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及对策
2021-12-02范逸峰茅晓红高晓伟
范逸峰,汤 辉,茅晓红,高晓伟
(浙江中天纺检测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419)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社会各界都意识到资源消耗已经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各行各业,即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减少能耗。纺织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需求量比较大,主要作为生活用品。如果将生态环保融入该领域,便可以促进生态纺织品的发展,继而推动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提升。目前,生态纺织品已经开始在纺织品行业蔓延,各类技术也不断被研发。然而,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相应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究,才能提升生态纺织品检测的质量,避免纺织品行业在生产等环节对环境造成危害。
1 生态纺织品的概述
1.1 概念和发展
生态纺织品是指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以及废弃全过程中,对环境以及人体没有伤害的纺织品[1]。其代表着全球消费以及生产的新潮流,也体现了发达国家从绿色壁垒对进口的限制。生态纺织品有4种含义:(1)材料具有可重复利用且再生性;(2)在生产或者加工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3)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消费者的安全产生威胁;(4)废弃之后可以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生态纺织品是基于经济全球化以及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产生的,是纺织领域的一大飞跃。其根本理念就是生态、健康,是新生代的一种纺织品,既考虑到人们对美和舒适的追求,又将健康融入其中,且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2 检测内容分析
目前,我国在生态纺织品领域主要检测四大内容。
(1)对甲醛的检测,在检测甲醛时采用的是分光光度法,整体操作比较简单,重复性强,且检测效果比较好。(2)对禁用的染料进行检测,根据禁用染料的特征可以分为致癌性染料以及致敏性染料,致癌性染料主要检测纺织品中是否包含芳香胺类致癌物质,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检测。致敏性染料就是易导致人们过敏的材料。总之,要通过严格的技术检测,保证生态纺织品相关物质含量在既定的标准内。(3)农药残留物。对于一些毛制类的生态纺织品,在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为了避免寄生虫或者微生物对毛织品原料造成破坏,会使用杀虫剂等药剂,在后期若没有彻底处理,导致人体直接接触,就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如过敏,因此,需要严格检测农药残留。(4)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工厂所排出的废水大多都进入了水源中。比如一些化学试剂,如果在制作棉麻等作物时应用这类水源,会使纺织品原材料中出现过多重金属,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威胁。
2 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
2.1 环保意识以及观念较为淡薄
我国纺织品分类的依据是纤维原料、加工工艺以及织物的组织结构等。在项目的检测方面,和国外也存在较大差别,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有害物质必须进行检测,在环保法规方面缺乏完善性,也让部分纺织企业钻了空子。比如由于没有硬性规定,一些纺织企业不重视环保,仍然使用一些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材料,且以低廉的价格售出,以获得收益。这样的企业在纺织行业不在少数。虽然国内也在不断开发和生态纺织产品相关的一些材料,比如PLA、Modal纤维、牛奶纤维,但整体规模不大,还并未彻底普及[2]。
2.2 未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纺织品检测制度
相关职能部门在检测生态纺织品时关注的重点不同。有些部门关注的是产品本身,有些部门是从产品的原材料出发,进而不同部门检测出的生态纺织品的结果不同,也很难体现出生态纺织品的质量。归根结底,和相关职能部门并没有建立一个较为统一的生态纺织品检测制度有关,比如没有明确生态纺织品检测的内容、项目和流程,加上各个产品的标准不同,工作人员无法较好地对其进行认知,影响了生态纺织品检测的效果。
2.3 缺乏较为完善的检测标准
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检验协会提出了纺织品生态标签,其关注的是纺织品本身。标签分为3种,分别是“Oeko-Tex 100”“Oeko-Tex 1000”“Oeko-Tex 100+”,代表产品的生态性能被国际市场认可,可以为厂家树立良好的形象,提供更多销售机会。欧盟也提出了生态标签,主要涉及纺织品的原料、生产、产品本身的耐用度等方面,后者比前者的要求更为严格。对于一些长期出口的纺织品企业而言,会更加注重这两个方面的检测报告和标签。但是,对于一些在国内销售的企业,因为我国生态纺织品的生产标准较低,和国际化要求相差较大,在检测的内容和项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化,总体缺乏较为完善的检测标准。
