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建窑建盏的釉色看黑釉之雅
2021-12-02凌超
凌超
一、建盏
建盏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是宋元时期福建建阳生产的黑釉茶盏,福建建阳乃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大县邑之一,建阳的窑厂被称为建窑,窑厂位于水吉镇的芦花坪等地。建盏所用的胎土是来自于闽北地区的土壤,如武夷山、建阳、建瓯等地,其含高铁成分高,所以胎色主要是黑色、灰黑色或红褐色等色,器底露胎处往往也有一层浅红色或深黑色。和其他黑釉瓷不同,建盏不仅是传统的单纯黑色釉产品,它能够在窑炉中发生窑变,在窑炉温度、氛围等要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独特的斑纹,可以说,建盏代表了中国古代黑釉艺术的顶尖水平。
在中国近两代的瓷器史中黑釉瓷一直被人所忽视,建盏被发现,与宋代的饮茶、斗茶风尚分不开的。宋代,整个社会环境欣欣向荣,经济发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不论是皇室宗亲,文人雅士还是民间百姓,都热爱斗茶。斗茶时,人们常选用色相好、香味浓、茶汤香醇的茶叶,配上釉面呈黑色的茶盏,黑白分明,更易于观察汤花变化,给人视觉上的享受。由此,宋代的茶文化推动了建盏文化的兴盛。
色彩是我们对光线的感知,能够直接影响到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色彩也是一种抽象的符号,作用于心理层面,激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色彩又被赋予了系统性的价值。宋代是黑釉的高峰期,茶文化极为推崇“黑”瓷,宋徽宗一直秉持盏色贵青黑的主张,建盏又不是普通的黑釉,从建盏看,只有单纯的黑色,但漆黑之中蕴含着丰富的釉色变化。建盏在窑炉中焙烧,特殊的温度控制下,釉料会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釉中铁质会在釉面上流动,待窑炉冷却后,这些铁质会析出赤铁矿小晶体,这种小晶体在黑色釉面上会呈现出丰富的花纹,让人眼花缭乱,给斗茶家带来丰富的精神体验。
建盏的釉色变化带来不同的视觉审美享受,有的如宇宙深邃,有的如群星闪烁建盏,有的如羽毛闪耀。建盏代表性釉色包括兔毫纹、油滴釉、乌金釉、鹧鸪斑、曜变等几种,不同的配方和烧制工序会析出不同的铁结晶。这些绚丽的斑纹为宋人斗茶中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情趣,文人雅士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来抒发自己斗茶的独特感受,来赞颂建窑建盏如诗如画的意境之美。
二、兔毫盏
北宋蔡襄曾写道“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雪冻做成花,云闲未垂缕。”紫玉瓯是建盏,而兔毫便是建盏中状如兔毫的斑纹,一根根纤细的条纹自然垂流,绀黑如漆的釉面上多了金属的光泽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典雅气息,使盏中茶汤都多了一份清韵。
兔毫盏又分为金兔毫、银兔毫和异兔毫,金兔毫是具有金色光泽的毫纹,光泽性强,然而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金兔毫并不多见,大多都失去了表面的金光,变成了褐色。恐怕我们只能从黄庭坚的诗歌中见到金光闪烁的金兔毫建盏了。银兔毫闪烁的是银光,和金兔毫一样,保留至今的建盏早已失去了光泽感,银色蜕变成玉白色,由耀眼的光泽变得温润喜人。
显微镜下的兔毫盏是由许多赤铁矿晶体组成的,呈现鱼鳞状,高温烧造之后,釉面流动,拉成长长的毫纹状,冷却后形成斑纹,有着强烈的金属质感,银光闪闪,不染尘凡。陆游《村舍杂书》中写道:“东山石上茶,鹰爪初脱鞲,雪落红丝硙,香动银毫瓯。”
三、鹧鸪斑建盏
鹧鸪斑是建盏中一种特有的纹饰,人们普遍认为鹧鸪斑呈白色或酱褐色斑纹状,鹧鸪斑与闽北一代的鹧鸪鸟羽毛相似,由此而名。鹧鸪鸟的喉部为白色,其余地方是黑色,黑色羽毛上点缀着圆形白斑。但目前,关于鹧鸪斑的争论还未停歇,有人会将油滴也看做是鹧鸪斑,也有人将曜变看作是鹧鸪斑,毕竟出土或现存的鹧鸪斑建盏数量太少了,所以,人们也只闻鹧鸪声,未见鹧鸪身。鹧鸪斑建盏常见于宋人诗词中,僧惠洪有诗言“点茶三味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陶谷《清异录》中记载:“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
