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粮仓”精神与储粮科技化之间的关系*
2021-12-02丁江涛
丁江涛
(杭州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 310015)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古往今来,粮食一直都是安邦治国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强调,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个饭碗里主要装中国人自己的粮食[1]。作为粮食工作者,要了解历史,传承弘扬优秀粮食精神,开拓创新,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引领粮食工作达到新高度。
1 “四无粮仓”精神及内涵
“四无”粮食仓库是1953年由浙江余杭仓前粮食收购站保粮人员“首创”。在建国之初,百业待兴,储存粮食的场所异常简陋,大部分粮食都存储在露天场地、私人房屋或寺庙中,少有的专门用于存放粮食的仓库也破败不堪。从业人员缺乏基本保粮知识,对虫、霉防治没有成熟经验,缺乏化学药剂,没有有效护护手段。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余杭县保粮人员首先开创了“无虫”粮仓:第一,严格控制入仓粮食质量关,对入仓粮食要求“干燥、干净、饱满”,即“干、净、饱”;第二,严格清洁和卫生工作,做到仓内屋顶、墙壁、粮面等光洁,仓外没有杂草、垃圾、杂物,即“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防止害虫繁殖孳生;第三,利用物理方法和害虫习性预防治理储粮害虫,如将竹笼埋在粮堆里,在冬季利用天然低温进行自然通风降低粮温等。实现了以“无虫、无霉、无鼠、无雀[2]”为主要内容为的“四无粮仓”。
“四无粮仓”在现在看来是最基本的仓储工作要求,但在当时能产生较大影响,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现了人们固有观念的改变,告诉大家粮食只要保管得当是可以没有虫的。
二是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当时在“四无粮仓”建设中彻底打扫、剔刮虫巢、粉刷嵌缝、清理仓具等工作中工作人员自制工具、自己动手做到灭鼠保粮、虫口夺粮,大大降低粮食损耗。
三是艰苦奋斗,敢于担当。老一辈粮食人没有现成的经验,仓房是最简陋的,工具是最原始的,通过艰苦奋斗和担当精神,实现了“四无粮仓”。
四是昂扬向上,开拓创新。老一辈粮食人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仍斗志不灭,意志坚定,奋发向上,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性格。
2 储粮科技化、智能化现状
在“四无粮仓”精神的指引下,经过一代代粮食人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储粮技术和水平有了巨大进步:
2.1 “四合一”储藏技术
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谷物冷却等粮食储藏技术和新装备在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中的集成及应用。使网路、数据、设备互联互通,数据共用、作用相补,功能优化、整体效能提高变成了现实。
2.2 广泛应用现代建筑技术和物流技术
结合现代运筹学、工程学、新材料、供应链管理等理论,根据节能环保、低碳的要求,建设了许多新粮仓。推进多元化物流技术装备发展,完善进出仓工艺,实现全机械化作业。应用新式物联网技术,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和网络。
2.3 改变通风方式,创新横向通风
利用仓库地面上移动式的地上笼或地槽上墙,减小空气途径比,降低了能耗,提高了通风效果,为粮食进出仓作业机械化、智能化清除了障碍,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2.4 广泛运用绿色储粮害虫综合防治系统
将低能高效的空分技术运用到充氮气调储粮,将成本低、安全性高的食品级惰性粉用于储粮虫害防治,实现不用化学药剂无公害储粮。
2.5 构建“智慧粮食”系统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提升粮食综合管理水平,实现了业务流程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仓储业务智能化、业务管理集成化。
3 两者结合,开创储粮工作新篇章
“四无粮仓”是粮食文化的精华,是一代代粮食人艰苦奋斗、聪明智慧的集中体现,为我国的粮食储藏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我们粮食人的宝贵财富。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时代怎么变迁,“四无粮仓”的精神都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且永不过时。只是它在不同的时代担负了不同的使命,我们要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科技化、智能化的大潮,赋予新的内涵,为粮食储藏贡献更多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