党支部、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人员的选任、撤免、职责、考评、薪酬等方面进行分离管理。党支部书记不兼任经济组织领导成员,以便其发挥对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作用;村委会委员不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交叉任职,也不直接参与集体经济经营活动。三是账目分开。理顺集体资产产权关系,将非经营性资产确权登记在自治组织名下,将经营性资产确权登记在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同时分设行政账和经济账,实行资产、账务和核算分离。
启示: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必须构建“政经分开”的治理体系,村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发挥服务职能,村级经济组织发挥管理运营职能,在集体经济问题与其它问题之间建立“防火墙”,促使三大组织各归其位。
新经营方式:三个结合。袁家村坚持以企业管理方式治村,以创新经营方式激发发展活力,提高效益。一是“放水养鱼”与借力发展相结合。秉承“先做强再做大”的经营理念,在发展乡村旅游起步阶段,对所有经营户免收租赁费,对投资规模较大、缺乏资金的经营户提供资金支持,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并依靠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外来资本。二是农户经营与协会组织相结合。农户自主经营,让乡村旅游的乡土情更浓,民俗味更真,让游客体验到传统民俗文化的“返璞归真”。同时成立各类协会,对经营户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三是封闭运营与过程公开相结合。乡村旅游特色餐饮项目采取公司化运营方式,进行封闭式管理,经营户所需食品原料由公司集中采购和统一供应。同时,对食品原料加工和销售过程全程向游客开放,实现游客体验和消费的融合。
启示: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借鉴企业化经营、公司化管理的模式,将农户与协会组织形成利益共同体,抱团闯市场,从而形成整体效应、规模效益。
新治理模式:“三治合一”。袁家村针对农村社会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创新乡村治理理念和模式,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建設。以自治为基础,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方式,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以法治为保障,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来培育壮大经营主体,让各类市场主体都能在袁家村健康成长,获得收益。以德治为引领,将培育和塑造诚信文化、民俗文化、书斋文化、乡贤文化等乡风文明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让袁家村成为乡风文明的精神家园。此外,通过感恩教育和课堂教育来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一是感恩教育。每周一的学习会上,把政策理论学习与忆苦思甜、感恩会结合起来,让党员、群众、商户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业史和在袁家村的发展史。二是课堂教育。专门设有袁家村农民学校,每周两次对村民开展培训,凝聚健康发展正能量,在主干街道上开辟了“新乡贤带头人”示范栏,用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优秀村干部教育引导群众。
启示: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德治是法治、自治的基础,重点解决治理主体思想精神层面的素质修养问题;法治是德治、自治的保障,重点解决治理的现实依据和手段问题;自治是德治、法治的目标,重点解决治理的具体形式和载体问题。自治、法治、德治最终都统一于“人”这个核心,都是为了激发人的责任感和参与活力,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安定有序。
新发展动力:“三创联动”。 为了吸引人才,袁家村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打造创业、创客、创新平台,鼓励当地、外地农民在袁家村创业,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创客、青年创业团队、文化企业、广告公司、建筑设计师等到袁家村创业,对艺术长廊、农家书屋、咖啡酒吧、创意工坊等新业态免收费用,有的甚至由村上给予补贴,填补了旅游项目空白,进一步提升了旅游品质。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创客大军,成为带动袁家村发展的主要力量,形成了创客引领创新,创新带动创业,创业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一个只有原住村民286人的袁家村吸引了2983名“新袁家村人”长期生活工作居住在此,形成了现有的发展规模,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典范本。
启示: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关键在人才,动力是三创。要针对农村当前空心化和缺人才、缺技术、缺劳力的现实问题,鼓励和引导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乡贤、大专院校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大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经营主体,搭建各类产业平台、文化平台、消费平台、教育平台等,吸引市民和所有利益相关者成为新农人。
3.创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三生共赢”。袁家村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契合,通过生产方式标准化,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从加工到销售、从管理到监督的立体化、全方位、多层级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现了“农民自己捍卫食品安全”;通过生活方式田园化,在村落复古改造过程中,遵循“多种树、不填湖、少拆房”的理念,保持了原生态,体现了乡土情,弘扬了民俗风,使“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天然意境成为最大特色;通过生态方式绿色化,注重发展绿色食品,实现了农产品的“返璞归真”。
启示: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要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大力探索以“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为主要内容的“三生共赢”发展新模式,通过推进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组织化、集约化,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通过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通过推行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态成为农村的主基调。
新发展目标:“三共融合”。袁家村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秉承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理念,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培育致富产业,让农民群众收入有保障;通过搭建户社合作、户企合作、村企合作、村社合作平台,打造互助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以合作促提升,以合作促共赢;通过采取“以长补短”“以强扶弱”“以点带面”的方法,在兼顾公平效率的前提下,调整利益分配方式,缩小收入差距,不但使本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更带动了周边近万人增收致富。一是以“长”补“短”。针对经营户收入高低不均的现实,将盈利高的商户变为合作社,分出一部分股份给低盈利的商户,将高收益、低收益的商户利益绑定在一起,消除了“不平衡”心理,实现了“家家有生意、户户能赚钱、大家齐致富”。二是以“强”扶“弱”。先后组织周边村近千户群众在袁家村开展创业增收。为贫困户提供摊点108个。将烟霞镇899户贫困户以每户3万元的形式纳入合作社,实现整镇脱贫。三是以“点”带“面”。以袁家村为龙头,推行“一点促全域,一村带十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集中周边东周、西周等十个村,联合建设袁家大社区,实现了“富一村带一片”的效果。
启示: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必须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要求,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4.结论
袁家村模式的基本经验与发展成效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在新时代, 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城乡居民消费的升级, 目前我国农村已经具备加快转型的条件, 开始进入全面转型的新阶段,迫切呼唤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安排和解决方案。所谓新型集体经济,是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形成村集体与村民股份合作、联合经营、统一管理,产权共有、分配清晰、共同富裕的合作性集体经济。新型集体经济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越性,又坚持集体经营的商业模式创新,以产业发展带动和促进集体经济新发展。既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也将产权明确到人,村民和集体成为利益共同体。在强调保持公平的同时又兼顾效率,充分调动了集體成员的积极性,通过集体的调节确保共同富裕。
陕西省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1.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堡垒”根基
