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海国资集团:打赢“求生存、创效益、谋发展”决胜攻坚战

2021-12-02通讯员刘桂昇

山东国资 2021年9期
关键词:威海管理企业

□ 通讯员 刘桂昇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威海国资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市国资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强主业、严管理、增效益、防风险、激活力、筑根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积极融入和服务发展大局为核心,以聚焦经营创收为目标,以盘活存量、挖潜增效为重点,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定不移打好“求生存、创效益、谋发展”决胜攻坚战。1-6 月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5%,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加2327 万元,实现了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

国资集团投资的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

在积极融入和服务发展大局中强主业

强化基金投资。将基金投资作为撬动社会资本、服务政府战略落地的主要工具,重点支持政府推进发展的产业领域。持续加强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作,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价值。威海创新投资公司作为威海市首只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累计投资12 个项目,其中完全退出6 个,投资收益3873 万元;在持项目6 个,投资增值率达30%以上。与深圳创新投资集团联合投资的本土企业——山东百盟信息技术公司,入围山东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集团所属的金子元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是威海市首家获得法定资格认定的本土基金管理企业,在加强与各级政府合作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吸引社会民间资本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转到机制创新上来,积极吸引战略合作伙伴投资入股。与青岛齐鲁前海创业投资基金合作建立项目跟投机制,进一步扩展了股权投资渠道。与威海金硕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合作成立不良资产基金,推动不良资产项目市场化处置。与威海迪尚集团合作研究成立时尚产业创意基金,借助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融合优质资源,把控项目风险,增强集团公司的投资实力。全力支持投资的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建设,围绕全省和全市的产业布局,成立了以院士和首席科学家为核心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共10 家。目前,园区共孵化科技型企业26 家,总注册资本5.2 亿元。上半年入孵企业合同金额共计2亿元,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 家、威海市“千帆”企业8 家。

强化金融服务。围绕打造连通政银企、服务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威海投融资市场自身资源和渠道优势,不断拓展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威海运营中心的功能,持续开展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四板市场挂牌、产权代理、企业咨询和上市服务等业务,多方位提升服务企业能力。成功争取成为市财政资金股权投资试点的托管管理机构,紧紧围绕市政府确定的资金投向开展项目尽调,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提升,努力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持续推进应急转贷业务发展,共参与应急转贷业务172 笔,发放金额14.2 亿元,直接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近2000 万元。围绕服务国企改革大局,持续打造高效规范的国有产权交易中心,完成国有企业产权代理项目6 个,涉及交易金额近1 亿元。

威海国资集团与中国(深圳)国际人才培训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强化资产运营管理。做好闲置存量资产的清查、分析和评估,规范资产管理流程,按照“宜租则租、宜售则售、宜合作则合作”的思路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实现了资产经营效益最大化。上半年,集团共实现租金收入1000 万元,同比增长88.3%。

在拓展经营、创新创效中增效益

积极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创新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增强走出去揽业务、争市场的主动性,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创效水平,塑造发展新优势。

酒店业务。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创新经营、创意营销、精细管理、提升服务,实现了逆势创收。突破传统运营思维模式,积极探索“酒店+”经营模式,推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增加酒店额外收益,有效提高酒店坪效。积极承接政府机关及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的运营管理,开启外卖送餐业务,培育新的营收、盈利增长点。加强内部管控,实施行业对标,降低管理、采购、人工成本,提升毛利率水平。酒店管理公司持续推进3 家社区食堂品牌化、连锁化、标准化经营,针对老年人推出优惠政策,接待老年人就餐达2 万人次,打造了有温度的民生品牌。积极拓展威海市内酒店及特色文化街区的运营管理服务业务,托管运营的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阳光公寓项目、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培训基地及新威附路特色商业街区项目创效明显,成为优质高效益托管项目。

