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配电网经济运行的配网建设管理措施探讨

2021-12-02王世雄

电工材料 2021年6期
关键词:经济运行损耗运维

王世雄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神木市供电分公司,陕西神木 719300)

引言

配电网是以终端用户为目标,对于各类形式的电力能源必须要达到“落得下、配得出、用得上”目标的电力网架。近年来我国在配网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增多,网架结构、设备智能化选型、建设规模、设备供电能力可靠性、自动化率等也有了明显的加强。在配网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安全性、稳定性、供电服务等基本要求已经得到满足,但是在运行期间却经常出现经济性问题,降低了区域发展平衡性。为此,本研究以提高配电网经济运行为目标,总结配网建设管理的可行方法。

1 配网建设管理的意义

现代企业规模与数量的增加,在生产、加工等一系列活动中的电力需求量也随之发生改变,致使大量电能耗损。所以,配电网经济运行过程中,务必始终保证用电安全与环保,致力于用电技术的创新,严格按照用电制度保证企业供电安全可靠[1]。电力企业在实施配网工程建设期间,对于配网建设管理工作,所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的要求都非常重要,必须具备安全管理意识,提高自身建设管理行为规范性,树立配网建设管理的责任感。当在配网系统运行中发现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建设管理能够及时解决,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电力系统的运行也更加安全可靠,达到提升配电网经济运行的目的。

2 配网建设管理相关经济指标

2.1 线损率

发电机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用户,一部分经过输、变、配电设备,由于这些设备存在着电阻,电能通过时就会产生损耗,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周围的介质中引发(损耗)线损;另外是一部分客观存在的管理损耗,这两部分电能损耗构成了电网的所有线损电量。供电企业通过线损率可以直接了解到电网规划设计情况与生产运行现状。线损指标是非常关键的经济技术指标,可作为线损实际情况的衡量标准。线损电量在供电量中所占百分比值,也从各个维度体现出电力系统设计、运行、经营管理能力,对于电网经营企业而言也是十分关键的经济技术指标。

2.2 供电半径

配电网中压供电半径作为经济指标,一般是电源点和供电之间的最远负荷线路长度,在控制线路电压降方面比较常用。除了中压之外,低压供电半径则是配电变压器和最远负荷点之间线路距离,中压线路供电半径可以直接作为配电网网架结构的判断依据。

2.3 配电变压器负载率

负载数值达到最大所对应的负载率被称作配电变压器负载率。经济负载率则是在负载最大状态下,将变压器有功损耗率降至最低,也就是效率最高时变压器负载率数值。变压器满载铜损、铁损比值为3,负载率为57.7%时的效率可以达到最高。所以,负载率数值在50%~65%是最佳的运行状态。电力系统末端支持配电变压器的运行,在配电网内属于关键设备,经济运行是实现节能降损的重要前提。一旦负载系数发生非线性变化,那么变压器综合功率损耗会随之改变,变压器不符合经济运行现象增多,会直接导致严重的变压器功率损耗、电量损失[3]。

2.4 功率因数

目前城市中用电量呈飞速增长趋势,民用建筑以单相电感性负荷为主,自身功率因数不高,所以电网滞后无功功率相对严重。正因配变功率因数不高,所以损耗增加问题也十分常见,降低了有功输出性能,阻碍配网经济运行。只有将功率因数提升,才能够提高有功功率利用率、供电效率、电压质量,避免出现严重的线路损耗。

2.5 三相不平衡

三相电流、电压幅值存在偏差,幅值差超出既定范畴,即三相不平衡问题。一旦发生该问题可能引发变压器中性点电位偏移、输出容量和额定值不符、变压器功率损耗增加等问题。三相不平衡的原因:一是一些老旧小区依然使用单相供电,导致明显的区域负荷差异,供电负荷集中于一相,致使三相负荷不均衡;二是制定一些低压业扩方案时,没有提前做好负荷测算,导致无序接入;三是运维人员没有真正认识到三相不平衡问题的严重性,平时运维时一味处理问题与故障,没有及时监测发现三相电流平衡问题。

基于以上对经济运行指标的分析,大致可以确定影响配网建设管理的因素。为切实提升经济运行,需要结合现有影响因素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加强配网建设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

