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防治森林病害的策略

2021-12-02孟雪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6期
关键词:抗病林木病原

孟雪梅

(曲阜市防山镇人民政府,山东 曲阜 273100)

1 森林病害的防治原则

1.1 因地制宜

由于不同树木所需的生长环境不同,造林时,需选择恰当的环境,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土壤、光照等因素,确保树木种植的区域具有营养丰富的土壤和良好的排水性,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保证树木健康成长,减少森林出现病害的可能性。

1.2 针阔混交

要积极营造针阔混交林,保证森林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对病害进行有效控制。需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征与立地条件,对不同的树种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树木种植的密度符合相关标准,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为树木提供充分的营养空间,对土壤进行改良处理,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树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病菌繁殖的可能性。种植不同的树木,还能对病原菌的传播或蔓延进行有效控制。

1.3 抗病育种

由于森林面积较大,在应用生态防治措施时,确保防治工作全面开展。不同树木的抗病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提高森林的整体质量,减少森林病害,就要积极开展选育抗病品种。

2 生态防治森林病害的主要措施

2.1 生物控制

为了保证森林病害得到有效的防范与控制,可采用生物控制手段对病原生物的种群进行有效抑制,提高森林的自我恢复能力,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首先,要积极营造混交林。扩大混交林的覆盖面积,进一步降低病原物的数量。第二,积极配置病原物抗生体。为了确保病原物的生长得到有效抑制,要适当增加病原物抗生体种群。第三,开展人工免疫。为了进一步提高寄生植物的抵抗能力和交叉保护能力,可通过人工免疫的方式实现。第四,为了进一步提高林木的抗病害能力,促进林木生长,要增加有益微生物。

2.2 将生物与化学防治手段相结合

生物防治手段不会对人类、植物和动物产生危害,也不会形成污染。应用生物防治手段时,需对土壤所导致的病害进行处理。在土壤中包含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种群,更多种群的类型是抗菌类。可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调节,例如,采用轮作的方式逐渐消除病原物,促进某些微生物迅速繁殖,对原有的病原物产生有效的抵抗力。施肥时,要选择不同的肥料品种,对土壤的酸度等技术参数进行调节,使微生物发生改变。

虽然生物防治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会破坏环境,但其所产生的效果比较缓慢,其实际功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面积较大的森林而言,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林区地形较复杂,还要结合化学防治手段,才能达到更加理想的治理效果。化学手段作为常见的治理方式,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一旦森林病害规模扩大,需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药剂的种类日益增多,使用方法越发完善。许多杀菌剂毒性低,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工作效率较高。此外,采用超低量喷雾防治手段也能保证森林病害得到进一步控制。

2.3 林业技术防治

对森林病害进行防治时,可采用恰当的林业技术防治手段,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还能提高林木产量,促进林木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此外,林业技术防治还能转变病原物的生长环境,使环境成为不利于病原物生长与繁殖的场所,对病原物进行有效地抑制。例如,在天然林中,要选择树干通直、没有病虫害的健壮树木。选择地势平缓、具有良好光照条件、土壤肥沃的苗圃地,并及时对苗床进行消毒。在育苗过程中,要确保苗木的密度合理,对苗木进行有效抚育,保持合理的林分结构,创造适宜的林分环境和稳定的生态系统。要引进合适的植物,确定植物符合当地的生长条件,就可以对植物进一步推广,形成系统完善的种植经验,减少病虫害寄居的可能性。要维持生物多样性,通过多样化的林分结构培育,保证生物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使其互为制约,创造稳定的森林生态环境。要及时对森林进行抚育和间伐,提高林木的质量,为树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保证周边环境更加清洁,避免有害生物滋生与繁殖。

2.4 有效进行森林经营管理

根据不同的森林类型选择相应的营林措施,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例如,要加强对苗木的管理,进行苗木菌根化培养,定期为林木修剪枝叶,对森林进行有效抚育,定期进行施肥。引进益鸟,禁止滥砍滥伐的现象。要将森林病害的防治工作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始终,使病害防治工作更加主动,提高森林资源的整体质量。

要将防治技术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森林开展集约化管理和经营,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实现动态平衡。要提高森林的自我防护能力,一旦森林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就要及时进行封山育林,进而迅速恢复森林生态环境,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更加稳定。

3 根据不同林分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

3.1 天然林

天然林出现病害,要根据不同的森林类型确定合理的采伐方式和采伐年龄。遵循相应的采伐原则,及时将有病害的树木、弱小树木、枯萎树木进行采伐,留下健康、优质树木。加强对林地卫生情况的改进,保证树木在良好的环境下茁壮成长。避免对留下的树木枝干造成机械损伤,对各种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

3.2 人工林

人工林病害防治,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质量过硬、品种优良的抗病树种;对树种进行合理的配置,保证树木密度适宜,完善针阔混交林。保留一定的灌木与草本植物,确保人工林的生态环境更加丰富,促进林木茁壮成长。要对人工林进行有效的管理,及时进行抚育,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一旦发现林分存在比较严重的病害,就要采取有效地药剂进行治理,避免病害进一步蔓延。积极开展森林病害检疫工作,避免病害继续传播。

3.3 苗木

苗木病害防治,要严格按照苗木技术规程的各项要求,保证苗木健康成长,为苗木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苗木出现病虫害的可能性。要了解常见的病虫害,及时发现苗头,在第一时间进行治理。苗木正式出圃前,要加大病害的检疫力度,一旦发现病苗,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病害蔓延。

4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如果森林所处地区比较缺水,林木比较高大,可采用药物载药技术。第二,对树干和大枝进行涂白处理,可避免产生日灼和冻害等问题,还能及时去除病虫害。进行涂白时,主要采用生石灰、硫磺粉、食盐、植物油、晶体敌百虫等材料。若林木产生裂皮,要使用浓石灰乳进行处理。第三,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对松毛虫进行处理时,可采用白僵菌,不仅可以去除病害,还可预防天牛。可采用物种相克的方式减少病虫害对林木形成的刺激,这样既能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又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可引进鸟类或害虫的天敌捕食害虫;采用专门的微生物抑制剂对害虫进行抑制。第四,物理防治。如果森林的病虫害并未实现大规模蔓延,可采取专用的器械对害虫进行捕杀。例如,采用专用的工具对处于较高位置的植物枝条进行敲击,使害虫掉落在地,然后对其进行统一处理。部分害虫喜光,可采用专门诱虫剂对蝶、蛾等害虫进行诱杀。也可将害虫引诱到专用木段上进行产卵,当害虫产卵完毕后,对木段进行统一处理。及时将附着于植物上的虫茧、虫囊等物进行摘除,直接捕杀个头较大、危害系数较高的成虫,将土壤中的休眠虫体及时挖出。将糖、酒和醋进行混合,诱杀小地老虎的成虫。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发挥森林的作用,要采取有效地生态防治手段对森林病害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提高森林的抗病害能力。

猜你喜欢

抗病林木病原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葡萄新品种 优质又抗病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