培训业务。山东企业家培训基地创新中高层班课程模式,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形式引导和激励中小企业参加培训,新发展会员企业127 家,同比增长40%。围绕建党100 周年,整合市内外红色资源,丰富党性教育内涵,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打造了党性教育特色品牌。加强与国内大培训机构的合作,与深圳国际人才培训中心签订了人才培训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海洋产业。围绕打造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的示范企业,加强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积极开展海洋生物提取技术研究及海洋低值资源综合利用。加强与威海迪普森生物科技公司的合作,进一步优化了胶原蛋白肽、海带可溶性膳食纤维等产品生产工艺,为海洋生物综合提取线研发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

物业管理。按照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要求,发挥国企物业品牌优势,适应后疫情时代居民消费的新需求,积极与国内电商和大企业合作,借助大数据,研究打造“红色易购”社区生活服务平台,打通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

在深化改革、重组整合中激活力

三项制度改革富有成效。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定岗定编定员工作,重新梳理岗位职责,优化岗位编制定员,积极推行“一岗多责”岗位设置,做到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科学高效。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市场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制度,修订出台新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分类制定出资企业考核指标,并签订任期业绩考核责任书。加强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定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完善工资总额分配机制,构建了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集团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机制。

亏损企业治理稳步推进。按照年底前亏损企业全部处置出清的计划,加快处理历史遗留的非主业、劣势企业、亏损企业,对元盛生物科技公司挂牌转让,对山东富帅无辐射技术公司做工商注销,对爱威制药公司做收回抵押资产和设备并进行清算,对山东托威达电气公司做股权转让退出,累积多年的经营风险逐步化解,历史包袱大大减轻。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纳入集团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紧紧围绕26 个重点、72项任务,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牵头部门、责任部门,确定了具体工作举措和完成时间节点,确保改革稳步有序推进,确保年底前完成改革行动95%以上任务。

在精细管理、降本增效中防风险

开展对标提升行动。制定对标提升实施方案和工作清单,清单包括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合规管理等7个领域的40 余条工作任务,并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通过精准对标,找准与行业先进企业的差距和不足,有的放矢推进提质增效。

推动降本增效。着力降低融资成本,成功置换高利率贷款实现降本增效,上半年综合融资利率为5.49%,较上一年末的5.85%降低了0.36%,节约资金成本311.5 万元。规范资金管理,对出资企业资金统一调度管理,加大补偿款、应收款催收力度,保障了资金有效运转。加强预算管理,将预算指标分解到每个季度,做到预算执行一季度一调度、一季度一分析,使预算执行贯穿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有效增强了全面预算体系对经营管理的作用。上半年,通过预算控制节约采购资金90 万元,节约销售及管理费用163 万元。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出资企业改制流程制度》《出资企业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完善公司合规管理体系,制定集团自行采购工作流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大检查,邀请安全生产专家进行了3 次全覆盖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共排查出隐患问题98 处,并形成督办单,限期整改,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在党建引领、从严治党中筑根魂

精心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召开动员大会,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和学习配档表,组织开展了8 次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举办了专题读书班。组织举办了“庆百年华诞 红心永向党”文艺汇演,开展了“砥砺前行 辉煌百年”征文摄影书画展、“观百场红影 学百年党史”及“赓续精神血脉 增强国安意识”国安教育等党史教育活动,组织了“我和我的支部”微视频、“永远跟党走”微视频、“永远跟党走,同唱一首歌”快闪作品制作活动,成立了“学党史、铸企魂、显担当”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报告团,组织14 场次、300 余人次的宣传宣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百姓解难题,助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

持续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召开2 次意识形态专题会议、1 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专题会议、1 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专题会议。持续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综合运用审计、巡察、专项检查等手段,强化监督监管,强化内部约束。建立鼓励激励、容错试错、能上能下的机制,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积极性。坚持不懈开展廉洁警示教育活动,筑牢思想防线,营造了风清气正氛围。

猜你喜欢

威海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威海港口》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威海达明新材料科技有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威海五百年“云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