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乡村振兴战略模式研究
2021-12-02邢台市委党校李丽荣谢秋爽张永娜刘素娟
邢台市委党校 李丽荣 谢秋爽 张永娜 刘素娟
一、邢台乡村振兴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邢台市制定了乡村振兴任务书,全面统筹“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走发展“四个农业”的路径,即科技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绿色农业。通过外化环境、内化改革、内外兼修、综合治理的方式,加快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振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全市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在各项工作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邢台市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乡村振兴遭遇人才瓶颈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人才兴,则产业兴。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不仅需要某个领域的专业型人才,还需要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能融会贯通的服务在农村一线的复合型人才。调研显示,2020年邢台人才资源总量不到2万人,仅占全市人口的3.6%。每年邢台的大中专毕业生将近有2000人,但毕业学成后回市人才中心报到的年均不足百人。全市人才总量不足,投入到农村特色产业生产经营当中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邢台事业单位人才分布较为密集,而农业工业等一线生产的专业人才较少。市属人才中八成的专业人员都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直接为农业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占比不到一成。事业单位人才主要分布于教育卫生方面,相对而言对农村生产力的拉动贡献意义较小。并且邢台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农村房屋空置率高,留下的多是思想相对落后的老人,难以成为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对象。
(二)邢台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邢台的支柱性产业一直是以钢铁、煤炭、水泥和玻璃等原材料重工业产业,仅市区周边就有130多家燃煤企业,还有3家电厂、2家焦化厂、2家钢厂企业和40多家玻璃企业,这些企业每年的燃煤量达1800多万吨,约占全市的70%。这样的产业结构导致了邢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消耗资源高、生产成本高、造成的环境污染高但得到的利润低等一系列问题。数据显示,第二产业的发展仍在升高,农业的发展有所下降,服务业则持平,因此,邢台产业结构急待优化。通过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提高现代农业和服务行业发展。另外,邢台乡村只依靠传统农业进行生产的农民较多,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比较困难,传统农业消耗的时间精力多,产出和获得的利润少,应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借助合作社和产业化联合体等方式来发展农业,不仅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农产品的供给,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休闲农业的发展则可以有效促使乡村产业由单纯的依靠第一产业转变为一三产业并重,由于第三产业对服务人员的需求增多,还可以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村民收入,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基层管理制度需要健全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城乡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趋近于城市居民,虽在乡村也建立了人们日常所需的基础设施,但由于管理力度不足,缺少完整的监管机制,导致这些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的损坏或是过于陈旧也无人更换,并没有办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调研中发现,邢台部分乡村的道路,公共设备与绿地刚刚建成没多久,就遭到严重的破坏;许多小区小花园或是村里文化活动中心的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妥善维护,经常出现损坏和荒芜现象。许多部门将建设作为自己的业务重心,很少与乡村居民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建设安排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进而出现管理和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另外,乡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没能全面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仅仅靠最低生活保障满足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还要加强乡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
(四)基层党组织价值得不到发挥
从邢台农村情况来看:很多农村的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价值没有激发。一些党组织认识不到位。说到乡村振兴第一步就是促进农业发展,并且认为这是一项风险大、周期长、发展水平不高的工作;或者认为乡村振兴存在很多不可把控的问题。很多党组织的思想工作限于形式。对于支部配置,村干部综合素养根本达不到乡村振兴新形势要求;部分党员只顾个人,没有带动群众一起致富;部分党员缺少专长,很少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让很多地方群众对组织缺少依托感与信任感;部分党员干部缺少维护群众利益、服务群众的观念,民主作风不强,法制观念欠缺。这类问题弱化了党组织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三、邢台市乡村振兴优化建议
(一)打造邢台人才绿色通道
当前,要充分发挥人才引领支撑作用,走人才主导产业的良性发展之路。邢台要建立完善本地人才库,通过传统的社区走访与现代化信息平台相结合的模式,吸纳更多的本地人才包括在外打拼的人才进入“人才库”,增强区域内部人才的交流与互助。只有在充分了解本地人才资源的分布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的出台符合本地特色的人才政策。用人方面大胆创新,提拔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能力有理想的青年干部,向基层组织涣散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派出青年第一书记。青年第一书记具备学历更高,敢于创新,活力充沛,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年轻视角。注重凝聚乡贤力量,为在乡乡贤搭建干事平台,帮助其投身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中来。逐步提升农民的思想觉悟,可以通过参观学习的方式学习现代化农业知识,并与优秀的企业开展合作,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开设相关的农业经济课程,加大农业知识宣传力度,逐步提升农民的专业化水平。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健全人才弹性流动机制,在结合邢台城市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上,明确目标,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宗旨,通过鼓励人才技术入股和高薪聘请等方式,吸引各方面人才投身到农村特色产业的建设中来。
(二)优化产业结构振兴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要大力优化现有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打造特色产业链。着重加强特色种养、特色工贸和家庭手工业等,促使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借助自身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借力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首先,结合邢台各乡村的自身特色,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实现乡村产业多样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文化旅游主要以当地的一村一馆依托,弘扬传统文化,吸引游客观光促进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主要以当地的自然风光为主,欣赏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助力乡村环境保护;农业旅游主要是指休闲农业,集观赏、采摘、有机种养等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在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可以提高农业附加值。其次,乡村工业在发展中也要注意到合理利用生产资源,避免生产耗能过多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全面优化邢台乡村的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振兴邢台乡村产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三)健全乡村保障体系与管理体系
健全邢台乡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要遵循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规律,既要有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要保障居民的最基本权益。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建立乡村社会保障基金,解决乡村社会保障金不足的问题,确保乡村居民可以享受到平等权益,享受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其次,从邢台乡村的实际出发,为当地居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邢台乡村地区,部分贫困居民由于年龄的增长,农业生产收入满足不了生活的最基本需要,各级政府应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给予救助,使他们享受到最基本的生存权益。邢台乡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所以在加强乡村社会管理时,应突破管理主体单一局限,实施多元化管理主体,使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企业和农民等都参与到乡村社会管理的实践中来,拓宽管理资源的获取渠道,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乡村社会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四)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
把基层党组织作为贯穿乡村振兴的主线,建立“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基层党组织+产业”、“基层党组织+集体经济”等多种社会管理模式。要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行动与思想觉悟,就需要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基层组织就是农村的引路人。鼓励发展乡村集体经济,鼓励人才“回流”农村,复兴农村发展活力,寻求乡村经济增长点,避免乡村衰落的情况。复兴传统乡村文化,深化基层党组织的文化建设,各级党组织要增强复兴乡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发展规划与文化保护机制,落实乡土文化教育,为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