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色彩分歧的研究
2021-12-02郭清正
郭清正
一、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对色彩的态度
安格尔是古典主义油画在19 世纪最后一位杰出代表,开辟了一条对传统的具象形式进行抽象化设计的道路。安格尔在成长过程中深受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他认为绘画应该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拉菲尔为这一时代建立了一个永恒不变的艺术美的领域。”从他的书中可以看出他对古典主义是坚定不移的。古典主义的绘画是在文艺复兴后产生的,所以,古典主义作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一样,都是庄重神圣。在安格尔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古典主义经典的造型,他的色彩是用来装饰绘画的,他有一句名言:“捕捉苍蝇靠的是蜜与糖。”也就是说,艺术应该突出造型上的甜蜜之处。他的肖像画经过蓄意加工,让作品显得更加典雅细腻,在他的油画作品里几乎看不见笔触,“笔触无论怎样娴熟,应当不外露,否则只能造成错觉,使一切生动的事物冰洁凝固”“古人比我们强。”但也因为他过度追求古典,遵循古典传统,在艺术上成为了保守主义。“要创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一切在变,事物已在起变化。这只能冠以诡辩二字。”在艺术创造中谨遵古法,不发明创造,怕被古典主义抛弃,在他一味模仿前辈大师的技巧而不去吸收所在时代特征时,他所在的时代也就抛弃了他。
德拉克洛瓦作为浪漫主义画派的雄狮在画坛上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有力地冲击了古典主义学院派的保守势力,是欧洲最后一位历史画家。也是一位带着深厚的传统观念却以新视角看世界的改革者。从他书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在继承与革新之间徘徊的画家,浪漫主义作为反古典主义的流派,在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出和古典主义画派不同的生机。德拉克洛瓦认为“作品之所以耐人寻味,乃渊源与艺术家之灵魂,然后再以一种不可抵御的力量渗透到观众的灵魂之中。”作品吸引观众感染观众不能光靠形式美,在德拉克洛瓦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它不仅十分重视形式,“所有原则之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提炼。”“在一切事物中,应该首先在素描中抓住和表达的,是主要线条的对比。”还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德拉克洛瓦不会故意追求笔触,但是,他说:“只有在笔触强烈分明的时候,物体的块面才能得到最鲜明的表现,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他的笔触融入了他的作品中,也像他的性格一样充满激情,不受羁勒。他竭力避免重复,重视艺术上的创新,批判古典主义画家的仿古风格,“想象的能力对于他来说,这是他所应具备的最崇高的品质。”他认为艺术创作就是要敢于突破传统束缚,“没有胆量,没有极大的胆量,就不会有美。”基于这种认识,他在创作时一反常规,大胆进行尝试和探索,摆脱了学院派古典端庄的形式。
二、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的色彩在绘画上的表现
安格尔肯定了提香的色彩成就,“提香的画,才有真实的颜色,在他的画上的模特没有夸张,没有炫耀可言。”在色彩上也取得一些成就,在提白的时候每一层都要给下一层留出空间“画面不必过度使用白色”,但安格尔对色彩的态度是不重视的,他认为色彩仅仅只是装饰绘画用的,“色彩是装饰绘画的,打个比方,它不过像个宫廷小姐,仅仅对艺术的真正完美起些促进作用,所以她往往显得格外迷人些。”
安格尔的油画常常被人谴责画面灰调,缺乏色彩,他自己也在书中提到“不必要强调过分的色调。这是反历史的。”基于这种认识造成了他画面色彩几乎全都平涂,最后画面效果显得矫揉造作,有勉强为之的感觉。“组成色彩的基本要素不在于一幅画的明暗色块各部间配合得当,它多半是显示在每一个被描绘对象的特殊的色调差别上面……当我在镜中发现披在身上的白色织物反射在我的埃迪普斯的大腿上的时候,竟是如此耀眼和美丽,它和皮肤的金黄色暖调子竟同时存着。”安格尔发现光线对人们的视线也产生引导作用,并且,做出了光在油画作品中如何应用的论述,“白颜色应当省下来用在描绘光,使画面产生强烈光的效果。”
