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宁波气象新
2021-12-02姚颖超
姚颖超
2020中国城市GDP排行榜显示,宁波以12409亿元排名第12位,对比第11位的天津以及紧随其后的青岛、无锡、长沙、郑州等城市,可谓标兵远、追兵近。“十四五”开局之年,宁波如何实现争先进位?今年年初,宁波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精特亮”创建。这是宁波提振全市上下“六争攻坚、进位争先”精气神的有力之举,也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创新力、美誉度的关键之举。
开展“精特亮”创建,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共同富裕的城乡融合水平。《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优化统筹、联动、高效的要素配置机制,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市。开展“精特亮”创建,可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整合城乡资源要素,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可构建城乡特色发展体系,推进城乡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比如,北仑将秀美山川线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谋划启动共同竹林、杨岙特色果田等一批产村融合示范点建设,农民人均年收入提升近万元。可以说,开展“精特亮”创建是提升全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有效抓手。
开展“精特亮”创建,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幸福指数只有增加值,没有上限值”。“精品线路”就是幸福线,“特色街区”就是幸福街区,“亮点工程”就是幸福工程。把这些发展好了,群众可在家门口实现游有所乐、赏有所住、行有所获,充分领略甬城文化璀璨之美,群众的美好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可以说,开展“精特亮”创建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径。
开展“精特亮”创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作用下,产业融合日益成为世界潮流。产业融合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目前推出的“精特亮”创建项目来看,城西未来长廊聚集了宁波城西文商旅资源和高新产业,是一条创新引领、产业引领的发展之路,“智造蓝海”线聚集了临港高端装备制造核心产业、海洋新材料产业及绿色能源产业,向世人展现出向海图强的雄心,等等。可以说,开展“精特亮”创建是提升产业融合水平的有效路径。
开展“精特亮”创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既涉及乡村布局也涉及城区布局,既涵盖经济发展也涵盖社会治理,既包括自然资源的开发也包含人文底蕴的挖掘,既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战场,也是接受群众观察评价的考场。因此,在“精特亮”创建过程中,还须把握好三对关系。
把握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首先要具有群众思维。在“精特亮”创建过程中,政府作为供给侧,应充分认识群众这一需求侧的期盼和向往,群众需要什么“精特亮”,就打造什么“精特亮”。“精特亮”创建得好不好,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要看能否满足群众的期盼和向往,能否让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实现双提升。其次要具备创新思维。进入新时代,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生产力迅猛发展,从而引发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因此,相关人员要加强学习,善于挖掘特色、塑造特色、放大特色,做到工作思路有创新,目标任务有创新,工作措施有创新,提升“精特亮”创建水平。
把握好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关系。城市的发展建设注重文明传承与文化延续,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既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美誉度,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因此,在“精特亮”创建过程中,要突出两大融合。一是两种资源的融合。每个区县(市)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底蕴,要更加凸显“港产城文人”融合的理念,既要充分展示“枕山、拥江、揽湖、滨海”的自然风光和“大港大湾”“新城新区”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又要把“藏书文化”“阳明文化”“浙东学派”“商帮文化”等人文底蕴充分体现出来,全面提升“精特亮”创建品质。二是两种业态的融合。既要把绿水青山、蓝色海湾等美丽生态“风景线”打造好,提升景观美观度,又要依托“风景线”打造一批商贸街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旅游业和商业的深度融合,全面实现共富共享。
把握好部分和全局的关系。虽然“精特亮”创建的主体是各区县(市),但不应局限于县域内,使得行政区域之间存在断点、衔接不足等問题,从而制约“精特亮”创建整体品质提升。因此,在“精特亮”创建过程中,就区县(市)层面而言,要有全局眼光、宽广视野,站在市域一体化的高度,从全市串联的角度,加强规划引领和统筹设计,既要谋划区域内创建,又要服务于区域外创建;就市级层面而言,市级部门要加强对“精特亮”的总体设计和谋划,谋划不同县域、不同区块、不同线路之间的连接,实现效益最大化。
“十四五”的大幕已经开启,宁波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精特亮”创建工作中,努力交出“奋进宁波气象新”的亮丽答卷,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