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方法
2021-12-02张建平
张建平
(抚顺市国有清原满族自治县北三家林场,辽宁 清原 113300)
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已经成为林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松材线虫及松毛虫等害虫频繁发生。以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为例,其现已定性为病虫害疫区,松材线虫及松毛虫等害虫对当地森林质量产生了极大威胁。针对这一状况,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应该转变传统的防治模式,注重对病虫害发生原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无公害防治方法,充分保障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推动林业健康、持续发展。
1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 营林方式缺乏规范性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为有效推动林业健康发展,我国基于现有法律法规制定实施新型林业保护机制,同时也使营业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但是,在实际的林业管理工作中,其与相关政策法律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清原县林业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对树木的生长速度和高度较为重视,而对营林方式转变对植物生长造成的影响尚未有明确认识,导致营林管理模式在当地林业发展中的适应性不足,易造成对病虫害的防控不到位[1]。例如,我国相关的林业政策对科学营林方式中的树木种植密度等有相应的规定。但在当地林业管理中忽视了这一要求,致使林间通风透气效果不佳,进而造成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1.2 天然林数量减少
我国各地区在以往的林业经营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采伐天然林的方式获取经济利益,在社会对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形势下,原始林木资源遭受大肆砍伐,大量的原始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受到巨大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不足、林分结构失衡等。这种情况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害虫天敌生物数量减少,如山雀等各种鸟类减少。由于天然林数量减少,有益生物失去栖息地,进而导致害虫天敌的数量减少,松毛虫等害虫持续蔓延,最终成灾。虽然近几年,我国人工造林工程不断开展,但由于树木生长周期较长,生态系统恢复较慢,在短期内很难有效改善疫区的虫害现状[2]。
1.3 林地树木种类结构单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木材产品的需求量增大,部分林业产品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大肆开展单一品种树木造林活动,对森林系统的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在人工育林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人工林面积持续扩大,引发了林木结构搭配不合理等问题,无形中增大了病虫害滋生和传播的风险。例如,松毛虫成灾的原因就是单一林木种类为其繁衍取食提供了便利,导致疫情发生区域相对集中且危害程度较重,对林业资源产生了较大破坏。
1.4 农药配比使用不当
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仍是以喷施农药为主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化学农药具有杀灭效果显著、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优势,但近年来,由于部分林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管理观念落后,在利用农药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没有正确配比农药的剂量,而且使用方法不符合规范,导致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逐年较低、对环境的污染却逐年加剧。例如,有些管理人员为了一次性消灭害虫,故意增加农药剂量,虽然杀虫效果较好,但会对林区生态产生不利影响[3],如损伤树木、污染土壤、对其他有益生物造成伤害等,从而致使林区生态质量整体下降。同时,林业管理人员常年采用同种农药,长此以往,害虫会不断适应环境而产生抗药性,最终导致农药失效,无法控制害虫。
2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法
2.1 科学开展森林抚育和管理工作
做好科学的森林抚育及管理工作,有助于有效预防林业病虫害。首先,当地林业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人工造林工程,尽量选择长势良好、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树种进行栽植。同时,要避免大面积栽种单一树种,保证林间生物的多样性。例如,在种植树木的过程中,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进一步提高林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其次,应当做好育苗消毒工作,选择当地适当场所作为育苗苗圃,并合理控制湿度环境,以免发生苗枯病。最后,要强化林间管理,及时开展除草、施肥以及修枝剪叶等工作,将部分病枝和存在虫卵的病枝剪除,并集中处理,避免病虫害进一步蔓延。通过强化森林抚育、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新造林的抗病虫害能力,有利于防止疫区范围扩大。
2.2 完善林业病虫害监测机制
对于已经发生病虫害的疫区林场,应当引进先进的监控技术,重点对病虫害严重发生区域进行监控,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展趋势,为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奠定基础。因此,相关林业管理部门需加大资金投入,在虫害疫区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观察林木受灾和生长情况,对死亡林木及时进行挖除。同时,可利用无人机等对病害的发生程度及害虫的活动范围进行监测,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将疫区限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病虫害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另外,林业管理人员要实施跟踪调查工作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对疫区发生病虫害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基于病虫害监测结果,对其发展趋势和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制定符合现状的病虫害治理方案。
2.3 培养高素质的林业管理人才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依靠具有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在新时期,林业病虫害防治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传统的技术理论已经不能满足疫区控制的需求。因此,林业部门应当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向林业管理人员普及松材线虫、松毛虫相关的知识,使管理人员能够了解、掌握害虫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危害程度等,为防治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依据。同时,要使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无公害防治理念,尽量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遏制害虫和病菌传播[5]。此外,应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和方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详细及可行的防治操作方案,并在疫区周边村庄、城市等开展无公害防治宣传,提高民众的防治意识,保证疫区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2.4 采用绿色化治理技术
对林业疫区的治理,如果仍采用传统的农药喷施方法,则无法有效控制病虫害,并且部分农药具有毒性,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系统产生严重破坏。因此,林业部门及管理人员可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无公害防治思想,采用综合、绿色化治理技术。首先,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等,建造鸟巢,引进松材线虫和松毛虫等害虫的天敌,如白脸山雀、北红尾鸲、家燕等,可很大程度上缓解虫害成灾的现状。其次,利用微生物进行防治,如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减少害虫数量,而且不会对林木以及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有害影响。最后,利用无毒、无害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当前,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无公害生物、化学农药,其相比于传统农药,其杀虫灭虫效果更好,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当地林业部门应当进一步强化科技攻关,研发适合当地使用的新型生物、化学农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3 结语
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研究病虫害成灾的原因。尤其对于已发展成为疫区的林场,应当采取有效的无公害防治策略和手段,科学开展森林抚育和管理工作、完善林业病虫害监测机制、培养高素质林业管理人才以及采用绿色化治理技术等,尽量获得有虫不成灾的控制效果,保证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推动当地林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