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废墟空间艺术化保护与更新设计方法探索*
——以梁平百里竹海猎神石膏矿遗址为例

2021-12-02陈中杰

艺术品鉴 2021年27期
关键词:废墟遗址空间

陈中杰

一、废墟概念的阐述

废墟是一种非常不被人关注的空间类型,至少在国内是如此。数十年来,国人通常对新鲜的事物倍感兴趣,其关注程度远远高于传统的、曾经的事物。那么,是不是代表了国人对现代性、现代化的急切渴望呢?不得而知。当然,一种说法是东方(以中国为代表)主土,土生木,意重生,轮回;东方重木建筑,木建筑未及石建筑恒久,但正好可不断新生。

二、国内对废墟空间的姿态

近些年,随着国人认知的开阔,许多思路得以活络,许多废墟空间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并被妥善的保护,甚至利用起来。

在本文作者看来,就其物质意义上,废墟空间实质上是各种建造的体现,无论工艺、材料、建造方式、规模,都体现了不同时代、时期,不同地域发展过程的体现。就其精神层面讲,废墟空间实则是历史、文化、记忆的物质载体。所以说,具有特定历史记忆、精神价值并具有独特空间特色,废墟空间理应得到保护,丰富我们的人居环境,亦能时时提醒我们回望过往的历史发展与脚步,记住过去、珍视当下、展望未来。

现代,各类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文物价值、科学价值等的废墟空间大多得到了各地方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的重视,如圆明园遗址、部分长城遗址等。除此外,还有许许多多散落各地的价值不甚突出的各类遗址场所,得不到妥善保护,被时间侵蚀消亡的甚多。

三、猎神石膏矿遗址概况

本文所讲之猎神石膏矿遗址,其处于重庆市梁平区百里竹海景区内猎神村境内,是该区域众多废矿遗址的典型代表之一。该地因独特的地质地貌,蕴含较丰富的石膏矿石。在约30 余年前,当地开始鼓励进行小规模的石膏矿开采,此后,分布竹海的石膏矿约有数十处。在当时,石膏矿是该地的乡村产业,短期内产生了经济效益,务工的农民收入得以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其野蛮式开采,石膏矿对当地的生态产生了较大的破坏,对此,当地职能部门以生态保护为重,陆续将石膏矿全部关停。矿厂停产后,留下数十处采矿遗址。

百里竹海景区近年来迎来大发展期,加之猎神村作为地方乡村振兴示范村得到大力扶持发展,各种因素叠加,猎神石膏矿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设计工作得以开展。

四、本案现况

猎神石膏矿于10 年前被关停,占地约有3000 余平方米,主要分作采矿区、炸药库区两部分。其中采矿区为主要遗址区域,分布有6 处小型采矿工业建筑遗址及一些小型的生成操作构筑。遗址建筑面积共计约有400 余平方米,沿一条村级公路分布,随地势起伏摆布,错落有致。依照石膏矿开采的流程,分两处矿口,为工人进入山体开挖矿石的地点,现均被钢筋混凝土体块封住。从卫星图上依稀可见,不远处竹林内有两处较大的塌陷区,即为采矿后留下的生态破坏。场地中有运矿石的高架桥、炼石台、运输轨道、转运台、管理房等功能建筑,大多主体尚存,但亦有部分坍塌损毁。一条小溪流经开采区,一座运输轨道建筑物直接建于桥上,很有特点。整个场地均以红色烧结砖砌筑,虽工艺简单,体量小,但也有一定乡村工业感。

五、思路与总体策略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

基于其特殊的身份及状态,我们希望将此处营造为一处坐落山地乡村,展现地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生态展览公园,以其鲜明的生态自觉来呼应乡村振兴中生态振兴的意义与价值。在景区旅游发展的层面,我们希望其成为竹海景区一处具有独特体验感、与众不同的乡村工业遗址景点。在乡村发展层面,我们希望通过这处小型生态公园唤醒人们对于乡村生态的正确认知,拓展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深度理解。在建筑学、艺术上的探索层面,我们希望这处小型的、乡村的、普通价值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废墟空间能够得以复活,空间得到专业性、艺术性探究,并将这处废弃的工业遗址进行理性的、创新性设计落地。

(二)研究难点与问题

1.现状遗址残破不堪,如何保护。

2.如何利用零碎的场地进行有效的展陈。

3.如何在保留现状场地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创新性、艺术化设计。

4.如何使空间体验富有趣味。

(三)保护性策略与措施

1.梳理与排危

以现场各个独立的建(构)筑物为单位编排信息表,整理现状情况。列三类,一类为完全损坏型;二类为有坍塌危险型;三类为局部损坏但总体完整型;四类为完好完整型。针对完全损坏的建(构)筑物迅速组织拆除,建筑废料清理。对于有坍塌危险的能修复则修复,不能修复则拆除。