党的基层组织是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保障。一是要建设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加强班子建设,积极发展年纪轻、学历高、眼界宽、能力强,有经营头脑、有致富本领、有奉献精神、有民主作风、有群众基础的年轻人,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特长,增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大力提高基层组织力、服务力和战斗力。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引导督促村民合作社严格依法依规经营,召开选举会,将真正有能力,得民心的优秀人才任用为村民合作社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积极引进人才,注重从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引进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引导更多农村外出党员返乡创业,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三是完善人才激励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主动性。制定“亮剑”“工匠”“老黄牛” 精神干部评价指标,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与干部推荐任用、年终考核评优等挂钩。
2.健全制度措施,强化“责任”落实
机制建设是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基础。要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思路,充分尊重村级组织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有针对性地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一要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结合实际制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方案,探索以产业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创新发展载体和手段。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二要创新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尊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赋予村民合作社的市场法人资格。要明晰产权关系,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一方面确保落实村民的监督权、表决权等权利,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举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聘用专业管理型人才,担当集体经济组织的董事、监事等,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加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3.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
盘活资源是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前提。一是盘活现有集体资源。梳理村庄现有资源,对现有资源进行整理、承包和改造,利用区位条件、人文和地理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业、具有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园,结合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把现有资源做细做好,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增强资源要素流动性。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引导城市的人才、资金和技术有序进入农村,打通城市资源进入农村的渠道,增强城乡之间资源要素流动性,提升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而实现资源互换。三是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力量,构建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促使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第三方主体能够带动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参与到集体经济优势项目中去,增强农户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输血”质量
政策扶持是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关键。一是增大配套政策扶持力度。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需要集结各类资源要素,涉及农业、财政、金融等多个领域的衔接配套,财政金融政策落实落细才能为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新型集体经济才能形成可持续、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要吸引社会资本,有序引导社会资本下乡。邀请各类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等)进入农村集体经济,要吸引一批會经营、懂管理的外部优秀人才进入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队伍中去,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三是强化金融政策扶持。金融机构应简化贷款的程序和手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适当降低创业贷款门槛,为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简化贷款手续,设计多种信用保险产品,引导新型集体经济经营主体能自觉履约,进而提升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实现双赢。
5.注重示范引领,发挥“带动”效应
典型推动是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路径。注重总结提炼经验,通过选树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坚持“多出去看、尝试着干、借鉴着学”的思路,着力解决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不广、模式单一、收入不高等问题,组织村级党组织书记实地到产业示范村实地学习考察;同时,对思路好、收入高的产业示范村,“一村一篇”形成经验宣传推广,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全面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孔祥智.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于“产权清晰 + 制度激励”理论框架的研究[J].经济纵横,2020(7):32-41.
[2]耿羽.壮大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习近平关于农村集体经济重要论述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2):14-19.
[3]黄延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5(7):4-8.
[4]王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J].乡村科技,2020(21):63-65.
[5]贺雪峰.如何再造村社集体[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8.
[6]侯永军.试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路径与方向[J].农家参谋,2020,(12):19-19.
[7]赵强社.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创新发展.农民日报,2018年2月3日
[8]刘晓玲.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基本内涵、演变历程及启示[J].甘肃理论学刊,2021,(3):92-98.
作者简介:赵子馨,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院网络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吕超,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翟岁兵,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讲师
本文系陕西省社科界2020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0Z0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杂志排行
绿色中国·B的其它文章
- 生查子·梅河新区 Meihe New District
-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化赋能绿水青山 Guanyin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Guangdong Province Empowers Clear Water and Green Mountains with Culture
- 深入虎“穴”做科研 Go Deep into the Tiger “Cave" to Do Scientific Research
- 国潮盛世在东北 美丽梅河不夜城 The Chinese Trend is Flourishing in the Northeast and the Beautiful City that Never Sleeps in Meihe
- 孙海燕 唯创新才能赢得未来 Sun Haiyan Believes that only Innovation Can Win the Future
- 梅河口速度 The Speed of Meihek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