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1-12-02周利湘
周利湘
(句容市白兔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句容 212400)
草莓是一种喜光照的草本植物,其营养价值高、酸甜可口,可称得上是“水果皇后”,深受人们喜爱。为保证草莓的安全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草莓栽培过程中应从品种选择、健康栽培入手,注重全程绿色防控,综合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从根源上杜绝农药残留,实现绿色生产。
1 绿色防控概述
绿色防控是指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综合利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治疗等技术,必要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将病虫危害损失降至最低,降低因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1]。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2 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健康栽培
2.1.1 合理选择草莓品种。应优先选用抗病性强的草莓品种,如甜查理、章姬、红颊、宁玉,淘汰一些劣势品种。选好品种后,应选择优质脱毒苗或者农民自留的无病壮苗进行栽培。
2.1.2 合理选地。草莓园要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且周边有配套沟渠,能随时排灌。通常,以选择水旱轮作的地块为宜,土壤偏酸性或中性或介于两者之间,也可选择轻黏土地块。另外,可实施轮作,但草莓不宜与番茄、马铃薯、青椒、茄子等茄科蔬菜及瓜果类作物轮作,可以与水稻轮作,轮作期以两三年为宜。
2.1.3 深耕土壤。对于无法实施轮作的地块,需要在秋季定植前深耕土壤。一般将土壤深挖20~25 cm,深埋落叶、枯枝、病虫残体,深耕后可覆盖一层塑料膜来提高土地温度。
2.1.4 注重田园清洁。在草莓种植过程中,如果发现叶片或者果实遭受病虫害危害,要及时将其拔除,带出田间集中进行烧毁或深埋,以免感染其他叶片或果实。及时清除园内杂草,以免杂草诱发病虫害。如果发现有叶片缺刻或者断苗现象,应及时在坏苗附近寻找幼虫如地老虎、蛴螬,并及时消灭;如果发现斜纹夜蛾等食叶害虫,可人工采卵或者捕捉低龄幼虫,及时清除这些食叶害虫[2]。
2.1.5 合理施肥。增施饼肥或厩肥能增加土壤透气性,有效改良土壤性能,便于土壤内微生物活动,促进根系快速发育,培育壮苗。另外,避免氮肥施用过多,否则会造成草莓苗徒长,出现茎秆细弱、叶柄变细、易倒伏,并且叶片过多使通风透光性变差,易使中下部叶片早衰。
2.1.6 科学浇灌。对草莓进行浇灌时,要禁止漫灌或串灌。因为浇水过多、过勤会导致草莓吸收过多的水分,使其营养生长大大增强,消耗光合营养和矿质营养,分配到果实、根系、花芽的营养相对减少,果实难以长大,花芽难以形成,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后期花枝也会伸长。
2.2 生态防治
2.2.1 育苗田的生态防控。在育苗方式上,尽量选择盛夏遮阳育苗、基质育苗及避雨育苗等方式。对于章姬、红颊这些易感染病菌的品种,可以采用避雨育苗法,搭棚盖膜,降低生长环境湿度,进入盛夏高温期(约6月底)前,苗田覆盖60%的遮阳网进行降温。对于连作田,应选用无病基质苗,及时隔离带病土壤进行育苗。育苗时,要控制幼苗密度,当子苗达到60万株/hm2时,要及时拔除育苗母株;育苗后期,根据具体情况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等来抑制幼苗生长,以保证健壮苗株数在75万株/hm2以内[3]。另外,做好植株清理工作,及时清除病叶、老叶、发病植株与匍匐茎。同时,开好沟渠,保证雨后田间不存在明水。
2.2.2 采果田的生态防控。平衡施肥,大棚周边可采用无滴农膜,以保持棚内通透;采用滴灌方式补充水分,雨后做好排水工作,降低土壤湿度;草莓生长期间要及时清除病果、落叶,拔除带病植株与匍匐茎。
2.3 物理防治
2.3.1 利用色板诱杀。可以购置专用的蓝板与黄板,也可用纤维板或废旧纸板制作色板,在其正反面涂上蓝色和黄色,待颜料干后再涂抹凡士林加机油,将蓝板与黄板悬挂在草莓行间或者插入在田间。利用蓝板主要是诱杀蓟马,每个标准棚室悬挂25 cm×30 cm的蓝板30块,视情况定期更换。9月草莓缓苗时,开始使用蓝板诱杀蓟马,连续使用3个月,待蓝板沾满蓟马时及时更换。利用黄板主要是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等小型害虫,在草莓植株上方15~20 cm处悬挂黄板,每个标准棚室悬挂25 cm×30 cm的黄板30块,视情况进行更换。