德拉克洛瓦认为安格尔只装饰的色彩让人难受,只注重微弱的色彩变化使得在远处看就像是在平涂色彩,不管是只管看来还是在思想角度效果都是非常差的。过度的对画面进行浮华的装饰使得作品给人一种呆滞、笨拙的感觉,正是这种刻意的态度显得绘画手法一点都不顺畅自然。认识到这点后德拉克洛瓦在他的画里面通过对比的手法,通过丰富色彩进行处理,把画面的色调层次画得异常丰富。虽然安格尔也发现了阳光落在带色彩的物体上会反射颜色,但德拉克洛瓦在其日记里进行了深入了探索,不仅发现了不同颜色反射的不同色彩,而且,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互补色,并能恰当地处理好色彩关系。虽然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在油画色彩方面产生了分歧,但他们的色彩依然属于写实主义油画范畴。
三、造成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色彩分歧的原因
在绘画方法上安格尔属于间接绘画,将胶水熬制加热打底,然后在画布上罩染,两种颜色叠加在画布上产生第三种颜色,产生与直接调和相同色相的颜色,但视觉效果不同,看起来更为深沉。间接绘画的绘画过程是在不使用颜色的前提下,通过对罩染的第三种颜色进行提白来塑造素描关系。当物体的体积感确定后,将透明颜料以薄画法一层一层进行叠加。作品完成时,在远处看和直接画法效果大致相当,但在近处或画面处于光源下的时候,透明颜料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在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透明颜料的叠加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使得在视觉上色彩层次更多、更为细致。
安格尔认为:“只有在客观自然中才能找到最为可敬的绘画对象的美,您必须到那里去寻找她,此外没有第二个场所。”他强调自然美,而没认识到艺术应该有别于现实,高于现实,所以,得出了自然美高于艺术美,强调要到自然中学习绘画,着眼于自然本质、外在形式,也就忽视了社会内容。他的创作没有激情,他说“我们的目的不是发明”,固然,有一定的典雅美,但缺乏鲜明的社会特征。最终他的绘画还是迎合了上层阶级的审美,为上流社会所服务。
德拉克洛瓦在绘画方法上使用间接画法和直接画法结合,就是在间接画法的基础上,再将颜色层层进行单色叠加到画面前,提前在调色盘上混合在一起,确定好固有中间色的色相,画出物体的主要部分,始终考虑它的薄弱之处加以改变。正是这种画法在视觉上把离眼睛近的物象呈现出来,使形象具有立体感,并且,在离眼睛远的颜色会溶解、消失。
德拉克洛瓦主张艺术要有别于现实,高于现实,“纯粹的写实主义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绘画作品中描绘的形象一定要“加以美化,加以理想化才行”。纯粹的写实没有什么意义,走在大街上就能直接看到,所以,也就不算艺术了。他主张通过概括、想象寻找理想中的真实,是经过加工过的真实,而非客观现实。在他的作品里描述现实是为表达自己情感服务的,他认为“艺术的任务是使人的精神高尚起来,而不是教训人”。有在社会生活中取材,同时,也没有忽视艺术的特征,把艺术与政治的任务区别开来。
四、结语
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绘画中的色彩态度对后世几百年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对色彩在绘画上的表现不同,以及二人对色彩的态度不同的分析,得出19世纪的色彩争议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两人在画法上的不同造成的,由此形成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在色彩上的分歧。
注释
1 《安格尔论艺术》朱伯雄译,2页第一段段。
2 《安格尔论艺术》朱伯雄译,3页第二段。
3 《安格尔论艺术》朱伯雄译,24页第五段。
4 《安格尔论艺术》朱伯雄译,63页第二段。
5 《安格尔论艺术》朱伯雄译,50页第三段。
6 《安格尔论艺术》朱伯雄译,59页第三段。
7 《西方美术理论简史》李宏,135页第二段。
8 《德拉克洛瓦日记》。
9 《德拉克洛瓦论美术与美术家》平野译,269页第二段。
10 《艺术指导人生》冯锦译,281页第二段。
11 《德拉克洛瓦日记》。
12 《德拉克罗瓦日记》。
13 《安格尔论艺术》朱伯雄译,44页第三段。
14 《安格尔论艺术》朱伯雄译,44页第一段。
15 《安格尔论艺术》朱伯雄译,45页第一段。
16 《安格尔论艺术》朱伯雄译,45页第二段。
17 《安格尔论艺术》朱伯雄译,21页第二段。
18 《德拉克罗瓦的艺术观》齐凤阁,第二板块第三段《德拉克罗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