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寻求写作良方
2021-12-02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梁晓静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梁晓静
写作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教师犯难,难在消耗精力最多却收效最少;学生犯难,难在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我发现近年来初中生写作呈现出如下怪现状:一是“死亡笔记”式作文,即常常虚构死伤事件来增加触动点;二是“姥姥的槐花饭”式作文,即由一篇流传度较广的亲情类作文衍生而成,由此产生奶奶的蛋炒饭、妈妈的手抓饼等同质化作文主题;三是“集体体验搬砖”式作文,这是从去年开始最新融入学生作文的素材,即通过体验搬砖的辛苦来畅谈成长等。
初中学生作文之所以呈现以上怪现状,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学生普遍缺乏写作素材积累意识;第二,深陷快餐式无效阅读怪圈,过度追求阅读数量,而忽视思考式高效阅读的重要性;第三,单方面割裂生活经历与考场作文的紧密关系。如何破解当下初中学生的写作困境呢?不妨向金庸笔下的武侠名家寻求写作的良方。
一、学习王语嫣的机敏,汇编写作素材宝典
王语嫣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她熟知各门派武学招式与路数,对武功极具敏感度,并已达到融会贯通、登峰造极的高度,随口点拨,便能使人技艺大增,反败为胜。可以说,王语嫣的成功在于她武学宝典的日积月累。对此,中学生应对生活中出现的精彩瞬间葆有敏感度,并以日记、周记或随笔的形式记录灵感,最终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写作素材宝典。
多年来,我所带班级学生养成了随笔记录生活细节的习惯,并建立起初中三年个人周记档案库,每周一篇,每学期一本,三年汇编六本写作素材宝典,不限定主题,记录生活中令人印象深刻或能引发思考的事件。翻阅学生周记,你会发现丰富多彩的青春世界:学生中有写《值日班长的一天》《极品体育课》《来自高年级的问候》《有趣的物理课》《打水记》《盒饭之旅》等周记,记录自己亮丽的校园生活;有写《人在囧途》《校车》《堵车大片》《小吃街游击战》等周记,记录自己有趣的回家之旅;有写《医院小悟》《拔牙记》《胖猫与野猫》《八百壮士的哀歌》《迟来的外卖》《只涨不跌的视力股票》等,记录自己对人、事、物的感悟。
当学生保持对生活的机敏度,随时记录所想所悟,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个部分,这将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如若再能像王语嫣一样融会贯通,就定会在写作时一触即发,下笔有神。
二、学习扫地僧的道行,练就万物皆可入文的技能
扫地僧是金庸笔下武功第一人,而且已经以道驭技,是有道行有神通的级别了,他最神奇的技能是万物皆可为剑。拿到写作上来说,初中学生须打开写作的思路,相信生活即写作,万物可入文,只要有感触,吃穿住用行、花鸟鱼虫月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比如,夏丏尊的《幽默的叫卖声》一文就细致描摹了卖臭豆腐和卖报纸的叫卖声,写成了一篇以小见大极具讽刺性的文章;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和冰心的《观舞记》则以歌舞入文,极具雅趣;梁实秋、汪曾祺等散文名家也有写各地美食的,读后不禁让人味蕾大动;莫怀威一篇记录生活片段的《散步》寥寥数语就让人深思。
文章写作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章要有价值,要能够引发他人思考或者对他人产生影响,这才称得上好文章。纵观经典名篇,就会发现作者隐藏在作品中的深意: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个遭遇坎坷的诗人对人生新的领悟;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一个乳儿在成年之后对于乳母深沉的感恩;朱自清的《背影》写出了儿子在父子失和多年后的自责和理解;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是科学家笔下优美的小品文;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文学家笔下的建筑美学……优秀的作品总能给读者来带思考和美感。因此,学生动笔前不仅要广开写作思路,写所有可写之事,以期成为写作技能高手。
三、学习周伯通的心胸,广泛阅读博采众长
周伯通是金庸笔下华山论剑的武学宗师之一,其最大特点就是心思单纯,醉心武学,广泛学习他人技能,富有智慧。而在写作时,缺乏文采和底蕴是许多学生所面临的大问题,这时不妨学习下周伯通的心胸,只要他认为有用的武功招式甚至不惜向后辈学习,而阅读经典是丰富文学底蕴最有效的途径。