2.4 检测设备以及技术比较滞后
我国在生态纺织品的质量检测方面还远远达不到国际的标准,这和我国缺乏先进的仪器、技术、方法有很大关系。比如一些检测技术缺乏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企业在添加新的仪器时过于保守,缺乏前瞻性,一些具有专利的生态检测科研成果并没有及时转化。此外,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为落后,还在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检测,很难满足生态纺织品质量检测的需求。
3 提升生态纺织品检测质量的策略
3.1 增强纺织企业的生态意识
纺织企业缺乏环保意识,生产一些劣质的产品在国内销售,影响了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纺织品的品质。首先,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纺织企业能了解生态纺织品发展的意义,逐步树立起生态意识。其次,相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纺织品质量指标,定期对纺织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检,不断提升纺织企业对自身产品的要求,保证产品美观以及实用性,提升产品的安全性。最后,可以对积极制造生态纺织品的企业提供支持,比如贷款方面的支持、税收方面的优惠等,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纺织品发展氛围。
3.2 完善生态纺织品检测制度
对当下生态纺织品检测制度进行完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生态纺织品检测的内容,包含甲醛检测、禁用的染料检测、农药残留物检测等。相关部门应根据生态纺织品检测的标准对其中的某些条例进行修正和完善,如生态纺织品对短链氯化石蜡以及邻苯基苯酚的限制较多,需要比原有的标准低3~5倍[3];从类别上划分,将新生态产品的耐水色牢度从原来的3级别提高到了4级别。另外,还融入了关于有机棉产品的转基因生物测试的项目,要基于新标准重新研究,明确、细致地阐述需要检测的项目类别。(2)对生态纺织品检测的流程进行规范。除了要满足相应的数量需求,在检测过程中,还要对一些通用且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纺织品进行选择,提升检测的价值。如先选择生态纺织品,了解该类品种的检测要求和标准,再按照pH检测、禁用染料、甲醛、重金属、氯苯酚、色牢度等依次进行检测。(3)建立奖惩机制,通过绩效考核来对检测人员实施奖惩,促使检测人员积极学习新的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检测的内容和工作的要点,提升检测效率。
3.3 向国外看齐,逐步统一检测标准
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生态纺织品主要针对的是一些中低端市场,在安全性以及质量的检测上不够重视,使生态纺织品难以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健全现有的检测标准体系。首先,国家的职能部门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国际的标准,制定出具有权威性且通用的检测标准。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应用相关技术,积极向国际标准靠拢。其次,某些部门也应该根据地区的发展情况,制定区域性的标准规范。比如像国外对于羊绒制品就缺乏较为明确的标准体系。相关部门需要自我完善,不断提升我国在检测方面的能力,建立适合我国生态纺织品发展的特色化检测标准。
3.4 引进国外先进的软硬件设备,为检测质量提供保障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生态纺织品的发展,需要密切关注国际上关于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制定,积极将国际上的先进技术或者是设备引入国内。在国内,也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一些适合我国检测的技术,提升我国纺织品在检测方面的能力。
3.5 加强国内外机构合作,建立中国检测标准的品牌
在国内,纺织品生态检测机构发展是参差不齐的,无论是检测的设备还是方法都未统一,且和国外相比,整体比较落后。因此,需要加强国内外关于生态检测机构的合作[4]。通过构建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使得一些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在行业内传播,逐步打造一个中国检测标准的品牌,促进我国生态纺织品进一步发展。
4 结语
生态纺织品是基于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所提出的,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纺织品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率,而生态纺织品检测可以直观地查出纺织品的质量问题。因此,针对我国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制定明确的检测标准和检测制度,加强和国内外机构的合作,提升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