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预防控制对策与实施
2021-12-02
(山东省邹平市韩店镇畜牧兽医站 256209)
禽流感是指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动物类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速度较快,且死亡率较高,若无法及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势必会造成较大损失,给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带来较多挑战。虽然我国在禽流感预防与控制方面依旧有一定的经验,但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难以彻底解决禽流感带来的威胁,不利于家禽养殖业的长远发展[1]。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禽流感的流行特征,探究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便于提出一些可靠的参考依据,促进禽流感预防与控制水平的提升,使其能适应家禽养殖业的发展要求。
1 禽流感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1.1 易感群体
禽流感的易感群体较多,其中包括禽类、人类及各种哺乳动物,一旦禽流感爆发,其传播范围普遍较为广阔,且传播速度较快,能在发病后几小时内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被感染者产生不适感,甚至出现死亡事件。
1.2 传染源
根据禽流感相关流行病学来看,禽流感的传染源包括发病的家禽感染及一些隐形的感染方式,特别是野鸟迁徙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播方式。在野鸟迁徙时[2],随着迁徙途径出现禽流感感染事件,整个传播过程体现出较广泛的特点,给禽流感防控工作带来一定挑战。由此可见,禽流感的传播源广泛,因素较多,需明确传播源及发病因素,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
1.3 传播方式
当前禽流感体现出较突出的传染性,对控制禽流感存在一定的难度,无法保证疫病控制的整体效果。常见的禽流感传播方式包括生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及呼吸道传播等等,其中呼吸道传播是一种传播速度极快的传播方式,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面积感染,对其他禽类的生命健康产生较大威胁[3]。
1.4 危害巨大
家禽在感染病毒后,由于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尤其是低致病性的禽流感,在未表现出临床症状时不容易被发现。当这些禽类进入市场流通时不仅会造成病毒向周围环境中扩散,甚至还会造成人员感染[4],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
2.1 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表现为潜伏期短,会突然爆发,急速死亡。病程稍长的病禽体温升高,甚至可以达到43℃左右,呼吸困难、气喘,在口腔和气管内有浅的白色分泌物,还可见头部肿大,眼睛周围尤其明显,导致眼睛睁不开,眼角有淡黄色分泌物流出。一些病鸡还会有甩头症状,会从鼻腔中甩出黏稠的黄色分泌物。产蛋期会出现产蛋下降,甚至完全停产,产出的蛋多为畸形。鸡冠发红发紫,周身皮肤有发绀症状[5],腿部有鳞片状的出血,排出黄绿色的稀便,鸡感染后死亡率可以达到100%。
2.2 低致病性禽流感
低致病性禽流感表现为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还会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产蛋期的禽会出现产蛋率下降,可以降低到原来的20%左右,排出黄白或棕褐色的粪便,如果在发病后继发感染其他病原死亡率会更高。
2.3 禽流感的发病机理
禽流感是由A 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病毒主要影响自身红细胞,能让红细胞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使病禽出现流感症状。禽流感病毒还会在禽体内不断扩散和繁殖,导致病情不断发展和恶化[6]。这时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呼吸不畅,甚至会出现神经症状,最后死亡。
3 禽流感的预防控制对策与实施
3.1 加强检疫监督工作
在进行禽流感预防与控制工作时,需要保证检疫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只有做好检疫监督工作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对禽流感进行预防和控制。若是在检疫监督工作方面存在问题,势必会给家禽养殖带来较多隐患,导致禽流感的发生概率显著提升。在进行检疫监督工作时,地方动物防疫监督组织要提高对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视性,合理设置禽流感预防与控制的示范区,不断完善防疫基础设施,将H9N2、H5亚型等疫苗注射到家禽体内,确保免疫与消毒程序的规范性,并做好相应推广工作,保障饲养家禽的生命健康。同时,对存在感染情况的家禽必须要做好无害化处理,防止出现宰杀、转运等状况,控制禽流感的扩散范围。
3.2 做好禽类饲养管理
在进行家禽饲养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家禽养殖场所的实际情况,结合现场情况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尽可能的降低禽流感发生率,保证各类家禽健康生长。具体来讲,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严格控制家禽养殖所需的饲料和水源,对家禽粪便及各种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出现饲料或水源被污染的情况,使禽流感的发生率得以降低。(2)在进行家禽养殖管理工作时,需要做到科学选址,不能在野生鸟类、河道等区域养殖家禽,确保家禽养殖地方的土地平整,且通风条件要达到要求,从而降低禽流感等各种动物疾病的发生[7]。(3)设置好消毒场地,按要求进行日常消毒工作,确保家禽养殖场地干净、整洁,提升家禽养殖管理水平。(4)做好季节性防护工作,如在夏季做好养殖场地的散热工作,在冬季做好养殖场地保暖工作,以此保证各类家禽的健康生长,有效防控禽流感。
3.3 提高禽流感控制水平
首先,做好疫情检测工作。在出现动物群体性发病时,应及时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将疫情上报给动物防疫部门,便于对现场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疫情处理方案,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其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禽流感进行防控,将禽流感的感染范围控制在最小范围,并做好现场消毒工作,以隔离措施来控制疫情扩散,还可以采用喂服药物的方式提升家禽免疫能力。最后,控制好疫区,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等不良状况,将重要区域设置为消毒站,对进出车辆及相关人员进行消毒,并销各种家禽制品,禁止这些带有病毒的家禽制品进入市场。同时,需要做好家禽养殖人员的管理工作,重视对家禽养殖管理及疾病防范等各种措施的应用,以此减少禽流感感染事件,使禽流感控制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总之,需提高禽流感控制水平,切断传播源,确保禽类健康。
3.4 强化疫苗接种
通常禽流感病毒等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实现预防,因此,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易感区域或者出现病例的区域可以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加强防控力度。动物防疫部门应快速做出反应,对禽类等进行疫苗接种工作,划分出隔离区、疫情区,对整个区域进行消毒、接种及禽类尸体处理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禽流感是我国家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想要保障家庭养殖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要严格做好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减少禽流感的发生,提升家禽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讲,需要加强检疫监督工作、做好禽类饲养管理、提高禽流感控制水平,通过各种合理有效的方式促进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有效进行,为家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