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2021-12-02陈秀明
陈秀明
(漳州市埔尾中心小学,福建 漳州 363000)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日益得到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设计中逐渐加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改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必须从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便于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小就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一、创新教学理念
为了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与发展,首先需充分理解教材的中心思想,明确教学目的,并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有准确的掌握,这样才能找到一个克服重难点的突破口,这是对教材进行正确处理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应客观地对待教材,在正确运用教材的基础之上要对教材有所突破,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运用现有的教材栏目进行教学资源的充分探索与开发。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及研究,学生就具体的问题情境展开探索以后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知识的含义,提升自身道德与法治的素养。同时,教师应对案例进行不断优化,合理设置相应的问题。此外,教学活动还应与教师、学生、学校和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师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教学观,结合师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充分探索地域性教学资源,将教材的严肃性与教学的活泼性进行有机统一,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社会生活的持续变化性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一课为例。这一课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一道理,如果想要建立一个文明、和谐的班集体,班级中就要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班规。教师可采取主题班会的方式开展这节课的课堂教学,首先,让学生进行开放式的交流,讨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班级中存在哪些不和谐或让人不适的情况,让学生畅所欲言。其次,开展小组讨论,对前面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总结出几条行之有效的建议,并对这些建议进行综合整理,保留可操作性强的十条建议。最后,在课堂上公布讨论好的十条建议,再让学生进行表决,将表决后的结果整理成一份完整的班规。制定班规的过程是一个集体决策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且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最后将讨论后的班规贴在墙上,充满了仪式感。这一过程是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制定的班规,学生更愿意遵守和维护,这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可让学生对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深刻认知。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意识到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需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达到“乐学”的目的。比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我很诚实”这节课的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辩论赛,主题为“诚实是最宝贵的品质”,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而在讲解完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不一样的你我他”这一课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演讲,让学生讲述一下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明白自己的缺点,发现他人的优点,对待自己与他人应保持客观立场,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的教学氛围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显著地提升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不能忽略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应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敢于提出问题,对于意义较重大的问题可以相互讨论、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反思与自我改变,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三、增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按照教材一成不变地教学,应当将枯燥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结合实际生活营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能够进行实践运用。
为了在课后进行拓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研学活动。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际的交通状况调查,到城市的路口观察信号灯的变化及车流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促进学生养成遵守社会规则的好习惯。
四、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弘扬、培育和践行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能完成,还需要拓展一系列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结构进行合理完善,注重对本学科教学形式及内容的丰富。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中,法治教育的内容尤其多,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高年级的小学生更能理解法治的重要性,要培养他们自觉遵纪守法、遇事找法、用法治思维思考和做事的意识,达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教育与德育融为一体的目标。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讲解前,要将教材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这样一来,所讲述的内容才有真情实感,对学生来说更有说服力。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带领学生一起投入课程的学习中。每位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方式各有不同,比如,在讲解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中“宪法是根本法”这节课时,有些教师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进行讲解,有些教师通过“找不同”、情景剧的方式进行讲解,还有一些教师利用新闻、媒体资料等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宪法的权威性。此外,学校需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不断丰富法治教学手段,如在每年宪法日举办晨读活动,拍摄相关照片进行宣传;还可以举办与宪法相关的活动,如“制作宪法宣传手册”“宪法故事会”等。这种丰富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法治意识,让学生理解生活离不开法律的道理,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提高。
教师还应对原有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丰富与发展,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加深刻的知识内涵、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提升,这是进行学校教育时需关注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时,应基于小学教育的实际培养目标,将教育工作与之结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及实践,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