2.保护与修护

(1)保护首先体现在空间格局上,为体现原真性原则,整个场地的地形地貌均得到保留。

工程量清单主要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招标环节,由招标方在招标文件中设定招标项目工程量清单,随后由投标方自主报价的形式。工程量清单针对机械费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管理费用、利润风险范围进行了明确设置。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运行过程中,项目安装工程造价核算需要进行分部工程量清单、税金、措施项目清单费用、其他项目清单费用、规费及零星项目清单费用等几个方面费用的核算。

(2)是对原建筑的原真性保护,我们希望能够体现遗址本来的面貌,即便其建造工艺不高,也无突出的艺术观赏价值,但这恰恰体现了乡村工业遗址的特征。

(3)在对原建(构)筑物的维护、修缮方面,针对局部墙体倾斜,拉裂,钢结构脱落的部位进行加固,尽量保留原有风貌、形态。

3.设计策略及整治措施

(1)体验游线

在游线的设计组织上,我们希望结合场地的起伏关系,形成更加丰富,更有趣味的游览路线。通过设计环形游览路径将各个散落的区域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遗址体验。

(2)游览空间与展陈

整个场地成为全覆盖展陈空间,室内室外展览展示,期望通过不同的空间类型,为游人带去独特的感受。

(3)新建筑的植入

②桥上展厅。新的桥上展厅建筑设置首先为了呼应已有的桥上采矿建筑,形成新老对比,其次为了形成环形的游览路径成为交通节点,同时成为一处微型的石膏制品的展陈空间。建筑体量微小,面积约60 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基础,跨于溪流之上,建筑主体为钢结构,以倒梯形的主体形态配合错位双坡顶的轻盈视觉感受与原桥上建筑形成对景关系。游人既可以通行桥上,也可驻足歇息,还可以进入室内观看展品,理解石膏产品的魅力。

(4)展陈空间的梳理

梁平生态建设展厅。原矿石运输及卸装建筑有三片红砖砌筑的主墙,屋顶仅剩下木构架,较有构成感,通过将墙体加固后,加建新的墙体,形成围合性的展陈空间。新空间屋顶为钢结构顶,在原坡顶以下,朝东面(村落方向)形成落地钢构玻璃界面。建筑原屋顶结构替换为钢架构形式,延续坡顶形态,加建支撑钢柱落地,与原红砖墙体咬合,及承担顶架货载,同时也是对老墙体的加固保护。在建筑东面营造钢架露台,为访客提供休闲空间。室内陈列展示梁平地区生态建设的成果,采取现代的展陈方式。

(5)户外体验空间的更新

生态建设展厅左侧有一块空地,原为堆放废矿石的区域,我们将其营造为一处户外体验场所。依据场地特征,以红砖铺就,辅以草粒种植,形成多台阶露天台地,在地面材料上与遗址形成呼应。同时以生态建设展厅原建筑倾斜的动态特征为依托,现场竖立菱形钢构架构筑物,以锈蚀钢材进行焊接,形成顶部多层次,韵律感强的形态特征,强化场地的工业感。场地中设置多处采矿机械,如矿车、采矿发动机等工业构件,强化历史记忆,形成露天展场,丰富访客的感官效果。座椅设置其间,游人拾阶上下,光影散落,乡间工业遗址的氛围油然而生。

(6)河道的梳理

遗址中一条自然小溪穿流,鉴于整个遗址空间的完整性及体验性,将其进行生态性整治。治理工作主要体现在河岸,适当将 溪流拓宽,形成最小宽度达到4 米,便于夏天的暴雨来临溪水能够安全通过。溪岸将采用当地毛石砌筑,形成自然蜿蜒,或宽或窄的状态。在溪流靠原桥上建筑的位置设置一处亲水空间,以红砖为主要建造材料,以地形为依据,形成富有变化的台阶亲水口,同时在溪流中植入石汀步,以连接北岸的上岸台阶口,以此也增添了穿越溪流的游览线,强化了体验的趣味。溪流中设置三处滚水坝以蓄水,形成完整的山泉水面,夏日,成为孩子的溪水场。

六、总结

纵观巴渝地区,处于乡间的工业遗址数不胜数,特别是三线建设遗留下来的厂矿企业数量众多,但现今多遗弃,也渐渐成为遗址废墟。各地区各个时期的小型工业遗存更是数量庞大。这些遗址、废墟,都是地区各个时期发展的历史见证,文化记忆,同时更是闲置资产,如何转变思想、转变认知,对其进行理性、科学盘活,成为摆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理应得到各方的重视。

猜你喜欢

废墟遗址空间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废墟”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辽上京遗址
空间是什么?
废墟里的救赎
创享空间
千年遗址 追寻炎帝足迹
街头的废墟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