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

2021-12-02

教书育人 2021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直接实践者,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将来工作、学习等所需知识、方法和技能,学生对于专业课教师有更多的认同感,更喜欢接受专业课教师的教育和指导,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具有育人意识和能力,围绕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为一体的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育人元素,将其巧妙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本文从专业课教师育人能力提升、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入、联动育人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为工科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一、专业课教师育人能力提升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因此,专业课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增强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件,同时掌握一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关注国家在工程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新时代高等教育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这有助于明确课程思政的方向和目的。欲育人先自育,欲言教先身教,要让学生信,教师自己首先要信,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和学术话语自信,这种自信的建立是专业课教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前提。对于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党员的身份优势,积极参与所在教师党支部开展的党员教育活动,借助于支部的思想教育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党支部党作为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可围绕课程思政展开经验交流,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二、专业课教学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专业意识

专业课程承担着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课教师要结合本行业的重大成就或个人思政教育的学习,找到其与专业的结合点,巧妙融入课程的教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本专业的价值所在,提升课程学习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等内容,就可以融入环境、化工、冶金、资源循环、矿业等多种相关专业教育中去,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的工程视频案例或者带领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实践等形式,实际感受如何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来强化学生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责任感。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课教师在可以根据价值观的不同层面去挖掘与教学过程中一致的思政元素,比如在国家层面,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向学生展示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结合专业设置背景来强化课程学习,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为了适应新产业而开设的专业就是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以满足新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体现了专业的价值和对国家的重大意义;社会层面的要求可以结合平时的教学过程来体现,比如教师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要遵守校纪校规,有法治意识,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方面的教育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个人层面的教育可以结合课程的考核来进行,比如敬业精神体现在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纪律、课下自主学习等方面,诚信体现在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等方面,友善体现在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尊敬师长等方面。

(三)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涉及专业人员在从事专业工作过程中遇到伦理道德问题时的选择方向。有了正确的专业伦理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工程领域有工程伦理,一项工程的实施,不仅要考虑到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到社会影响和人文关怀,比如资源利用问题,选择何种加工方法或流程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在工程设计中,考虑到人的需求,体现对人的关怀。

(四)创新方法

创新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将创新方法融入课程教学中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解决专业及其他领域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比如比较典型的十六种创新方法包括智力激励法、形态分析法、创造问题解决理论、功能模拟法、检核表法、鱼骨图法、综摄法、概念图法、思维导图法、德尔菲法、5W1H提问法、希望点列举法、六顶思考帽、价值工程法、中山正和法、信息交合法等,其所蕴含的科学创新原理集中体现在思维原理、创新原理以及决策原理等方面。将这些创新方法和行业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提炼出创新方法的具体应用案例。

三、专业课教学思政元素的融入

(一)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课程思政”可以更多地采用研讨性教学,在课堂讲授的同时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在理论思辨、观点辨析的过程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发掘与融合,形成育人特色。

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政内容的融入效果,比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探究、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法、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以课堂讨论为例,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和发表观点的话语权,在生生、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过程中,把学生从思想误区中引向正确的方向,教师要注重语言、语气、语调等对学生的影响,提高亲和力,尊重学生能力差异,延迟评判,培养学生同理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在师生交往中成为学生示范的榜样,做学生价值引路人,有助于达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改革课程的考核内容及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为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过程提供保障,很多的思政元素需要在课程的学习及考核过程中融入,如果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形式,学生的许多优秀品质难以体现,这些优秀的品质正需要老师在考核过程中需要去强化、引导。因此,增加过程性考核的比重,改革评分规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意识、团结协作、严谨等思政元素融入考核中去,并设置一定的思政分数,比如,上课迟到、作业晚交等情况,可以在守时、敬业等项目上扣掉部分思政分数;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中有新的解答思路,能够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可以在创新项目上增加思政分数。对于有实验课程的教学,更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想法,和同学、教师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引导学生去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在作业、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书写及格式等方面都能考核学生是否严谨,在按小组完成实验任务、设计任务、课程论文以及课堂讨论等过程中,也都体现着团队协作这一品质,团队任务完成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个人能力的大小,更取决于团队是否分工合理、配合默契,因此,团队任务完成的越好,得到的思政分数会越高,相应的团队中每个人的分数也会提高,这样整个团队就会逐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氛围,团队成员更有团队荣誉感。

提高考核内容的挑战度,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抗挫折等能力。增加开放型题目的比例,减少有固定答案的题目,对于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更能考核出学生平时课程学习的投入程度、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学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或者自己围绕课程知识去搜索资料,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够借助于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方法的案例,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三)联动育人

在学院层面,专业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应与本学院的学生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联动,形成育人合力,打造育人品牌,形成示范效应。通过和学生工作人员的交流互动,来把握所授课学生的思想特点,以授课对象特点为基础,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里。充分利用课前提前到教室的时间、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解答他们在学业及生活上存在的困惑,为其在升学、就业、生活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课程思政的效果与班级的班风、学风等情况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工作联动过程中需要发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的能动性,引导班级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从而扩大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