3 配网建设管理的可行措施

3.1 配网建设进度管理

配网建设全过程中的进度管理,必须站在宏观角度做好所有建设环节的统筹管理,使得各个环节之间能够紧密衔接[4]。第一,配网建设中的设计储备与物资调配,按照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人力、物力资源,保证资源调配符合进度计划。一些重点物资、设备需要及时供应,提高配网工程建设的效率。第二,停电协调环节相对繁琐,需要制定三级进度计划。在进度计划中确定好每个环节开工时间,提高任务分配的合理性,以免出现集中式投产现象。第三,因为夏季经常面临多雨、高温等不良气候,无法保证配网建设效率,冬季同样面临气温和风雪等恶劣天气的干扰,所以建议根据配网工程所在地区气候条件,可以将每年春季、秋季作为最佳施工期,重点提高施工速度。

3.2 配网建设投资管理

配网建设投资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因为工程项目规模大、工期长,必须要保证充足的资金才可以顺利、有序地完成建设任务。在投资管理阶段,应该做好投资控制、提高结算效率,应用单体工程结算法,将单体工程当作对象,当单体工程完工、资料采集完毕,便可以及时开启结算。此环节最为关键的是单体工程需要引入精益化管理,物资领取同样要以单体工程为标准。一旦单体工程完工,此时需要组织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检查核对物资的使用,如果有结余物资需要及时鉴定退库处理。

如果引进精益化管理,需要重点关注设计变更。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必须参加施工图设计评审,避免后期施工频繁出现设计变更。如果与典型设计、现场情况不符,单体工程施工和设计图意也存在偏差,务必要马上提出设计变更,根据变更流程向业主项目部门及时报备,设计变更出图之后进行相应的作业,必须保证图实相符。最后结算阶段,施工单位给出竣工图,由施工单位检查验收并且盖章[5]。

3.3 配网建设运维管理

配网建设运维管理应注重运维管理模式创新,提高运维管理能力。第一,配网建设运维管理必须完善相应的工作体系,实现运维自动化,将配网运行发生的故障解决,提高运行过程可靠性。第二,加强配网线路自动化建设,一方面要优化配电线路、网架结构;另一方面则要持续性地引入先进设备与技术,例如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等,搭建信息化配网运维管理系统,使配网自动化运维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第三,运维化管理专业素质、专业水平十分重要,是自动化设备在配网建设现场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建议定期组织运维人员参与培训,熟练掌握自动化设备操作技术,促使所有运维管理人员技术能力、管理方法符合配网自动化运维规范。

3.4 配网建设安全管理

配网建设现场管理重点集中在工期、质量、成本等方面。其中安全因素是管理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开展安全管理在配网建设全过程管理中也属于重要工作之一。安全管理同样要采用精益化管理方法,管理对象包括作业指导书、站班会、安全监管、安全隐患排查四个方面,严格控制施工各个环节的风险。第一,作业指导书要以现场各个项目建设情况为依据,制定安全管理计划,确定实际风险等级后编制风险分析表,详细分析后提出可行性高的安全风险控制方案。第二,组织站班会需要所有现场工作人员参与,而且要做好“三交”“三查”工作。“三交”指代的是任务、安全、技术,排查配网建设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隐患;“三查”对象有机具、作业环境和工作人员到位情况,严格控制各项安全隐患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第三,当所有安全风险控制方案得到严格落实之后,方可开始后续环节的施工作业。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实施监管,严格制止违规操作,整改配网建设现场安全隐患。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安全培训,树立安全工作意识。可以根据现场作业要求、既定工序组织实时配网工程建设,有效提高安全管理与施工作业能力。第四,配网建设现场务必要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在排查期间发现的安全性问题应该马上组织解决。经过分析与讨论之后,制定以安全事故为对象的应急方案,使配网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得到落实。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经济运行是现阶段电力行业的总体性发展目标,在配网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因为配网建设管理的工作内容较多,任务繁重,所以必须在实际管理中加以细分,引入精益化管理思路,为配网建设提供充足资金、设备与技术等资源支持,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真正达到配电网经济运行的目标。

猜你喜欢

经济运行损耗运维
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风电运维困局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自我损耗理论视角下的编辑审读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2016年1—4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变压器附加损耗对负载损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