2.3.2 采用杀虫灯诱杀。部分害虫具有趋光性,可充分利用这一点,使用杀虫灯将其集中消灭。通常,2.0~3.3 hm2悬挂1盏30 W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可有效减少害虫数量。
2.3.3 采用硫黄熏蒸器预防虫害。草莓白粉病可在草莓整个生长周期发生,是威胁草莓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采用硫黄熏蒸器可有效预防白粉病,11月可悬挂硫黄熏蒸器进行防控,前期预防时可减少硫黄用量,发病期要加大硫黄用量。
2.3.4 糖醋液诱杀。在地老虎、夜蛾等成虫发生期,按照糖∶醋∶酒∶水=1∶4∶1∶16的比例配制糖醋液,可以结合每667 m2果园悬挂性诱剂6个,高度为1.5 m左右,定时清除诱集的害虫,7 d更换一次糖醋液,能有效诱杀地老虎、夜蛾等越冬成虫[4]。
2.3.5 太阳能高温消毒。可在夏季将草莓棚覆盖一层农膜,垄沟内保证水分充足,将地膜四周的壅土压实,以防空气流入,使地表土壤温度升至50℃以上,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高温消毒持续约30 d后将覆盖在地表的薄膜揭掉,耕翻土壤。
2.3.6 性诱剂诱杀。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是通过释放人工合成雌蛾性成熟后释放的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吸引田间同种寻求交配的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虫失去交配机会,降低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例如,在斜纹夜蛾成虫发生期,在草莓植株顶部20~30 cm,667 m2悬挂1个斜纹夜蛾专用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内放置斜纹夜蛾性诱剂1粒,每隔20 d更换诱芯1次,可有效防治斜纹夜蛾。
2.4 生物防治
围绕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这一行动目标,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与残留量,将绿色防控真正落到实处。
2.4.1 利用天敌诱杀。利用天敌灭杀害虫,既能减少农药使用量,还能有效杀灭害虫,可谓是一举两得。红蜘蛛对草莓果实危害极大,一般在高温、干旱时出现,可利用捕食螨进行防控。红蜘蛛发生前,预防性释放巴氏钝绥螨50~150头/m2或智利小植绥螨3~6头/m2;红蜘蛛发生后,在中心株危害初期,防治性释放巴氏钝绥螨250~500头/m2或智利小植绥螨20头/m2。在草莓开花结果期,按照益害比释放捕食螨杀灭红蜘蛛,释放比例为1∶(10~30)。丽蚜小蜂是寄生蚜虫、粉虱低龄若虫的天敌,每头丽蚜小蜂成虫能寄生杀死100~120头蚜虫、粉虱若虫;丽蚜小蜂分为四五次释放,隔7~10 d释放一次,667 m2每次释放2000~3000头小蜂[5]。
2.4.2 利用生物药剂防治虫害。在草莓生长发育期,可使用生物药剂(如植物源农药或低毒性的微生物农药)来代替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微生物农药最好是在傍晚或者阴天使用。例如,防治土传病害,如根腐病、黄萎病、枯萎病,可以选用100亿活芽孢/g多黏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可选用3亿活孢子/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00亿活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防治蓟马、蚜虫等害虫,可选用0.3%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2000倍液。
3 结语
最近几年,因气候、连作及栽培习惯的影响,草莓病虫害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因草莓果实无外边果皮包被,因防治病虫害而造成果实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影响草莓的质量安全。因此,在草莓栽培过程中,必须推广清洁化、农药减量化草莓种植技术,大力倡导绿色防控,实现草莓健康栽培。本文从栽培技术、生态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多方面入手,分析绿色防控举措,希望能为未来草莓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草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