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冬小麦秸秆覆盖栽培模式试验报告
2021-12-02苏永红
苏永红
(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庄浪 744699)
随着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多年覆盖地膜,残膜清除不干净,造成土壤污染。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2017 年开始研究代替地膜覆盖的绿色种植模式。为了探索小麦秸秆覆盖栽培的模式,于2019—2020 年开展了冬小麦秸秆覆盖栽培的模式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
1.1 供试材料
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46%),磷肥为普钙(P2O514%);地膜为0.01 mm 农用黑色地膜,幅宽120 cm;小麦指示品种为兰天26 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庄浪县盘安镇焦湾村,海拔1 705 m,选择肥力中上等、肥力均匀平坦的地块。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共设5 个处理,即T1:通用微垄垄作,垄底宽35 cm,垄面宽20 cm,垄高10 cm 左右,垄沟宽15 cm,120 cm 幅宽地膜覆盖3 垄3 沟,垄上播种1 行,行距35 cm,穴距14 cm,穴播7~13 粒,播深2~3 cm 左右。密度40.5 万穴/hm2。采用小麦穴播机播种。T2:全膜覆土,地膜平覆,上覆土2~3 cm,平作,其他同T1。T3:玉米秸秆覆土覆盖栽培,平作,非播种带覆盖秸秆。两行小麦之间开沟,沟宽20 cm,深15cm 左右,覆盖粉碎的玉米秸秆7500 kg/hm2(干重),上覆土3~4 cm,其他同T1。T4:马铃薯秸秆覆土覆盖栽培,平作,非播种带覆盖粉碎的马铃薯秸秆3 000 kg/hm2(干重),其他同T1。T5:露地平作(CK),播种方式规格同T1。试验随机组排列,重复3 次,小区面积25.2 m2(7.0 m×3.6 m)。试验走道30 cm,四周设保护区。试验于9 月下旬末覆膜采用小麦穴播机播种。各处理施肥量相同,播前结合整地施纯N 105 kg/hm2、P2O590 kg/hm2、K2O 30 kg/hm2,磷钾肥一次性底施,氮肥纯N 45kg/hm2追施,追肥于小麦返青期借雨撒施。试验其他管理措施同于当地大田。
2.1 生育期
T1 生育期为274 d,T2 为272 d,T3、T4 均为288 d,T5(CK)为284 d。以T1、T2 在分蘖、返青、拔节、抽穗、灌浆、成熟均较T5(CK)提前。T3、T4 较T5(CK)各个时期延迟,在返青以后的各个生育期延迟明显,全生育期增加4 d(见表1)。
2.2 经济性状
平均株高T1 第四位,为114.0 cm;T2 第一位,为115.0 cm;T3 第二位为114.7 cm;T4 第三位,为114.3 cm;分别比T5(CK)92.0 cm 增加23.9%、25.0%、24.7%、24.2%。平均有效穗数T1、T2、T3、T4依次为439.5 万穗/hm2、451.5 万穗/hm2、418.5 万穗/hm2、406.5 万穗/hm2,分别比T5(CK)396.0 万穗/hm2增加10.98%、14.02%、5.68%、2.65%。穗粒数T4 最高,为27.7 粒/穗;T3 次之,为27.6 粒/穗;T1居第三,为27.5 粒/穗;T2 第四,为27.1 粒/穗;分别比T5(CK)24.8 粒/ 穗增加11.69%、11.29%、10.89%、9.27%。千粒重T1 第一位,为45 g;T3、T4 同第二位,为43.2 g;T2 第三位,为42.1 g;分别比T5(CK)40.4 g 增加11.39 %、6.93%、6.93%、4.21%(见表2)。
2.3 产量结果
T1 折合产量最高,为5 721.15 kg/hm2;T3 次之,为5 547.45kg/hm2;T4 第三位,为5 445.45 kg/hm2;T2第四位,为5 376.45kg/hm2;T5(CK)第五位,为3 994.05kg/hm2。试验产量经方差分析,F处理=96.230 0;P=0.000 1,表明处理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对比分析显示,T1、T3、T4、T2 产量分别较T5(CK)增加43.24%、38.89%、36.34%、34.61%。秸秆覆盖的产量基本上接近黑膜微垄的产量(见表3)。
以黑膜微垄产量最高,且技术成熟。秸秆覆土覆盖模式较好,可以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为绿色覆盖模式,不足之处是较为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