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集团化办学难题的“育才模式”
2021-12-02蔡月珍
蔡月珍 杨 静
2020年8月,扬州市广陵区育才小学携手育才东区校、东花园小学、工人新村小学、汤汪小学和湾头实验小学,成立育才教育集团,开展集团化办学。育才教育集团围绕“仁爱求真”这一核心理念,着力构建集团内部“管理互融、师资互派、教学互通、学生互动”和“资源共享、文化共育、质量共评、品牌共创”的新格局,以实现集团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互融共生是育才教育集团的办学关键,具体包括文化品牌、管理理念、资源品质和科研效益等方面的互融共生。
一、文化互融,品牌共生
集团化办学首先要凝聚集团力量,形成良善文化,打造集团品牌。学校共同体组建之初,各成员校需要从形式到内核逐渐形成统一的集团文化,为打造集团品牌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石。“仁爱求真”是百年育才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育才品牌远行的希冀。同时,育才教育集团各成员校也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不同的学校文化见证了不同学校的发展历程,影响着师生发展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学校共同体建设需要将特色化、差异化的学校文化有机整合,形成既能适应教育集团整体发展,又能观照每个成员校的全新学校文化理念。
在育才教育集团“仁爱求真”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各成员校合议集团办学章程,共同制订集团发展规划,合力推进集团科学发展。各成员校的学校文化既能体现集团共同的主体色调,又能凸显个性化的亮点。
二、管理互融,理念共生
集团化办学需要所有成员校共同协商,形成统一的理念,建立一个科学高效、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育才教育集团构建了由党委领导,总校长负责,各副总校长牵头,成员校中层人员及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的网络化联动机制。集团下设“一办四部”,即集团办公室、党建人事管理部、教师管理发展部、学生管理发展部和后勤管理发展部,实行“人、财、物、事”紧密型一体化管理。集团部门各司其责,共商共议,为集团发展献计献策。
为追求集团管理高质高效,育才教育集团从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是集团全体管理人员走进高校集中研修,更新理念,为实践赋能。二是集团党委创设“党建+”模式,将党建与工会、团支部、少先队、教育教学等深度融合,为集团管理提质增效。
三、资源互融,品质共生
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资源配置不均衡。因此,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是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任务。教育资源包括教师资源、管理资源、课程资源及优质文化资源等。其中,教师资源、课程与教学资源是学校办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强大动力。
教师属于学校的人力资源。各分校的优质师资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等形式为集团共享,促进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在教师配备、流动方面,集团采取“刚性交流+柔性交流”的方式。除了定期轮岗,教师还可以走教,充分发挥名师及特殊人才的引领作用,带动集团内所有教师共同发展,形成集团学科品牌特色。另外,育才教育集团内还设立九个名师工作室,涵盖各学科及班主任工作。
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学校文化只有植根课堂,融入课程,才能拥有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育才教育集团聚焦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整体设计、重点打造特色课程,使各分校的育人环境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境界。第一,在教师管理发展部的带领下,各学科组织骨干教师开发教学资源并指导使用,形成“线上+线下”“共性+个性”的备课模式,实现集团内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解放教师的时间与空间,让教师集中精力分析学情文本,研磨教法学法,形成个性风格。第二,在学生管理发展部的引领下,育才教育集团各校的活动课程以“爱·真”为主题,形成课程序列,分年级、有重点地展开实施。每个年级侧重一个主题,立体打造小学阶段学生六年联展联评活动,促进学生形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能力。
四、科研互融,效益共生
科研是学校优化发展、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教师是科研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强,则集团强;科研强,则集团亮。
在办学过程中,育才教育集团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努力增强集团软实力。首先,成立十个研训中心,强化课堂主阵地。各学科研训指导中心定期开展活动,每次聚焦一个主题,结合具体课例,开展教学研究。其次,强化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一方面,通过“四风”助力,即领衔教师有风格、资深教师有风骨、成熟教师有风采和青年教师有风向,全面提升各学科教师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课题立项、项目推进,让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资深教师和领衔教师各有定位、各辟路径,都能在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最后,借助“四轮驱动”提升科研水平,推进科研融合,推动科研生长。即以制度执行驱动教学流程规范、以学科研训驱动教学研究深入、以名师引领驱动教师专业发展和以过程评价驱动学业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