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2卢爱青

乡村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农村

卢爱青

(中国共产党朔州市朔城区委员会党校,山西 朔州 036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指明了未来国家的发展方向,即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目前我国在推动乡村经济、生态、文化发展以及治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限制,要想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切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入剖析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1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1.1 城乡结构矛盾突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在城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劳动力、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而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

1.2 城乡机制存在差异

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初期多以牺牲农业用地获取更多的工业发展机会和城市发展机会,使得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逐渐由农村流入城镇,经济发展资源逐渐向城镇倾斜,乡村与城市之间逐渐拉开差距。近年来,虽然我国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但是,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首先,劳动力单向流入城市。改革开放为城市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会,城市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获得的经济效益也在明显增加,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其次,城乡金融差异化显著导致农村发展受阻。随着资本要素逐渐向城镇集中,城镇不断吸收大量资本,发展逐渐升级,而农村资本要素较为匮乏,农业产业相对于工业发展较为落后,且无更多的资本要素支撑,导致其发展困难。再次,户籍改革效果不明显。虽然我国在着力改善涌入城市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但是,由于部分农民获取经济来源的方式较为单一,且自身专业技能不足,导致其在城市中无法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其子女教育、从业安家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最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不深入。我国针对农村发展情况进行了“集中性土地”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土地改革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乡村经济发展得不到保障、土地得不到统一规划,这也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1.3 城乡资源配置失衡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发展逐渐成熟,城乡公共服务建设与社会资源配置失衡问题逐渐加剧。首先,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服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在农村保险方面,我国虽然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农村医保、养老保险等相关政策,参保体系也相对健全,但是,对部分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的疏漏,仍然存在参保不足的现象。其次,教育资源供给失衡。相对于城市教育来说,农村教育资金配置不足,教学手段改革创新不足,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当前,诸多优秀教育资源仍然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一定差距。最后,城乡之间医疗资源差异大。就目前情况来看,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优良的医护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医护人员层次相对较低,卫生服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与城市卫生服务人员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农村医疗设备建设仍然存在不足,执业医生队伍建设仍然有限,导致农村医疗服务滞后。

2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

2.1 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城乡空间

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下,乡村发展存在滞后性,在资源配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想破解这一难题,必须重视城乡规划引领,改变传统的乡村治理观念,切实优化乡村发展空间。首先,要坚持乡村可持续发展理念。政府各部门间要实现信息共享,共同针对乡村现存问题进行顶层规划设计,有效调整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功能互补,切实打造特色乡村,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1]。其次,要科学规划城乡区域空间。在规划城乡区域空间时,要依据地方地理位置,充分发挥出城市带动乡村发展的优势,突出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加强城乡道路建设、城乡经济互通等,以城市带动乡村发展。最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镇。在建设特色小镇时,要以乡村民族特色为基础,建设具有个性化的乡村风光。同时,要依据乡村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依据现实情况建设教育基地、卫生所以及管理委员会等,全面落实乡村治理措施。此外,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要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全面建设现代化管理体系,全面改善乡村面貌,切实实现乡村治理与城镇发展共同推进[2]。

2.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

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服务均等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农村的治理能力。首先,要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为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必须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而教育是提高农民思想认知的根本途径。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城市有效的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切实加强农村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其次,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推动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及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以乡镇为中心,建立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机构,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特困供养服务、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相互配合,形成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网络。最后,要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结合城乡医疗救助相关机制,建立乡村公共卫生所,切实提高农村医疗水平。通过构建城镇、乡村一体化卫生健康服务网络,持续深化城乡医疗一体化和分级诊疗制度改革。

2.3 加强文化建设宣传,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发展

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城乡治理主要建立在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及文明的基础上。因此,加强城乡文化融合建设、促进二者协同发展是促进乡村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根本。首先,要充分开发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新媒体等手段切实加强对乡村治理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并结合短视频、村委会等形式宣传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其次,要传承并弘扬农村优秀文化,切实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发展,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3]。最后,健全乡村建设管理体制。既要完善乡村环境治理与乡村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也要注重乡村文化与乡村人文的发展需求,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基点,更好地推动乡村与城镇融合发展。

2.4 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深化乡村治理改革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的加快,要消除城乡之间机制的差异性,切实建设城乡一体化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首先,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开展综合配套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消除城乡户籍制度的弊端。其次,要合理引导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再配置。最后,要加强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共财政体制,将教育、文化、经济等资源适度向乡村倾斜,吸引更多的技术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来振兴乡村[4]。

2.5 创新城乡要素流动机制,确立农村治理主体

要想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必须创新城乡土地、资本、人才等元素的流动机制,切实补齐农村发展短板。首先,要实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将农村土地集中建设成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并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农村劳动力资源,建设休闲农业与旅游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农村发展模式,从而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其次,要增加农村金融资源。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纳,通过土地承包、大棚蔬菜建设等提高农村吸金能力。此外,还可以充分开发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农业产品销售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切实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奠定基础。最后,农村要提高吸纳人才的能力。人才是农村建设的根本,因此,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要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切实改变乡村人才不足的窘境。可以利用乡村优势,吸引、鼓励外来人才到乡村创业,并吸引乡村劳动力返乡,通过对农村土地的集中分配与农村市场的生态建设,全力扶持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农村经济发展[5]。

3 结语

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需要根据乡村实际情况规划乡村治理路径,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与现代化治理体系,才能切实促进乡村与城市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融合》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