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2021-12-02吴红英
吴红英
(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学校,辽宁 沈阳 110015)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学习的基础部分,在目前互联网技术普及广泛的情形下,绝大部分的行业都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也可以说绝大部分的行业都需要用到计算机,所以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是当前每个学生的所必备的技能。但是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可能是由于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设施落后,所以教师要加强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学科的研究,并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以此来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1 当前的就业背景
目前我国人口越来越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也是数不胜数,所以相比之下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非常大。如今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相应的有多种多样的工作大量涌入,但是不论是何种工作可以说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运用。而且虽然工作类型多种多样,但是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却有限,在同一行业中的竞争力却很大,所以学生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素养。基于此就业背景下,老师也要查找原因,寻找措施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策略,使中职学生能够内化计算机知识,从而帮助提高其职业能力。
2 目前中职学生学习的现状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基础知识教学时,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不积极,上课集中度不高,并且有的学生在课上还昏昏欲睡。在实际操作课堂上,有的学生偷偷联网用上课时间来打游戏,来社交。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薄弱,学习基础不牢固,并且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效果因个人差异较大,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对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仅限于网络游戏,网络社交,而对以后对就职工作真正有用处的计算机知识了解的可谓少之又少。况且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自律性差,有消极懈怠的情绪。相比于各类办公软件的学习学生更倾向于娱乐应用的探索,基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讲座式”的教学,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中职教育期间,“讲座式”的教学不难见到,然而,现如今“讲座式”的教学普遍出现学生学习效率低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权,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从而不能自我发展。课堂知识量大,计算机的使用,让教学内容呈现的很全面,很多同学仅此拍照后期整理笔记,自然上课听课程度低很多。此外,课堂气氛容易使学生的参与量很少,从而会引起老师教学热情的下降,进而会使同学们更加失去听课的兴趣,从而使其恶性循环,让教学效率变低。死板的讲座教学,面对没有感情的电子屏幕,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别的吸引眼球的东西,从而忽略课堂学习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是大大下降。
3.2 实践操作占比小
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性学习另一部分是操作性学习。目前绝大多数的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时都是知识讲解占绝大的比重,然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老师要加大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操作课教学所占的比重。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最终考试也是在电脑上操作的,所以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是。非常必须的。有时同学在课上听理论知识理解的明白透彻,但是一到上机操作便不知道如何下手,有时将理论用于实践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老师要增加实践操作的课时,为以后学生在职场中进行计算机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
3.3 教材内容与学生需求不符
目前,虽然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的更新变化,但是其教材内容也不能够完全符合中职学生的需求,由于中职学生是专门学会某一项技能而找到工作,因此每个学生所具备的技能不完全相同。在学习计算机基础应用基础时,不同技能所对应的职业,在未来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的需求也不同,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计算机知识,学生的学习内容差异化与具体化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如今所有的中职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与其他学层的学生学的计算机教材内容一样,因此中职学生并不会在这门课程上获得优势,自然也不会在未来就业中获得优势。
3.4 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较普遍的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模式为,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室内进行讲课,然后实践操作去机房进行学习,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此教学模式故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在教室内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时,老师采用传统的讲座式教学,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并不能很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低下,长期就会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机房进行实践操作时,老师在演示完之后,学生并不会将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学习练习,而有的学生私自联网进行打游戏、社交、浏览网页等,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练习操作时间。老师要寻找方法解决上述弊端,例如在机房练习操作时,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下课之前要将题做完上交,并且老师也要加强课上的巡视[2]。
4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特点
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教学较其他高校教学不同,中职学校应该基于中职学生的特点来展开教学。中职学生就是为了学会某一项技能并以此来找到一份工作,所以中职学生对于学习的追求更在于学习的实际价值。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分为知识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知识性学习主要是学习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例如计算机有关概念、计算机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等。但是随着课标的不断改变更新,计算机基础中涵盖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所以中职学生的学习难度越来越大。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操作性学习对于学生日后就职的帮助性更大,所以教师要合理的分配知识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的比例。这并不代表计算机理论知识不需要学习,只是老师对学生操作性学习的学习要求更高,使中职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对自己更为有价值的内容。
5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创新策略
5.1 创新教材内容,使其与学生就业方向对口
由于目前能够体现“就业方向”的教材非常少,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创新教材内容,不同专业方向的中职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而此教材是根据学生专业未来的就职方向所需要具备的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而设定的。例如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则需要加强视频制作、图片处理等技能的学习与练习;对于音乐专业的要加强音频剪辑的学习;会计专业则需要加强Excel等数据处理应用的学习。这些都是与其未来就业的方向所匹配的计算机应用内容。老师要为不同专业学生专门编撰不同的教材,来加强与学生专业对口的知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们受到有用的高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变化而采主流应用,以此来使同学们认识到计算机系统的不断更新换代,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
5.2 不定期考查学习效果,夯实基础知识的学习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不到考试不进行复习学习,老师不提问不进行内容的背诵与记忆。所以老师在平时要加强对于已学知识的检查与考验。可以采用每节课上课前拿出五分钟的时间来对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进行一个简单的提问的方式,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已学内容巩固的效果。除此之外,老师也要不定期的举行考试,并对考试结果进行排名,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找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会为以后就业提供大大的便利。
5.3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就业的竞争力量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自然对计算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目前所学的计算机基础应用在以后职场中也可能会被新应用替代,所以中职学生单单只掌握目前的应用学习是完全不够的。学生要掌握的是学会探索分析的能力,在拿到一个陌生的应用时也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运用它。要在学习知识的背后,学到分析获得知识的思维能力,如此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随机应变。在计算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来提高学生未来在职场中的适应能力与社交能力,这对中职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非常大的意义。
5.4 采用分层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中学生也会有优劣区分,有的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会非常的进取并且思维活跃,而有的学生则一如既往的懒惰、不思进取,这样就会使学生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不同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效果也不同,对于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同学,可以提高对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要求,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计算机教学。而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则注重基础内容的教学与巩固。这样会使这个整体中的计算机学习的效果大大提升。如果整体盲目的采用同一教学策略,会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得不到更高的锻炼与提升,而且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却跟不上进度[3]。
5.5 加大操作练习的占比,为以后工作中计算机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重在操作练习,学生要对每一个应用都要熟练的掌握。并且也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各部分组成,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流程熟练掌握。有时某一部分知识在听理论知识时不容易理解,但在上机操作时便会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更好的吸收与内化。老师可以适当的调整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课程的课时分配。课上多加练习计算机操作,流利的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必定是未来就职中的加分项。
5.6 创新评价策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对于中职学生,不要采用传统的以成绩定论的评价方法,这样可能降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的进取心。老师要从学生的品德、课堂表现、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老师也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等多个方式来对学生的表现做整体评价,让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使学生找到改进的方向。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小组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与探索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在以后的就职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团结意识是工作中可遇不可求的品质,所以在学习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就职是最非常有意义的。
5.7 采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使学生切身体验计算机的便利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教学的改革,我国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如今网络学习逐渐被大家所接受,人们可以在网络中获得各种学习资料,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开展微课教学,直播教学等形式,也可以从网络搜集知名讲师的讲课视频给同学们播放,让学生们获得不同方式的知识灌输。老师也可以以网络为基础,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平时制作PPT与微课来供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学习计算机应用时就能体验到这些应用在生活中的作用。
6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的创新是每个老师迫在眉睫的任务,老师必须要加强对于此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来使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社会的需求,使学生们能够获得最为实用、最为高效的学习,使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能够为其以后在就业时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