作为初中学生,在阅读经典时须达到三层境界:第一,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并能够学习亮点为我所用;第二,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哪怕只有15 分钟;第三,学会边阅读边思考,随时记录阅读感悟。以上阅读经典的三重境界能够使写作的人博采众家之长,并最终像周伯通一样自成一派,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读写结合的理念来看待教材篇目,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匠心独具,这样在写作理念引领下的阅读教学一定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为例,第一单元《邓稼先》这篇传记文学,有三大写作亮点尤为引人注目:一是,把人物放在宏观历史背景下叙说,使人物具有历史高度,文章具有宏大气魄;二是,平行条件下的客观评价,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放在同等地位上进行类比,实在高明;第三,用诗歌和歌曲表达对人物的赞颂,恰切而富有文采。
随后的单元写作中,有一名学生创作的《建国传》就采用了将人物置于宏观历史背景中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49 年10 月1 日,江建国那时满一岁,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哥哥来到北京,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从那时起,一粒保家卫国的种子便种在了他心里。江建国是我的小爷爷,他退役后,把家安在了一个小村子里,他说那里空气好,没有硝烟,他爱吃肉,却从不自己杀猪宰羊……2020 年10 月1 日,江建国又穿上了那件挂满徽章的军衣,站在文化广场上,注视着国旗,那时他已72 岁。我的爷爷永远以自己的亲弟弟——江建国为傲,因为他知道,江建国对国家是忠心耿耿的,对人民是公平公正的。”
再如,对一些经典段落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比如,学生在写《照片里的故事》时,就模仿《谁是最可爱的人》经典段落创作了开头:“也许你会说,这不就是张旅游时拍的全家福吗?有什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这趟旅游是真的来之不易!”阅读经典的确能让我们的学生文采飞扬。
此外,统编教材推荐的12 本必读和24 本选读书目,以及古今中外名著都可以成为初中学生学习的典范,这些大部头经典作品可以让人思想高远、品位不俗。还有一些高质量的报刊如《读者》,文化类节目的主持词如《经典咏流传》,电影的经典台词等都可以列入学生广泛阅读系列中,在阅读中感悟,在积累中提升,持之以恒,这就是写作时思想升华和语言升格的重要过程。
四、学习乔峰的真性情,写真事抒真情
乔峰是金庸笔下第一英雄人物,他以豪情名震天下,真心对待世人,令人敬佩。而初中学生笔下最缺的就是一个“真”字,我们常说的见字如面,文品如人品,希望学生能够结合切身经历抒发真情实感,所以在日常写作中,教师在设计文题和指导写作方面应尽可能地触发学生的情感内核,在批改审阅时应以真事真情为主要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写出真实感人的作品。以七下第三单元写作《照片里的故事》为例,我利用直观素材——照片,架起视觉到感觉的桥梁,学生筛选照片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材的过程,所选照片也必定包含一个难以忘怀的故事,事实证明,这样的写作课程设计极大地触发了学生创作灵感,在学生作品中我们见到了这样感人至深的文字:“当父亲保卫祖国的时候,我来到了这个世界。听到这个消息后,原本刚强、说话利索的他,声音竟有些颤抖,可他还要保护祖国这个‘大家’,没能见我第一面。一个多月后,我满月了,父亲也回来了。但由于某些原因,他依然回不了家,必须留在军营里。还在坐月子的母亲带着无奈、喜悦而又激动的心情,把我从几公里远的地方抱到了父亲身边。终于我们见面了!他满是宠爱地看着怀里的我,笑得那么灿烂,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嘴角都快扬到了太阳穴。母亲趁机按下了相机的快门,记录下了这幸福的瞬间。”
总之,引领学生向金庸笔下的武侠名家求取真经,养成用随笔和日记的方式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广开写作思路练就万物皆可入文的本领,广泛的阅读博取众家之长,并用独具个性化的语言体系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让思维从内心自然流淌到笔尖,和优美的文字来一场约会,让每一个学生拥有终身受益的写作力,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最愿意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