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海洋经济发展重要论述内涵探析

2021-12-02宇,张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

贾 宇,张 平

(自然资源部 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北京 100860)

海洋是人类所依赖的食物、能源和矿产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生产、交通、健康、休闲娱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1]地球已经并仍将面临从世界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到能源、自然资源供给和医疗服务的改善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临海国家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之一,“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1]。

一、习近平海洋经济重要论述产生的背景

从经济学视角研究海洋问题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西方国家。[2]在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于1978年倡导设立“海洋经济学”学科及其专门研究所。1980年7月,第一次海洋经济研讨会召开之后,海洋经济一词开始广泛出现在各种专业论文中,程福祜等(1982)[3]、张海峰(1984)[4]、权锡鉴(1986)[5]等学者开始对海洋经济进行定义。21世纪以来,海洋经济概念逐步显示出从陆域经济体系的附庸到与之对立的新的经济体系,以及综合考虑海陆经济一体化因素的概念升级过程[6-7]。2003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将海洋经济定义为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8]历年的《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从统计角度基本延续了这一内涵。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海洋意识的提高,“蓝色经济”理念形成。姜旭朝等(2010)认为蓝色经济是对海洋经济发展诸多思想的综合,在时间上强调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海洋资源的公平分配,在空间上强调海洋以及海陆经济布局的优化。[9]在当前蓝色经济提出的现实语境下,多数强调的是海洋生态文明和海洋经济发展的一种平衡。[10]本质上,无论是海洋经济还是蓝色经济,都是从一般经济中分化出来的概念[11],它的提出和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管理需求意涵。

在实践中,海洋经济议题天然地内嵌在海洋开发和海洋治理之中,其重要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体现。人类的海洋生产活动源远流长,中国人从古至今从事渔业生产、晒盐、海上运输,发展了传统的海洋经济和海洋管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洋经济工作迅速起步。1950年2月6日至13日,中央食品和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渔业会议,确立了“先恢复后发展”和“集中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1952年10月17日,中国第一个大商港——塘沽港一期工程完工并正式开港。[12]然而,彼时的海洋开发是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背景下进行的,新中国的首要任务是防止来自海上的外敌入侵,保障海洋安全。1953年初,毛泽东在视察武汉时曾提出:“我们要把祖国的海岸线筑成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13]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就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标志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01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1]2017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14],标志着中国进入海洋建设新征程。

从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浪潮看,世界强国的发展都顺应着从陆到海、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的轨迹,“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都是依靠海洋走上发达之路,海洋特别是港口都为其成功发展和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15]。进入21世纪,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被多数国家列为优先发展领域,制定各种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海洋经济的构成也从单一资源型结构转变为海洋油气、海洋石化、海洋新能源、交通运输、船舶、滨海旅游、海洋服务等多产业共同发展的复合门类。

世界各国海洋经济发展各有千秋,但在国民海洋意识普遍得到增强的背景下,也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同性。一是海洋总体开发格局由过去的低端、低效、低层次开发转变为高层次、多维度、现代化的海洋开发,开发领域也由过去的“浅、粗、广”转变为“精、细、深”。二是人们从陆域经济的发展中得出经验和教训,海洋可持续化发展意识显著增强,发展稳定性、持续性、环境友好度成为重要衡量标准。三是海洋经济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集效率、公平、开放、共享、环境友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方式成为主流。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可燃冰、潮汐能、生物能、温差能等清洁能源被众多国家积极开发、利用,海洋新兴产业对地区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自2012年以来,欧盟蓝色经济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稳定在1.5%左右,就业从2015年的1.8%增加到2018年的2.2%以上。[16]在中国,与海洋相关的产业保障了3500万人的就业,海洋经济在2019年突破8万亿元。[17]

综上,从海洋经济问题在学术领域的探讨,到新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阶段的演变,再到海洋经济全球竞争的时空背景,为习近平观察、思考海洋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源泉。