深入探鹧鸪斑建盏,可以继续进行细分,根据整体斑纹分布可以分为正点鹧鸪斑、油滴鹧鸪斑和曜变鹧鸪斑,根据白斑的形状可以分为圆形鹧鸪斑和乱卵圆形鹧鸪斑。正圆鹧鸪斑建盏的斑点多为纯白色和银白色,和鹧鸪鸟的白斑相似,油滴鹧鸪斑的斑点多为银灰色、灰褐色,像沸腾的油滴在锅中起舞,大小不一,分布随意,曜变鹧鸪斑的颜色呈弱青紫光色,是一种神秘的颜色,十分耀眼。
《聚宝盆》
《蓝光曜变》
《紫金油滴》
《聚宝盆》
鹧鸪斑的烧造技术比较特殊,有学者考察之后提出以下观点,浮萍机理是烧制鹧鸪斑建盏的主要方式。在1300℃的高温中持续煅烧,这时候釉面的铁物质开始从釉主体中分离出来,浮于表面,随时间推移抱团聚集凝成一块。煅烧结束后开始降温冷却,这时候釉主体、温度和气氛环境三者共同作用,将抱团中的铁析晶体冷却析出鹧鸪斑纹。还原气氛过浓和过淡,斑点的颜色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含铁量过多过少,都不能析出鹧鸪斑的晶面形状。在1988 年福建博物馆出土了一块鹧鸪斑建盏,这块残片上的白斑釉色较浓,斑点从内到外越来越稀疏,将白斑放大看,中间又比四周更为浓稠,所以,学者认为鹧鸪白斑应该是二次上釉烧造而成的,二次上釉的釉面较厚,可以减缓流动性,可以增加其吸附性保持白斑的圆润形状。也有学者认为二次上釉的白斑容易脱落,并且从建盏几百年的烧造技艺的传承历史来看,二次上釉并非建盏的传统。还有人认为二次烧造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燃料,长久以来,只能满足小部分高端人群的需要,不利于批量生产,所以,这种斑纹应该是自然形成,极为稀少,是窑中瑰宝。用鹧鸪斑建盏斗茶时,盏中白斑和乳白色的茶沫在光线下相互交织,斑驳点点,它们在茶汤中灵动飞舞,有绢丝般的质感,极富写意性的艺术形态,宁静淡雅,彰显造化之功。
四、油滴盏
油滴盏和鹧鸪斑有相似之处,一般认为,油滴盏的斑点更像油滴状,在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的日本文献中有提及“油滴”一词,“油滴”建盏是仅次于“曜变”的一种建盏。油滴盏有金油滴和银油滴之分,斑点大小不一,随机分布。金油滴鹧鸪斑可以算是建盏中十分珍贵的品种,结晶斑偏向金色,宛如金色小花在釉面绽放,富丽堂皇。
有考古学家发现,油滴釉是油料中的气泡爆裂之后呈现的斑纹,这种技术至今也很难复制,残片中也极少看到油滴盏,目前的油滴釉建盏可能只有在日本等国的收藏品种能看见。日本静嘉堂文库馆藏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宋代油滴建盏,这只撇口盏实物口径超过了19cm,器型周正,线条优美,口大腹小,给人稳重之感,釉面以黑色为底色,黑色地上分布着油滴状的白斑,止釉线处釉色十分肥,还带有釉泪。李达教授认为,油滴盏上的斑点呈卵状,是因为烧成温度高,釉料流动性强,包裹团受向下的力而变形。日本这只油滴建盏口沿处的斑点呈金色,内壁为银色,一旦茶汤入盏,整个盏开始绽放富有层次感的变化之美,令人醉意陶陶。
五、曜变盏
在日本《佛日庵公物目录》中提到“曜变”一词,“曜”则是“耀”,有闪烁光耀的含义,“曜变”则是釉面光泽的多变。曜变盏是建盏众多斑纹中最为珍贵的种类,釉面有不规则圆点,泛着耀眼的蓝光,曜变汇聚了日月星辰的光辉,釉面深邃幽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又蕴含波涛汹涌的气势。
传世的曜变盏极少,目前为人们所知的曜变盏只有日本收藏的三件,分别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藤田美术馆以及龙光院,其中,举世闻名的“稻叶天目”便是一只曜变盏,号称“天下第一宝碗”。这只曜变天目泛着神秘的光彩,并且,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斑纹光环的颜色也会随着变幻,垂直观察时为蓝光,斜看时又散发金光,宛如浩瀚的宇宙,十分妖异夺目。
曜变建盏的烧制过程中,需要土与火的完美配合,有学者发现,曜变盏斑纹的光彩多变是因为它上面有一层薄膜,所以,烧制曜变的还原剂种类、剂量、还原时间十分重要,形成彩光釉面才能出现曜变的奇观,失之毫厘便不能得到这稀世珍宝。
六、结语
黑釉瓷器最耀眼的时代便是宋朝,建窑建盏又代表宋代黑釉最高水平,一窑一世界,斑纹皆为天然形成的,可遇不可求。建盏有温润的釉面和澄澈的釉光,使黑釉变得绚丽多姿,古风韵味更加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