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暨首届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研讨会”述要
2021-12-02吴起民
吴起民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2021年7月3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暨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成立仪式”隆重举行。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欧阳淞,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党委副书记、校长董奇,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共同为研究院揭牌。成立大会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7月10日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暨首届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研讨会”。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师生共计130余人参加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晓兵、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学术顾问和特约研究员颁发了聘书。
程建平在致辞中指出: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暨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成立仪式,充分体现了北师大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庄严宣告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和奋斗成就;激励人心,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开创未来,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前进号角。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就是要整合学校优势力量,为思政课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学理支撑,为资政育人提供理论支撑。希望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能够凝聚人才,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推出一批有理论深度和广泛影响的成果,建设有特色有活力的党史党建学科。
徐青森在讲话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篇充满真理力量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北京师范大学依托学科优势组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可谓正当其时,希望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能够深入挖掘党史育人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有力支撑;深化党史党建理论研究,为党史学习教育做出积极贡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党史研究培养优秀后备人才,早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具有鲜明北师大特色的学术研究重镇、党史教育基地、新型高端智库。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总结了百年党史的历史主题与伟大成就,深度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与历史经验,擘画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这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政治宣言。“七一”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新思想、新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与理论贡献。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于深入研究党的历史、党的建设与加强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其一,深入学习与研究党的百年历史,树立正确党史观。“七一”讲话明确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百年党史的历史主题,运用“四个伟大成就”清晰地划分了历史分期,从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角度构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叙事,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党史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其二,科学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史研究,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进行历史研究,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应对风险考验、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支撑。其三,“七一”讲话是推进党史党建学科发展的根本遵循。贯彻落实“七一”讲话,必须从制度建设层面解决学科属性问题,确立党史党建学科的独立发展空间,从科研层面研究“七一”讲话的新思想、新论断,加强党史党建学科的学理内涵建设;从思政课建设层面推动“七一”讲话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党史党建学科对思政课的支撑作用。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党史党建学科担负着资政育人的战略功能,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支撑思政课建设、开展科研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进入新时代,党史党建学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首先,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外部机遇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必须面向这一最具特点的中国实际,把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作为题中之义。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解读中国发展奇迹的成功密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百年大党,不仅需要总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百年历史经验,还需要研究一个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建设问题。其次,解决学科属性与发展空间问题是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内部条件。党史党建学科具有相对独立的学理内涵和发展规律,应该从学科属性与制度建设层面上予以确认,赋予其独立发展的制度空间,避免党史党建学科处于各个一级学科的边缘性从属学科,解除党史党建学科发展的制度瓶颈。党的历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历史,党的建设是党汲取历史经验、解决历史任务的过程,二者相互支撑、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中共学”。因此,党史党建学科的融合发展是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拓展党史党建学科的内涵,形成一体化的培养体系、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必须增强学科共同体意识。在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进程中,必须增强学科建设共同体意识,既要从各自实际出发、挖掘红色资源、办出有特色的党史党建学科,又要重视合作交流与集体协作,避免千篇一律和重复建设,推动形成有序推进、协同互助的学科建设规划。进而言之,党史党建学科不仅需要解决学科属性、政策支持等问题,更需要加强自身理论与方法建设,提升学理性与科学性。与会学者从学科理论内涵、方法论体系、资料建设、学术规范等角度分析了增强党史党建学科理论与方法建设的路径,强调必须从党史党建学科自身的实际特点出发,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把多学科视野与本学科特质统筹起来,注重从自身实践经验中提炼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与规范。同时,加快党史党建学科一体统筹发展,有助于推动“四史”学习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与思政课改革创新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更是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党史党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二级学科的关系,树立“学科群”大视野,优化结构、改善布局,把“四史”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构建历史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