二、习近平海洋经济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

习近平对发展海洋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敏锐深刻。20世纪90年代在福建工作期间,他便明确地指出,闽东的优势在山海。山区如何发展、海洋怎么发展,山海如何协作,为他提供了实践样本。[18]习近平十分重视海洋对缓解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难题,促进地方发展的重大作用。主政福州期间,提出了“海上福州”的规划。他认为,福州的优势在江海,福州的出路在江海、希望在江海、发展在江海,丰富的海洋资源不可忽略。[19]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多次强调提高海洋经济意识的重要性。2000年6月,习近平在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调研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情况时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是福建“十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彼时福建省海洋第三产业规模较小,第二产业相对落后,习近平认为发展海洋经济首要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要把发展滨海旅游业摆在重要位置,着重培育和发展海洋生物工程、海水综合利用及海洋盐化工业、海洋工程、海洋油气业、海洋能源利用等海洋经济中最具产业前景的领域,要加强科技与海洋产业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海洋研究开发、成果推广的科技水平,避免低水平的重复,促进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20]习近平对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谋划,也体现了他对陆海联动性和整体性的思考。比如,福建在产业发展空间上建立起海岸带、海岛、近海、外海多层次的开发带。在重点产业培育上,以开发港口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港口工业和滨海旅游,并完善港口城市体系建设。习近平的相关论述和在他指导下的地方实践体现出他对沿海地区如何利用海洋实现追赶超越的深刻思考和对海洋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站在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总体性的双重高度上,将宏观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履新浙江省委书记不久,习近平就提出浙江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我省实施海陆联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客观要求;是加强‘长三角’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大举措;是拓展发展空间,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21]关于如何发展,他认为应以规划为先导,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港口城市为依托,以港口建设和临港工业为突破口,加快海洋资源综合开发。[22]2003年7月,习近平在总结浙江经济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指向未来的八项举措——“八八战略”。“八八战略”是一套系统完整、逻辑严密、操作性强的思想体系和发展方法论。其中,关于海洋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强调发展的同时,他也十分重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性,认为海洋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海运业、海洋旅游业等就业容量大、发展前景好的海洋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22]2006年在舟山调研时,习近平强调,“发展海洋经济,决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定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全面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23]。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关于海洋经济的重要思考和总结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论述。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关于海洋经济,他说,“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要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1]

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久久为功。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新时代,海洋经济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高质量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根本遵循。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24]2018年6月,习近平在考察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时指出:“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24]2019年10月15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25]无论是两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还是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对海洋工作的批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涉海内容等,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具体体现。

三、习近平海洋经济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

习近平关于海洋经济的重要论述,是在特殊的世情、国情和海情的背景下,通过深入、反复实践凝练的思想精髓,包含中国应该如何认识海洋经济、如何发展海洋经济、如何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如何处理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的统筹,以及如何与世界一道发展海洋经济共享成果等内容。习近平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总结起来就是向海而兴的海洋发展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思想、陆海经济统筹思想和海洋经济互利共赢的合作思想。

(一)向海而兴的海洋发展观

向海而兴的海洋发展观核心要义是充分认识和把握海洋在国家和地方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开发和利用海洋既是人类走过的道路,也是并仍将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习近平认为,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利在千秋万代的战略任务。对海洋经济工作的重视,是他指导沿海地区经济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的体现,更是他把握当今世界海洋发展大趋势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在宁德工作期间反复强调山海协作,还是在福州工作期间提出海上福州,无论是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期间亲自谋划地区海洋经济发展道路,还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海洋强国建设的密集部署,都体现了习近平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海洋发展观。

(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长期来看,在我国整体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在全球海洋科技、经济竞争加剧的趋势下,海洋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海洋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整,既要对传统海洋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也要对新兴海洋产业进行支持和鼓励,优先发展海洋支柱产业,进行合理布局。[26]以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海洋新能源利用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具有发展潜力大和科技含量高的特点。针对我国海洋新兴产业规模小、核心技术掌握水平低的现状,习近平提出,要“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海洋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在海洋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科技发展要突出创新的带动作用,要让关键技术和装备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习近平强调,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要搞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1]

(三)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思想

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保障。习近平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前瞻性地强调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27]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当今的中国既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步伐,还要兼顾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习近平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多次强调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洋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决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在具体的治理思路上,习近平强调,“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1]习近平基于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的清晰认识,提出了解决二者矛盾的方案,即通过海洋经济绿色发展践行生态文明理念,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陆海经济统筹思想

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理念,陆海统筹是我国在发展思路上做出的历史性转折,是国际海洋开发大势和我国陆海发展的具体实际综合影响下的产物。从比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陆海统筹发展是涵盖陆地和海洋两大地理板块、关系到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的战略性命题。陆海统筹中的“陆”是指我国主权范围内的陆域国土,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和湿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陆地领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47条明确“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第248条规定“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无居民海岛所有权”。“海”的含义比较广泛,包括作为领土组成本部分的内海和领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47条的“海域”既属题中之义。具有“准国土”性质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也属“海”的范畴,我国对其中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对一些活动享有管辖权。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是不属于任何国家主权的“公地”,我国的企业和组织已经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多块具有专属勘探权的矿区。这些“陆”和“海”都是海洋经济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

