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力培养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021-12-02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菀坪学校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菀坪学校 李 静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指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重要性和“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小学至高中的语文教学是一脉相承的,对小学语文教学也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我试图将思维力的培养与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策略,既切实开展整班整本书阅读,又有效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一、初读导引,唤醒直觉
直觉思维反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为语感、猜测等。教师进行深度阅读指导前,尊重阅读主体,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通过快速略读、大声诵读、边猜边读、整体感知等方法,生成阅读初感,充分提供培养阅读直觉思维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从学生初读产生的疑问处切入,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由此引发的深入阅读才能直达学生思维深处,无形中深化学生阅读理解的直觉思维。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如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前,笔者引导学生关注书名和目录猜测这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根据目录猜测故事内容。在学生自由初读的过程中,会不断“修正”自己的猜测,同时让学生不必纠结于生字、生词,形成自己的语感和理解,把真正的疑问留到初读之后。
二、有据预测,推理想象
推理力属于逻辑思维,想象力属于形象思维,两者在“有据预测”的阅读指导中结合。不同于前文所述的根据书名和目录“盲猜”,这里的预测是指有理有据地预测,是培养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预测。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前文故事的发展趋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推理和想象,做预测性批注和续写故事。如阅读《夏洛的网》时,笔者不断引导学生预测推理威尔伯的命运、夏洛的创意,学生的推理力和想象力在批注中显现、提升。再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我设计一个阅读活动——续编故事《长大后的汤姆》,汤姆最终会成为海盗吗?让孩子根据书中的线索和汤姆的人物形象,有理有据地预测想象。
三、聚焦人物,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是辩证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既相反又统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阅读活动的设计常常围绕人物展开,要求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综合,如制作人物名片、绘制人物肖像、人物纪念手册、人物评选证书等,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在《柳林风声》的阅读指导中,笔者开展了“设计颁奖词”的活动:四位主人公鼹鼠、河鼠、獾和蟾蜍获得了“最受喜爱的儿童文学人物奖”,请学生为他们设计颁奖词。学生在完成颁奖词的过程中,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形成对人物较全面客观的评价。
四、思维导图,梳理概括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思维导图的内容可以是人物特点、人物关系,也可以是故事情节、写作手法等。创作思维导图的过程需要提取、分类、概括、联想等,是学生思维力综合训练的过程。同时,思维导图把思考的过程具体化在纸上,也让学生们互相借鉴学习,特别是让那些“不会思考”的学生从模仿开始,学习思考。如阅读《魔法师的帽子》时,由于人物较多且外文直译的名字不容易记忆,笔者设计了绘制人物网思维导图的活动,将每个人物的性格、外形、爱好等画进人物关系网。随着阅读的推进,思维导图不断完善,也让学生快速记忆人物。整个过程,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
五、疑问驱动,质疑批判
学生在阅读时几乎是海绵式地接收信息“全盘吸收”,缺乏批判性思维。在小学阶段,学生很难形成批判性思维,但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在阅读指导中,教师通过质疑性的活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其独立思考,用理性和质疑的态度来阅读。在阅读《柳林风声》时,四位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主人公深得学生的喜爱,包括个性张扬、频惹麻烦的蟾蜍托德。受到“主角都是正派人物”思维定式的影响,很多学生会忽视蟾蜍的缺点。笔者设计提问:你愿意成为“改邪归正”前的蟾蜍托德的朋友吗?至少罗列三点原因。大部分学生重新阅读、审视蟾蜍,发现蟾蜍有很多恶劣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反派角色。
六、话题辩论,辩证统一
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辩论活动能综合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凸显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观点的PK 中辩证地思考。在推进学生深度阅读时,设计辩论活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笔者在《狼王梦》的阅读指导中组织了辩论赛活动。正方:母狼紫岚是个好母亲。反方:母狼紫岚不是好母亲。在辩论的准备、进行过程中,学生结合书本内容与生活实际对“好母亲”的认知就是辩证思维的过程。激烈辩论促使双方不断寻找支持观点的论据,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通过辩论,学生在对立统一中看待母狼紫岚。
七、交流畅谈,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理解和收获是多样的,学生阅读的想法、思路、问题和思考是不同的,阅读经验和阅读素养存在差异,我们应尊重个性化思维。举办读书交流会,学生的思想在分享、讨论中得到碰撞、拓宽,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如阅读《魔法手指》时,抛出讨论题:假如你是革利鸽家的一员,变成了一只野鸭,手臂变成翅膀且面临生存考验,你会怎么办?围绕“食物问题”“居住问题”“躲避危险”等各抒己见,在“头脑风暴”般的讨论后,生出了很多新的想法。
八、编写剧本,领会创造
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我们需要先完整深入地阅读整本书,领会全书的主旨、人物的个性、故事发展线索等,梳理人物关系,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加上直觉带来的突发灵感才能实现剧本的创作。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设计创作剧本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如阅读《格林童话》,请学生小组合作选择最喜欢的一则童话故事进行改编。除主人公外,故事名称、情节都可以改编,组内讨论、修改剧本,结合班级庆六一活动,组织汇报表演并评比。这样的阅读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点燃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九、比较阅读,开拓视野
比较是在头脑里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方法,比较的过程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进行积极主动的阅读,比较分析异同点。比较阅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剖析人物、走近作者。如关于童话中的“老鼠”人物,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比较阅读活动:比较《夏洛的网》中的老鼠坦普尔顿和《时代广场的蟋蟀》中的老鼠塔克,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学生通过对比,对这两个故事人物形象的分析更深刻、更全面了。比较阅读还可以跨界,如读完《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后观看同名电影,比较故事情节的异同,比较两者在刻画人物特点手法上的区别。
温儒敏先生在《温儒敏谈读书》中指出部编本语文教材专治不读书,从课标到教材都在重视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不只是共读书目内容的习得,更是阅读思维的培养,实施“1+X”,让学生学会阅读,广泛阅读,在各种阅读活动中培养思维力,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