陆海统筹就是立足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对陆地和海洋国土的统一筹划。[28]实践陆海统筹的核心地区就是海岸带地区,在我国通常指沿海省份、直辖市及其邻近海域。我国海岸带区域展现出人口和产业活动持续集聚的动态过程。2018年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5人/km2,而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则为471人/km2。[29]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国际环境的严重影响,202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仍达到了80 010亿元,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9%。主要海洋产业稳步恢复,除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盐业外,其他海洋产业均实现正增长,展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其中,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化工业取得较快增长,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实现恢复性增长。[17]

实施陆海统筹,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海洋意识,进一步提升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生态环境在国家发展战略和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真正实现陆海一盘棋。陆海经济统筹的核心是通过海陆资源开发、产业布局、交通通道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协调一致,促进海陆两大系统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增强国家对海洋的管控与利用能力,建设海洋强国,构建陆地文明与海洋文明相容并济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五)海洋经济互利共赢的合作思想

从破解海洋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全球性问题看,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从海洋孕育着发展契机的角度看,坚持互利共赢,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民。海洋本身是互联互通的纽带,习近平指出,从古丝绸之路到航海时代,交通推动了经济融通、人文交流,使世界成了紧密联系的“地球村”。[30]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尼访问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从全球范围看,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文化等合作日益紧密,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31]这一极具创意性的海洋大合作构想得到全球范围的高度关注,受到广泛欢迎。

海洋经济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洋港口建设和海洋航运成为沿岸国家加强海上合作的重点领域。2018年12月3日,习近平在葡萄牙《新闻日报》上发表的题为《跨越时空的友谊 面向未来的伙伴》的署名文章中指出,“我们要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鼓励双方加强海洋科研、海洋开发和保护、港口物流建设等方面合作,发展‘蓝色经济’,让浩瀚海洋造福子孙后代”[32]。

同世界一道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沿线国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切入点,也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向海发展的工作重心。当前,沿海地区都在抢抓战略机遇,加强对外合作,发展向海经济。2017年4月,习近平在视察广西时强调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举办,旨在为世界沿海国家搭建一个开放合作、共赢共享的平台。习近平在贺信中说:“希望大家秉承互信、互助、互利的原则,深化交流合作,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海洋经济发展成果。”[25]

打造向海经济、开放合作共赢、共享海洋经济发展成果,凡此种种,体现了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交流互鉴中共谋发展的战略格局和对海洋经济外向性特征的把握。

四、习近平海洋经济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海洋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发展的同时,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中国管辖海域内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持续增大。为提高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效率,2018年,国务院取消围填海地方年度计划指标,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为加强陆海统筹,注重长效机制设计,将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以协调陆海功能分区和生产力布局,严控用地用海规模。

在习近平的持续关心和关注下,他曾经工作和调研过的沿海地区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海洋经济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福建始终以海洋强省为目标,不断完善政策配套和区域协作,科学开发海峡、海湾、海岛资源,持续推进海洋示范区建设,人均海洋生产总值走在全国前列。山东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全力打造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蓝色粮仓等载体和工程。浙江充分发挥海岛、滩涂、岸线等资源优势,基本形成以建设全球一流港口为引领、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以科技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支撑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海洋生产总值逼近万亿元,逼近海洋强省第一梯队。广西紧扣向海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成为面向东盟的开放窗口和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陆海大通道,“十三五”期间,广西海洋经济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海南省积极把握自贸港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以拓展蓝色空间为依托,统筹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海洋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了27.8%。

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自身条件和外部因素都将发生显著变化。一是超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或中速增长将成为海洋经济新常态,部分产业对环境和生态的压力濒临临界状态,传统海洋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将会进入关键期。二是伴随着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的海洋制造业、资源产业、服务业将会孕育和崛起。此外,世界海洋强国在海洋新资源利用方面加速布局,企图继续保持对新兴国家在科技和新兴产业方面的压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十四五”规划体现了习近平向海而兴、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陆海统筹、合作共赢的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理念,标志着中国海洋事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五、结 语

习近平海洋经济发展重要论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海洋强国战略、海洋发展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这些重要论述立足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经验和实践,揭示新时代海洋经济发展新特点,提炼和总结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海洋经济的重要论述及其深刻内涵,不仅从战略层面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还从实践层面提供了具体发展思路和方法,为我国进一步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通达胜利彼岸的理论保障。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教师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